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生活

朱韵和
1个月前
江青实在难侍奉 一年四季,每天早、中、晚,工作人员都要向江青问候、“请安”。起床时江青不肯用力坐起,怕伤了心脏,要护士轻轻地把她托起。从里到外的所有衣服,包括贴身短裤,都要由护士给她按次序穿好拉平。穿好衣服以后,给她报风向、风力 、天气温度,我们能从每天的天气预报中读到江青脸上的阴 晴圆缺。 给江青穿鞋袜时,她连脚也懒得抬动一下,护士只好跪在地上给她穿。穿快了,她说护士动作粗野,搞得她紧张出汗,说对她没有温柔的感情;穿得慢了,她说护士故意磨磨蹭蹭,有意使她着急出汗,说是用软刀子杀人,弄得伺者哭笑不得。 上床睡觉之前,护士帮她把所有的衣服、鞋袜脱掉,给她穿上睡袍和拖鞋,小 心翼翼地扶她去卫生间,驾着她坐在浴盆中特制的木墩上,给她洗澡。护士拿着洗 澡用的喷水蛇管,在其全身均匀喷洒。水温不凉不热,水速不急不慢,江青闭着眼 睛尽情沉浸在温水滋润肌肤所带来的快乐中,彷佛这轻轻的流水能冲刷她一天的烦 扰与忧愁。 洗完澡,她不在卫生间解大小便,而是坐在床边特制的马桶椅子上。她怕马桶 椅子东倒西歪,叫人把4条腿固定在地板上;还怕马桶椅子的座垫、靠背、扶手硬 ,坐着不舒服,就叫叶群和邱会作带上裁缝师傅用塑料泡膜包起来。 江青喜欢吃既清淡又有营养的饭菜。炒菜、烧汤不喜欢用骨肉汤,也不喜欢放 味精。她说,骨头汤里胆固醇高,味精是化学制品,有有害物质。但是,她喜欢菜 里汤里有骨头汤和味精的美味。她吃鸡蛋只吃蛋清,不能有一点儿蛋黄,她说蛋黄 里有胆固醇。吃雏鸡要半斤的,鱼要掐头去尾,只吃中间的。螃蟹只吃公的不要母 的,她说母螃蟹胆固醇高。菠菜要做成菜泥,芹菜要抽掉筋,豌豆要剥去皮,绿豆芽要掐掉头和尾。饭菜的温度要求适度,既不能烫嘴,又不能不热。她不但喜欢吃 中餐,还喜欢吃西餐,喜欢吃法国、德国和俄罗斯式的点心。 江青喝的水既不能凉,也不能烫。有一次,她要水要得急了一些,水温稍微高 一点,就说护士故意烫她,用力把水杯摔个粉碎。 江青吃水果也要求有一定的温度,把苹果切成长条,泡在温水里,浸泡得温度 适度时,她再吃。 江青的衣服很多,样式各异,有中式的、西式的。大衣有长的、短的、中的、 单的、夹的、棉的、便衣和军用的。但新衣服很少,布料也没有高级的。她的内衣 更多,因为她好出虚汗,只要身上觉得稍有汗渍就要求立即更换,每天要换几次, 春夏秋冬,天天如此。换内衣时,也是够难的,护士帮她脱掉衣服以后,用毛巾擦 干她的身子,擦时用力轻重有致。供她使用的毛巾足有上百条,都要旧的、很松软 的。江青无论走到哪里,护士总是背着一个大挎包,里面装的全是准备更换的衣服 和毛巾。 江青的住房宽敞,设施齐全,有大卧室、大办公室、大卫生间、大客厅、大餐 厅,还有大放映室、大娱乐室。不论走到北方或南方,她所住的房子内, 冬天有 暖气,夏天有空调。室内凡是她能活动的地方,都铺上地毯,连卫生间都铺满地毯 。她说:“在地毯上走步有安全感,如果不小心摔倒了,也不会摔坏。” 江青住室、办公室的窗子玻璃是4层的,窗帘是3层的(纱帘、绸帘和厚绒帘 )。室内的墙壁、屋顶、窗帘、灯光、地毯以及各种家具颜色,都有一种柔和的感 觉。住所内经常用紫外线消毒。 ---“江青的生活方式” 杨银禄 图:江青与张玉凤合影
朱韵和
6个月前
关于官员的特权,大概从一些媒体披露的一些官员的过去生活、工作的具体细节上,从不经意修饰的细节中窥视到一些非常耐人寻味的端倪。比如,一个老干部在回忆六十年代周恩来的著作中,描述了邓颖超从家里的冰箱中取出西瓜招待客人的细节;在一部记录蔡畅生平的书中,作者为了夸赞蔡畅如何严已律己时, 透露了五十年代初,蔡畅的侄子跟她要一辆摩托车,被说成是一贯洁身自好的蔡畅拒绝了。等等。冰箱在八十年代对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奢侈物,六十年代一般老百姓根本闻所未闻;在五十年代,不要说摩托车,自行车对于普通百姓也是稀罕物,但高干子女们竟可以有这个奢望。这些背后表明了什么? 文革没有起到别的作用,高干享受特权的事例却被大量披露出来,让普通干部和民众看到了,在国家和贫困的年代,许多高级干部依然享受着豪华腐朽生活,有些很触目惊心。文革前,老百姓对此是不知情的,即使了解一点真实情况,也不会和腐败联系在一起,可能还觉得那是天经地义。这不能不说与当时无处不在的政治高压和政治教育有关。当时批评干部特权一直是一个禁忌话题,予以保密封锁。不但是政治事件,即使是某个地方发生重大社会事故,都可以种种理由列为秘密,不准声张、禁止外传。 1958 年,一些知识分子提出过这个问题,但立即被指责为 “ 攻击党的领导 ” , “ 挑拨党群关系 ” ,因而被打成 “ 右派 ” ,送去 “ 劳改 ” 。 如果说文革的一部分初衷是为了反特权,不如说毛是巧妙地利用了老百姓对揭露出来的官僚特权的不满,打倒了他的政敌,然后又迅速恢复了这种特权。著名作家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 —— 我的心灵自传》一书中就披露这样的一些细节。一是周到郭家看望郭世英(郭沫若的长子),郭沫若在一旁不声不响地为周削了个椰子吃;二是周离开北京之际到郭家道别,郭沫若让厨师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为他饯行,餐桌上有周爱吃的大对虾。哪个年代无论老百姓生活怎样窘迫,并不耽误高干们过着高贵奢侈优雅的生活,即使在口称消灭特权的文革时代,那些未倒下的高干的生活也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邓小平对此就严厉批评过,今天读来,也还有令人震惊之处。他(在 1980 年 8 月 18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说 “1958 年以后,到处给中央同志盖房子, ‘ 四人帮 ’ 垮台后,还搞中南海地面工程,都造成很坏的影响,很大的浪费。 ” ---杨奎松:以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