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系统设计
关注
Barret李靖
1周前
AI 编程不是让你变懒,而是让你更像一个系统设计者。Coding 的确变少了,但你在 Architecture & Orchestration(架构与编排)上,做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 没有对代码的组织和结构化做设计,全靠 Vibe coding, 项目是很难长大的。功能越多,越容易在后期陷入稳定性差、鲁棒性低、可维护性崩塌的泥潭。 AI 本身并不关心这些系统属性,这也意味着,如果人类不主动构建它的秩序,那 AI 产出的代码就只能是一次次补丁的堆砌。
#AI编程:自学or科班?新旧码农之争· 124 条信息
#AI 编程
#系统设计
#架构与编排
#代码质量
#秩序构建
分享
评论 0
0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1周前
Pareto最优解: 任何试图用单一系统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都会导致一个次优解(例如,要么系统过于僵化无法学习,要么系统过于敏感而无法稳定)。因此,将这两个功能分离到两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一个负责稳定,一个负责适应)就成了唯一能够逼近Pareto最优的架构。 这不再是一个设计选择,而是一个在物理约束下的必然涌现。
#Pareto最优
#系统设计
#子系统
#稳定与适应
#物理约束
分享
评论 0
0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1周前
分布覆盖限制的突破更可能来自哪里? 我倾向于认为不是来自这两个方向都不,原因如下: 更大的模型可能会在某个临界规模下表现出更好的外推能力,但没有证据表明这已经发生。大模型的涌现能力似乎更多关于表达范围(能做更复杂的推理),而不是分布外泛化。 更多样化的分布可能会产生"涌现的假象"——模型不是学会了泛化,而是学会了一个更高维的插值空间。你走过的路越多,看起来走过的地方就越多,但那不是"可以走到任何地方"。 更可能的突破可能来自: 学习显式的任务表示或元学习算法(如最近DeepMind论文所探索的隐式动态) 或者承认这个极限是内在的,并设计系统使其在分布内表现得极其出色,而不是试图外推
#模型外推能力
#任务表示学习
#元学习算法
#分布内泛化
#系统设计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1个月前
Vibe Coding 最佳实践之原型开发法: 1. 第一版只做原型,不考虑设计、性能、安全性、代码质量这些,只考虑实现功能。 这一版的重点是快速实现功能,确认需求,把一些需求上模糊的地方具体化。技术上追求跑通。 这一版的代码是抛弃型的,不做后续使用,完全 AI 主导。 2. 第二版重新设计 在需求确定后,Scope 就明确了,更好做系统设计。 数据库 Schema 的设计可以放在这时候来做,同时还有 API 协议、状态管理、模块设计等这些。 设计完了可以让 AI 搭脚手架,然后基于设计写提示词按照设计去实现功能,实现完加上单元测试,代码的变更有代码审查,确保模块质量和稳定性。 这个版本 AI 只是辅助,要以人为主。 如果需求已经很确定,没必要做原型,那么可以跳过原型,直接到做设计。
#Vibe Coding
#原型开发
#AI辅助
#需求确认
#系统设计
分享
评论 0
0
ruanyf
2个月前
上周,GitHub 的高级工程师肖恩·戈德克(sean goedecke)发了一篇文章《我所知的良好的系统设计》。 读完后,我觉得写得不错。他总结经验,教大家设计一个良好的系统,不是空泛之谈。下面是我的一些摘录。
#GitHub
#肖恩·戈德克
#系统设计
#经验总结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NanYi
4个月前
iOS 26的更新,把系统里所有的搜索框都移到底部了,也算设计统一了😂
#iOS26
#系统设计
#搜索框位置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