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信息安全
关注
央广网-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2周前
间谍伪装学生窃密 可疑邮件附件也可套取重要敏感数据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频繁使用“钓鱼”邮件的手段开展网攻窃密,目标直指我党政机关、国防军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核心要害部门,试图窃取我重要敏感领域信息,手法复杂多变,迷惑性极强,威胁我国家安全,需引起高度重视。
#间谍活动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
#数据泄露
#邮件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工人日报
2周前
移动应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屡禁不止 “隐私困局”如何“破局”?
近日,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了65款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移动应用(APP),涉及未显著告知隐私政策、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共享数据、未提供有效注销功能等。
#移动应用
#个人信息
#隐私困局
#破局
#信息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蓝点网
2周前
#Kali Linux 2025.2 正式版发布,带来 Kali 菜单样式更新、BloodHound CE 和 CARsenal 等。 此次更新 UI 方面的亮点主要是菜单重新设计,红蓝双方都可以更直观地找到适合自己任务的工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的而非像以前那样手动处理。 升级方法:
#KaliLinux
#软件更新
#信息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央视新闻
3周前
AI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筑牢安全防线
输入一段你想要的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就可以根据你的需求从海量的数据中检索分析生成你想要的文字、图像甚至视频,在方便快捷的同时,其潜在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也引发担忧。
#AI乱象:失真、隐私泄露与信任危机· 86 条信息
#人工智能
#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泄露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央广网
3周前
高考过后 这些重要信息谨慎晒!
#高考
#信息安全
#隐私保护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3周前
“刷脸”要守好安全防线 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被贷款”
#刷脸支付
#信息安全
#个人隐私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3周前
当心!人脸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被贷款”
刷脸解锁、刷脸支付、刷脸进小区……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和生活场景,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社会运行效率。日常生活中,部分场景强制要求人脸识别作为唯一验证方式,被“刷脸”或强制“刷脸”认证情况屡见不鲜。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我国网络数据安全,以及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内的网络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人脸识别
#信息安全
#个人隐私
#金融诈骗
#被贷款
分享
评论 0
0
Baye
3周前
胆战心惊的看信息的修改……🤣
#信息安全
#数据隐私
#网络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3周前
推特的这个私信加密功能目测是在抢 TG 饭碗—— 以后见不得人的事情,都可以在这里聊了对吧?
#推特
#私信加密
#TG
#信息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土*隹*
1个月前
Grok会使用聊天记录吗?
#Grok
#聊天记录
#信息安全
#隐私
分享
评论 0
0
Justin
1个月前
不要使用国产的任何带有云同步功能的输入法 并不是说你有多重要、国家要来监控你说了什么,虽然有必要的时候就会看 关键在于,国内商业公司没有节操可言,谁知道他会拿你日常输入的数据做什么 曾经我以为这是常识,可这都 5202 年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在推荐什么微信输入法呢?
#云同步
#输入法
#信息安全
#监控
#隐私保护
#商业公司
#常识
#微信输入法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个月前
5月30日,中国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工作的公告。根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自2025年6月1日起,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应当自数量达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手续。之前已经达到10万人的,应当在今年 7月14日前履行备案手续。备案信息发生实质性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变更手续。未按照办法规定履行备案手续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人脸识别
#网信办公告
#信息安全
#备案手续
#科技法规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1个月前
设备混用 硒鼓留存 随意外印……这些环节都可能暗藏“小偷”
相较于涉密文件的收发、传递、使用、保存、销毁等环节,源头制作上的安全管控更容易被忽视,出现失泄密隐患。涉密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涉密文件制作可能用到的信息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保密技术检测。
#设备混用
#硒鼓留存
#打印安全
#信息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人权-Human Rights in China
1个月前
7月15日,中国正式推行“网号”“网证”制度,网络实名制再升级。中国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计划自2025年7月15日起实施“网号”“网证”制度,进一步推进网络实名制。官方称此举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减少平台过度采集用户数据。然而,批评者指出,该制度可能加剧对言论自由的限制,“网证”或将变成白名单制度,凭证上网,被处罚或监管后,吊销“网证”,剥夺个人上网权。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劳东燕曾在2024年公开批评此政策,称其为“为每个网民安装监视器”,随后其相关言论被删除,微博账号也被禁言。
#网络实名制
#网号
#网证
#信息安全
#言论自由
#白名单制度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个月前
5月23日,《网警重拳打击侵公犯罪|谁在偷窥你的信息? 》登上B站热搜。 结果评论区遭网友阴阳怪气“哈哈哈”嘲讽。
#网警
#侵公犯罪
#信息安全
#B站热搜
#网友评论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个月前
为避免个人的明文信息泄露,网号、网证开始取代姓名、身份证号。 5月23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明确,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减少个人身份信息的采集、留存,实现身份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同时也降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投入成本。
#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身份认证
#数字身份证
#网号网证
#信息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外汇交易员
1个月前
中国将推广应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5月23日联合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以 #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既能证明身份,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减少个人身份信息的采集、留存,实现身份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同时也降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投入成本。
#网号
#网证
#网络身份认证
#公共服务
#公安部
#国家网信办
#法律
#行政法规
#个人信息保护
#信息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公安部网安局
1个月前
当生产的喜悦被骚扰电话打破 谁在偷窥你的信息?
近日,甘肃武威公安网安部门在日常网络安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儿童摄影城业务员正在对照一本笔记本,逐一拨打推销电话,上门为新生儿开展摄影服务,疑似个人信息被泄露。
#骚扰电话
#信息安全
#隐私保护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澎湃评论
1个月前
马上评|整治网络“黑嘴”,护航企业安心发展
#网络黑嘴
#企业发展
#网络犯罪
#整治行动
#信息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解放日报
1个月前
“AI外呼”骚扰电话卷土重来 应如何治理?
去年7月29日,本报刊发《“种植牙口腔医院”骚扰电话不断》一文,曝光了上海多家口腔医院委托第三方营销企业,通过大量拨打“AI语音电话”开展营销,给上海市民带来不胜其烦的电话骚扰。
#AI外呼
#骚扰电话
#信息安全
#个人隐私
#治理方案
分享
评论 0
0
未完成
1个月前
如何防止朝鲜黑客伪装为远程 IT 从业者进入公司?一位面试官会提类似这样的问题:「金正恩有多胖?」然后电话就挂了……
#网络安全
#远程工作
#朝鲜
#黑客攻击
#面试官
#信息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2个月前
原来身份证背面可以分清性别?你看得出来吗?
#身份证
#性别识别
#身份证背面
#信息安全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北京日报客户端
2个月前
手机号注销≠安全!“二次放号”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更换手机号码时会选择将旧号码注销。那么,手机号码注销后,真的就“一了百了”了吗?其实,很多用户都不了解,被注销的手机号可能会成为“二次放号”的号码。而这一过程,可能会让用户的个人信息暴露在风险之中。
#手机号注销
#信息安全
#二次放号
#个人信息保护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央广网
2个月前
67款APP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
#APP违法
#个人信息
#信息安全
#数据隐私
#法律
分享
评论 0
0
*土*隹*
2个月前
手机云控=自家后门?
#手机云控
#信息安全
#智能家居
#后门风险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