#文化象征

今天(9月10日)是大陆的教师节。台湾的教师节是9月28日,孔子诞辰日。我曾写文章说毛泽东是暴君。有朋友反驳道:哪个民族的图腾人物不是暴君?不对。中国人的图腾人物就不是暴君。中国的图腾人物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毛泽东。中国的图腾人物是孔子。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学通信》里写到:“倘若伟大是指得天独厚、才智超群、明理诲人的话,象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伟大人物;至于那些统治者和征服者,哪个世纪也不短少,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我们应该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二十世纪政治哲学家卡尔.波普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有力地批判了那种把权力史当作人类史,“把某些罪大恶极的人物称颂为历史上的英雄”的观点,指出:权力崇拜是人类最坏的一种偶像崇拜。 孔子不是帝王。孔子是个民办教师。孔子没有取得过征服天下、威震八方的所谓成功。孔子是怀抱理想,四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孔子,被中国人视为中国的象征。这不只是孔子了不起,这更是中国人了不起:居然不是把那些不可一世的帝王,而是把一个民办教师放上了至尊至高的地位。后世的中国人对孔子或许有美化,但并没有神化。在世界各国各族中,这也是很罕见的。 在过去,孔子不但被视为中国的象征,而且被视为文明的象征。从汉代起,历代帝王都要祭孔。满人入主中原,汉人拒绝接受,因为他们视满人为蛮夷。然而等到清帝一本正经地祭拜孔子,汉人就接受了满人的统治。这里的逻辑是:因为你们认同了文明,我们就认同了你们。 文革中,毛泽东被冠以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说:“‘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毛深知,什么领袖、统帅、舵手,都难免人一走茶就凉,更经不起改朝换代;唯有“导师”可以永世长存。在毛眼里,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外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俱往矣,但还有一个“万世师表”在那里。毛后来借批林彪之名,搞了一场批孔,就是想把孔子这个导师打下去,把他自己这个导师立起来。毛当然没有成功,但这说明就连毛自己也很清楚,是那些“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才最值得尊敬。 如前所说,孔子并没有被神化。我们当然可以对孔子、对孔子的思想提出这样那样的批评。我们尊敬孔子,是表明我们的最基本的价值观,是表明,我们最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
任何一个民族的名称,就如同一个人的名字;有其来源,有其历史的形成过程,有其蕴含的深远历史意义,有其厚重的民族文化沉淀。 同时,一个民族的族名,有对这个民族过去创造文明的肯定,有对这个民族群体未来的期望和祝福;而且,一个民族的名字,也是这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之文化传统、构成历史文明之沉淀,也是这个民族成员借以自豪的神圣而崇高的文化、文明象征。 维吾尔人的民族名称也如同其他各民族的名称一样,有其极具传奇色彩的、悠久的历史渊源。 据吐鲁番发现的最早的有关维吾尔——突厥族源传说《乌古斯汗传奇(民族出版社)》,以及波斯著名历史学家拉什德的《史集(商务印书馆出版)》记载,维吾尔人的民族名称,是源自于突厥—维吾尔民族共同祖先乌古斯汗;是乌古斯汗亲自授予一群对其事业最早、最可靠、最忠实追随者的崇高荣誉称号! 据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史集》陈述:“由于崇拜(唯一的)主,乌古斯和(他的)父亲、叔父们之间产生仇恨,打起仗来,当时乌古斯的有些亲族与他联合,站在他这边,协助他,另一些则站在他父亲、诸叔和兄弟们那边。对那些归附于他并成为他的协助者的人,乌古斯赐予畏兀儿之名。 这是一个突厥词,用波斯语来说,它的含义为:‘他和我们合并,并协助我们。’”(《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第一编136页)。 根据吐鲁番发现的最早版本《乌古斯汗传奇》,维吾尔一词不仅有联合之意,也有团结之意。 依据这两本书的记载,可以说,维吾尔人之族名是整个突厥民族里第一个被乌古斯汗授予名称的民族,其他突厥各民族都是后来从这个维吾尔大家庭里分离出来的,也就是说维吾尔人是突厥民族里最古老、最早获得族名的一个民族! 维吾尔人的族名 Uyghur(Uighur)ئۇيغۇر 是一个双音节单词,只有完整地发出 Uyghur 这个双音节词的音,才能传达出维吾尔名称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历史意义!任何简化,或只发一部分音都将使该词失去其意义,也将不再反应其历史渊源所赋予的历史意义。 维吾尔人的名称,在中文语境、历史资料里的变化很多。中国的历代历史学家在记录维吾尔人及与维吾尔人有关历史事件时,使用了很多不同的汉字组合去模仿维吾尔发音,音译维吾尔族名。 有一些汉字组合的音译和维吾尔语原发音相去甚远,如敕勒、铁勒、丁零等;有的则和维吾尔语原发音很接近,如回纥、回鹘、伟兀、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等;直到蒙古人征服中国之后,在中国史料中才开始出现与维吾尔语发音很近的畏兀儿、伟吾而、畏午儿等音译。 但这些中文发音,就如同现在的英文发音Uyghur、Uighur,只是非维吾尔人对维吾尔族名,以其听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对维吾尔族名的最接近原发音的音译!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苏俄政府在一些突厥学家、历史学家及中亚维吾尔民族复兴运动先驱呼吁下,以官方形式确认现代维吾尔人,是各国历史记载维吾尔人 Uyghur(Uighur)之延续后;大约在三十年代初,独裁军阀盛世才,在苏俄及东突厥斯坦维吾尔民族主义先驱敦促下,也正式以中文“维吾尔”的音译来称呼东突厥斯坦维吾尔人。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维吾尔人自身发音中,维吾尔人族名从未变过,自始至终都是“Uyghur (维吾尔)” 维吾尔人名称在漫长历史中的变化,依据接触过维吾尔人不同汉人旅行者的喜好,只发生在中国历史记载中;只发生在汉字音译“维吾尔”发音组合汉字的变化,而绝不意味着维吾尔民族的名称在历史长河中有过变化。 维吾尔人之民族名称,自突厥—维吾尔民族祖先、传奇英雄乌古斯汗授予其追随者以来,一直就有维吾尔先贤忠实地传承延续,从未变过! 在维吾尔语里,在维吾尔(突厥)及其他字母组合发音之语言系统中,特别是阿拉伯、波斯,以致近代俄罗斯、英、法、德、美等国的历史资料,西域考古探险者历史资料中,都一直是Uyghur(Uighur) ;然而,汉语发音却在不同历史朝代、历史时期却有着不同的音译汉字组合;汉语音译,有时用两个汉字的组合发音,有时用三个汉字的组合发音。 此外,因汉字的单音节构成,使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表述意义;所以汉字在构成一个外来词音译发音组合时,按常理,不仅要使每一个选择的汉字尽可能接近外来语的发音,还要注意所选择单个汉字表述的意义。 然而,中文历史资料在不同朝代依据宫廷指示进行重新编纂、抄写过程中,依据不同编纂、抄写者的喜好而使用不同的音译汉字组合,这就造成了不仅是维吾尔人民族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中文史书中出现不同的汉字表述之外,也使得很多其他民族名称音译上出现不同中文音译表述。 综上所述,维吾尔人族名发音,自远古至今,在维吾尔语言中,从来没有过任何变化! 因而,任何人,依据中文史料里的“维吾尔”音译汉字组合变化,而作出的荒唐结论,如:“回鹘、回纥、畏午儿…..,不是现代维吾尔人…..”等的结论,都是无知者的呓语! 中文音译一个民族的名称,不仅要准确。而且要注意音译每一个汉单字的意义。
朱韵和
8个月前
茅台成为国酒的经历和轶事 可能是1935年红军有经过茅台镇的经历,1949年周恩来在中南海召开会议,亲自审定茅台酒为开国第一宴的主酒。茅台从此迈入政治舞台。而毛泽东也没有忘记它。1958年,在成都,毛泽东对原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陪下了任务:“你搞它一万吨,要保证质量。” 朱大可在一篇题为“茅台 酒的文化象征”讲述到,茅台的现今地位,或许取决于首席广告师周恩来的努力。正是基于周的个人嗜好,茅台得以战胜四大白酒之汾酒、西凤和杜康,成为酒桌政治学中推动博弈、谈判、和解与交易的最高液体。酒量据说深不可测的周恩来,利用茅台款待外国宾客,展开酒桌微笑外交,开创本朝酒桌政治的先河。周恩来用茅台款待基辛格、尼克松和田中角荣的照片,成为茅台外交的强硬证据,被广泛引用于各种历史记忆文献之中。 朱大可接着写道:“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向本国高官和艺术家大力举荐这一美酒。嗜酒如命的水墨画家傅抱石应召进京,绘制“江山如此多娇”。在全国大饥荒的峻迫形势下,周下令向傅抱石每日提供一瓶茅台,为上下攀爬的艰苦作画提供酒精动力。按照这种喝法计算,傅抱石在长达四个月的制画期间,当饮入120瓶左右的茅台;而按今天顶级茅台3,000元一瓶的价格计算,其总价约为36万元;再按1959年茅台每瓶105万元的当下拍卖价,傅抱石当年所饮之费,已达1.26亿元。这完全可以被视为该画的皇家报酬。高悬于人民大会堂二楼前厅的《江山如此多娇》,要是在现今加以拍卖,或许有望达到20亿的天价,足以抵消抱石先生所饮茅台的拍卖总额。茅台酒催化的艺术价值,正在成为整个神话叙事中最令人咋舌的部份。” ---“国酒茅台”的秘闻轶事 作者: 张东园 图2:傅抱石、关山月所绘:大型壁画《江山如此多娇》,现存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