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

也许用“教养”这个词来表述,能让许多人更直观的理解传承与传承的竞择。 虽然这个词,现在的中共国人已经很少去用,很少去说了。 因为中共党文化试图构建的传承,正是种“没教养”的传承。 这不是歧视,仅是描述事实——在中共国的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人往往言行举止都显得格外的没教养。 而且他们意识不到 。 意识不到身为游客在海外景点随地大小便是没教养的表现,意识不到在自助餐厅哄抢食物是没教养的表现,更意识不到面对与自己相左的观点,有理有节的提出反对意见,用辩论而不是拳脚应对分歧,才是有教养的人该有的举止。 高喊“留岛不留人”的小粉红留学生空有学历,大约也以“上等人”自居,但无视台湾2300万民众的生存权利,是有教养的人该做的事吗? 在查理·柯克的死讯传来后,面对观点不同但坚持用辩论而不是武力压制对方的表达者的不幸遭遇,幸灾乐祸,又是很有教养的做法吗? 我不同意查理·柯克的许多观点。 但正因为如此,我格外不想在风度上、教养上输给他。 我想,有一条常识可能很多人都已忘记了——那就是如果你希望这世界变好,就不要总是跟别人比烂。 当你自认为看法比查理·柯克更正确的时候,你应该表现得象是个比他更好的人而不是更烂的人。 当你认为自己的出身比别人高贵,或是你信仰的宗教比别人优胜时,当你认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边时,我想,你该表现得比你的对手更好,更有风度,更有教养,而不是反之。 子女的举止,体现的是父母的教育能力。 但一个族群的传承通常不是完全依靠家庭的,宗教也会影响信徒的举止。 基督教相信,上帝是“天父”,是所有人的父亲。 按这个逻辑,基督徒的举止,就是上帝的家教。 佛教徒的举止,就是源自佛祖的教养。 伊斯兰教也一样吧?穆斯林的举止体现的就是他们崇拜的造物主给他们的教养,若信徒举止失当,将令教养他们的神蒙羞,如同子女举止失当会令教养他们的父母蒙羞。 而传承竞择,是完全可以被看成教养的竞择的。 更有教养的传承会占优势。 因为文明的发展趋势就是如此,人类正在发展的,是大规模高质量长期合作关系,是全球科技合作,全球经济合作,全球政治合作。良好的教养,是合作能力在个人品质方面的铺垫,当族群竞择的胜败取决于合作能力,一个族群中拥有良好教养的人越多,这个族群胜出的可能性越大。 但今天许多人已经忘记了教养的重要性。 尤其是出身于中共国的人,哪怕在反贼圈子里,许多人也忘记了,保持教养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不讲究教养的,是一直致力于贬低教养的。 是以粗鄙为荣的。 在“脱支”这件事里,或者泛泛的说,想摆脱文明层面的幼稚状态,其实有一个快捷方式。 那就是重新重视起教养来。 把捧高踩低、趋炎附势的心放一放,把极度自我中心的巨婴心态放一放,把急功近利、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心思放一放。 想想自己,在营营役役纷纷扰扰中已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想想自己是不是已在中共国比烂的风气里放松了自我要求,忘记了坚持原则、坚持操守。 想想自己是不是还在尽力保持对他人的尊重,给予他人自己希望得到的那种尊重。 越文明的国家,越文明的族群,在文明发展层次上走得越高的社会,就会越重视教养。 越重视每个社会成员在“除非确有必要否则不打破对他人的基本尊重”的能力。 因为文明是没法由一群“熊孩子”共建的。 不论在社科领域还是自然科学领域,稍精密一些的技术,稍复杂一些的设计,都是没法靠一群在办正事时仍无法自制、无法保持理性状态、无法维持自愿合作关系的“熊孩子”实现的。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问题,都源自不同教养之间的分歧。 宗教战争是如此,阵营之争也是如此。 当你重新意识到教养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去看不同立场的人们的举止和他们之间的分歧,也许你能看出比过去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