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

2个月前
从一九八七年邓小平在十三大上不再进入政治局常委,只担任军委主席直到一九九七年邓小平去世这近十年时间里,邓榕作为中共政权实际上的“最高首长”的贴身的秘书,其权势远非一般省部级干部可以与其相比,甚至政治局常委、包括第三代核心江泽民也得巴结她,否则便难以得到机会拜见“总设计师”。 在中共历 史上,能与那十年之间的邓榕的这种特殊地位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文革”后期毛泽东身边的毛远新。当时,因为一九七六年毛泽东去世之前除了毛远新,连“母后”江青和接班人华国锋都很难见毛泽东一面,所以毛远新被称为毛泽东的“专线电话”。 中共政权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一直都是公开承认从“文革”开始到毛泽东去世的那十年时间里,“党内生活”是极不正常的。其实从一九八七年中共十三大开始到邓小平去世的那十年时间里,所谓的“党内生活”更不正常。 当时的中共党内戏称邓榕是邓小平的耳朵和嘴巴。因为老邓讲话含糊不清,多数时候由邓榕加以补充复述,老邓的听力更差,各位官员在拜见时又不敢太大声说话,只好由邓榕在他耳朵边上大声复述一遍。所以又有人形容邓榕是“总设计师”的“助听器”和“扩音机”。 邓小平南巡的讲话传达之后 ,一些左派人物恨之入骨,曾私下里发牢骚说:传达到我们耳朵里的这些东西未必就是老邓的原话,经过邓榕那台“扩音机”以后,失真和变调都是难免的。 确实,邓榕在帮助父亲听取汇报或发布指示时,不但要起到“扩音机”和“助听器”的作用,时不时还要为讲非四川方言的汇报人将汇报内容翻译成四川话,据说父亲在接见外宾时,邓榕也会时常将外宾的话直接翻译成四川话说给父亲听。那么,这种翻译是直译、意译还是曲译,只有邓榕一人知道。 ---夜话中南海: 邓公南巡讲话竟是邓榕写在面纸巾上的最高指示
4个月前
在打垮林彪之后,军内一时为空,毛远新以一个党内、军内资历说起来都是比较低的人物,给毛泽东写信公开推荐军队人选。可见,他当时所处的地位的特殊性 。1975年9月之后,毛泽东身体状况逐渐走向恶化,毛泽东本人亲自决定,选择毛远新为中央政治局和自己之间的联络员。值得注意的是,这前后正是李 讷正式 因为身体原因退出政治舞台的时候,身为北京市委书记的李讷无法继续发挥她的特 殊身份,留下的真空很快被毛远新填补上来了,而联络员这一十分超越党内政治生 活基本准则的制度当时居然获得政治局的一致通过。就此,毛远新取代了邓小平、 王洪文、叶剑英等人,成为毛泽东最后两年中的第一要员。 根据李先念等人的回忆,我们可以知道,在1976年开始的历次中央政治局 会议上,安排的事项第一件就是由毛远新传达毛泽东的最新最高指示,而所有出席 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被扩大进来的旁听者只能以“聆训“的姿态出现。 而后,就是会议主持人表态,如何贯彻主席的指示云云。毛远新自己就曾骄横的说 道:“我只要亮出主席的几句讲话就够他们学习一个月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包 括既定的接班人华国锋在内,都是仰视毛远新的威权,只有邓小平在1976年三 月的由华国锋、汪东兴、张春桥、纪登奎、毛远新组成的帮教小组会议上同毛远新 顶撞起来,而这件事直接导致毛远新的此后著名告状和风向问题的出现。 四五事件出来之后,毛远新、陈锡联指挥辽宁,一次逮捕群众680多人,而 整个四五事件一共逮捕的总人数也不过是2145人,其中辽宁就占了差不多三分 之一的比例。以致于叶剑英说:“天安门还是在北京吧?”毛泽东死后,毛远新被 江青以毛泽东生前“伟大谦虚”为名,请求政治局考虑毛远新的中央委员会委员的 资格和政治局列席会议的资格,华国锋在叶剑英、汪东兴的支持下回击了江青。此 前,华国锋不管是在谁的支持下也是不敢如此公然的对抗来自江青的意见,更不要 说是针对联络员毛远新了。 毛远新自从委任为联络员之后,非常跋扈,不仅是华国锋、汪东兴等人忍气吞 声,连一贯横行无忌的王洪文都大为不满,他向张春桥等人表示:“他(毛远新) 也未免太目中无人了吧,我怎么还是党中央的副主席呢,我当年在工总司的时候, 他在哪里呢?”而扶植王洪文起家的张春桥竟然三缄其口,不敢表态。由此可见, 就是在四人帮的阵营中,毛远新也是树敌颇多。这位被毛泽东生前多次夸奖的联络 员即使不被华国锋等人抓捕,他最后的结局也未必是善终。 ---毛泽东晚年的四大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