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反脆弱
关注
𝙃𝘼𝙕𝙀𝙉𝙇𝙀𝙀
1周前
转 我用了三年才真正看懂《反脆弱》。 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塔勒布在卖弄—— 一个交易员写这么厚一本书讲哲学,还动不动骂经济学家和银行家。 但三年后再翻,我发现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只是我当时没资格懂。 这本书最狠辣的地方,是它揭穿了现代生活最大的谎言:稳定。 我们被教育要追求稳定——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稳定的关系、稳定的人生规划。 整个社会都在贩卖这个幻觉: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得到一份“稳定”的生活。 但塔勒布说,这是在自杀。 因为真实世界不是线性的。 你以为躲开了小波动,积累的能量会在某一天以黑天鹅的形式爆发。 2008年,那些在大银行工作的人,以为自己端着铁饭碗,结果一夜之间全部失业。 那些一辈子没生过病的人,一场大病就垮了。 那些从不吵架的夫妻,离婚时最决绝。 为什么?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小的压力测试,失去了自我修复的能力。 塔勒布举了个例子我一直记得。 如果你给一个包裹贴上“易碎品”的标签,你是在乞求搬运工小心翼翼地对待它。 但现实是,没有人会真的小心。 这个包裹迟早会被摔。 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乞求别人小心,而是让包裹本身能扛摔,甚至摔了之后变得更结实。 这就是——反脆弱。 而且塔勒布书里还有一个观点震撼了我:大部分的创新不是来自规划,而是来自试错。 我们以为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发明了技术,然后工程师拿去应用。 但历史的真相是反过来的——工匠在瞎搞的过程中发现了有用的东西,然后科学家写论文解释它为什么有用。 蒸汽机不是牛顿力学的产物,是工匠修修补补搞出来的。 飞机不是空气动力学的产物,是莱特兄弟摔了几百次摔出来的。 但我们的教育系统、公司管理、职业规划,全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 你要先想清楚再去做,你要有完美的计划,你要能预测结果。 这种思维最致命的地方是——它剥夺了你试错的权利。 它让你觉得失败是可耻的,是说明你没想清楚。 所以大家都不敢动,都在等一个“完美的时机”。 但塔勒布说,反脆弱系统的特征,就是大量的小试错。 每一次小失败都在给系统提供信息,让它知道什么不该做。 只要你控制好每次试错的成本,让它不至于毁掉你,那么随着试错次数的增加,你遇到大机会的概率就在不断上升。 这彻底改变了我对失败的看法。 以前我怕失败,因为觉得失败意味着我不行。 现在我知道,只要我控制好风险敞口,失败就是在给我反馈。 那么,怎么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生存? 塔勒布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法: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的意思是,把资源分配到两个极端:一头极端保守,一头极端激进,避开中间地带。 在投资上,就是90%的钱放在几乎零风险的地方,10%投在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上。 最坏的情况是损失10%,但收益没有上限。 而那些百分之百投资“中等风险”的人,会因为风险计算错误而完全毁灭。 中等风险最危险,因为它给你一种“稳定”的错觉,但其实既没有安全垫,也没有爆发力。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用杠铃法则重新分配生活,整个人的状态变了。 以前我总想在工作和创业之间找平衡,结果两边都做不好。 工作不敢太投入怕没时间创业,创业不敢全力以赴怕没收入。 看起来在平衡,其实是在两头摇摆,焦虑得要死。 后来我明白了,塔勒布说的“杠铃”不是妥协,而是极端化。 一头极端保守:上班,拿工资,这是我的安全垫。 我不追求在公司里升职做到高管,也不幻想靠这份工作实现财务自由。 它的作用只有一个——让我活下来,给我时间。 一头极端激进:创业项目,all in,不设上限。 失败了最多损失的是时间和小额成本,但成功了收益是指数级的。 我不再追求那种“稳步上升”的幻觉。 因为在一个非线性的世界里,稳步上升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我上班的这几年,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买一个保险。 它保证了即使我的创业项目全都失败,我也不会流落街头。 有了这个保底,我才敢在创业项目上真正冒险,去尝试那些回报很高但不确定性也很高的方向。 没有这个杠铃结构,我要么困在舒适区不敢动,要么破釜沉舟赌一把然后爆掉。 而现在,我在用时间换可选择性。 每一个失败的项目都在给我反馈,告诉我什么行不通。 每一次小规模的成功都在积累势能。 我不知道哪一个项目会真正起飞,但我知道——只要我一直在场、一直在试错,我遇到它的概率就在增加。 这才是杠铃策略的精髓——用确定性保护你的下限,用可选择性打开你的上限。 这才是真正的反脆弱——不是跑得最快,而是活得最久。 世界不会变得更稳定,只会更混乱。 与其追求一个不存在的稳定,不如让自己成为那个能在混乱中获益的人。
#反脆弱
#塔勒布
#杠铃策略
#试错
#非线性思维
分享
评论 0
0
自由李亿freeliyi
2周前
我用了三年才真正看懂《反脆弱》。 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塔勒布在卖弄—— 一个交易员写这么厚一本书讲哲学,还动不动骂经济学家和银行家。 但三年后再翻,我发现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只是我当时没资格懂。 这本书最狠辣的地方,是它揭穿了现代生活最大的谎言:稳定。 我们被教育要追求稳定——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稳定的关系、稳定的人生规划。 整个社会都在贩卖这个幻觉: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得到一份“稳定”的生活。 但塔勒布说,这是在自杀。 因为真实世界不是线性的。 你以为躲开了小波动,积累的能量会在某一天以黑天鹅的形式爆发。 2008年,那些在大银行工作的人,以为自己端着铁饭碗,结果一夜之间全部失业。 那些一辈子没生过病的人,一场大病就垮了。 那些从不吵架的夫妻,离婚时最决绝。 为什么?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小的压力测试,失去了自我修复的能力。 塔勒布举了个例子我一直记得。 如果你给一个包裹贴上“易碎品”的标签,你是在乞求搬运工小心翼翼地对待它。 但现实是,没有人会真的小心。 这个包裹迟早会被摔。 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乞求别人小心,而是让包裹本身能扛摔,甚至摔了之后变得更结实。 这就是——反脆弱。 而且塔勒布书里还有一个观点震撼了我:大部分的创新不是来自规划,而是来自试错。 我们以为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发明了技术,然后工程师拿去应用。 但历史的真相是反过来的——工匠在瞎搞的过程中发现了有用的东西,然后科学家写论文解释它为什么有用。 蒸汽机不是牛顿力学的产物,是工匠修修补补搞出来的。 飞机不是空气动力学的产物,是莱特兄弟摔了几百次摔出来的。 但我们的教育系统、公司管理、职业规划,全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 你要先想清楚再去做,你要有完美的计划,你要能预测结果。 这种思维最致命的地方是——它剥夺了你试错的权利。 它让你觉得失败是可耻的,是说明你没想清楚。 所以大家都不敢动,都在等一个“完美的时机”。 但塔勒布说,反脆弱系统的特征,就是大量的小试错。 每一次小失败都在给系统提供信息,让它知道什么不该做。 只要你控制好每次试错的成本,让它不至于毁掉你,那么随着试错次数的增加,你遇到大机会的概率就在不断上升。 这彻底改变了我对失败的看法。 以前我怕失败,因为觉得失败意味着我不行。 现在我知道,只要我控制好风险敞口,失败就是在给我反馈。 它在告诉我什么不该做,同时在缩小未知的范围。 只要每次失败的成本是可控的,那么失败得越多,我离成功就越近。 这才是反脆弱——不是不失败,而是让每一次失败都让你变得更强。 真实的成长曲线,不是斜向上的直线,而是长期平缓然后突然爆发。 我玩推特两个月,前七周每天发内容,涨粉慢得让人怀疑人生。 我在做各种尝试:德国留学就业分享、编程科普、语言学习技巧、生活碎片。 每条只有几个赞,每天涨粉个位数。 但我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只能不断试错。 直到第八周,我发了一条读书笔记,突然爆了。 一周涨的粉丝,是之前七周的十倍以上。 那一刻我才明白——不是我的留学经历不够精彩,不是我的编程知识不够硬核,而是大家喜欢我写读书笔记的那种文风。 那种直白、有观点、不端着的表达方式。 如果我在第六周因为“看不到成效”放弃了,就永远不会发现这一点。 如果我一开始就笃定“我要做留学博主”,就不会尝试读书笔记这个方向。 这就是塔勒布说的——可选择性。 前七周看起来在乱试,其实是在积累选择权。 每一次小失败都在告诉我什么不行,同时在缩小搜索范围。 而那个突然爆发的第八周,不是运气,是大量试错之后,终于碰到了那个非线性的爆发点。 那么,怎么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生存? 塔勒布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法: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的意思是,把资源分配到两个极端:一头极端保守,一头极端激进,避开中间地带。 在投资上,就是90%的钱放在几乎零风险的地方,10%投在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上。 最坏的情况是损失10%,但收益没有上限。 而那些百分之百投资“中等风险”的人,会因为风险计算错误而完全毁灭。 中等风险最危险,因为它给你一种“稳定”的错觉,但其实既没有安全垫,也没有爆发力。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用杠铃法则重新分配生活,整个人的状态变了。 以前我总想在工作和创业之间找平衡,结果两边都做不好。 工作不敢太投入怕没时间创业,创业不敢全力以赴怕没收入。 看起来在平衡,其实是在两头摇摆,焦虑得要死。 后来我明白了,塔勒布说的“杠铃”不是妥协,而是极端化。 一头极端保守:上班,拿工资,这是我的安全垫。 我不追求在公司里升职做到高管,也不幻想靠这份工作实现财务自由。 它的作用只有一个——让我活下来,给我时间。 一头极端激进:创业项目,all in,不设上限。 失败了最多损失的是时间和小额成本,但成功了收益是指数级的。 我不再追求那种“稳步上升”的幻觉。 因为在一个非线性的世界里,稳步上升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我上班的这几年,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买一个保险。 它保证了即使我的创业项目全都失败,我也不会流落街头。 有了这个保底,我才敢在创业项目上真正冒险,去尝试那些回报很高但不确定性也很高的方向。 没有这个杠铃结构,我要么困在舒适区不敢动,要么破釜沉舟赌一把然后爆掉。 而现在,我在用时间换可选择性。 每一个失败的项目都在给我反馈,告诉我什么行不通。 每一次小规模的成功都在积累势能。 我不知道哪一个项目会真正起飞,但我知道——只要我一直在场、一直在试错,我遇到它的概率就在增加。 这才是杠铃策略的精髓——用确定性保护你的下限,用可选择性打开你的上限。 这才是真正的反脆弱——不是跑得最快,而是活得最久。 世界不会变得更稳定,只会更混乱。 与其追求一个不存在的稳定,不如让自己成为那个能在混乱中获益的人。
#反脆弱
#塔勒布
#杠铃策略
#试错
#非线性增长
分享
评论 0
0
Lao Mao
1个月前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通过交易不确定性而试图获得确定性的成果但又接受不确定的可能是反脆弱生存模式的确定状态。
#不确定性
#反脆弱
#生存模式
#交易
#确定性
分享
评论 0
0
硅谷王川 Chuan
2个月前
在实体世界,封禁和限流太容易了,比如流氓直接堵店门口撒泼,让你没法做生意.或者在店附近搞装修,制造各种噪音灰尘,极大提高客户接近你的阻力。 虚拟世界要反制潜在的封禁和限流,做到反脆弱,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除了自建网站以外,要在多个数字平台有存在,这样一个平台遇到封禁或者限流,可以在别的平台继续发展。比如说,我除了推特号,还有新浪微博,还有微信公众号,还有自己的网站 第二,要和多个高质量的社群的主理人有多重连接,可以依靠和他们的连接,迅速恢复任何暂时被破坏的连接。
#封禁
#限流
#反脆弱
#多平台
#社群连接
分享
评论 0
0
比特傻
2个月前
《从破产入狱到月入50万》 一哥们,因为在给财富公司老板做法人代表,去年年刚从牢里出来。 不同于一般人出狱,他一出来就把自己收拾的西装笔挺。 傻哥笑话他好像从留学归来似的。 他出狱后,财产被清空,还欠了一屁股债,年龄也35了。 还能做什么呢? 人生就没有希望了吗? 他先后从事卖红酒、卖牛羊肉、企业财会,这样门槛很低的行业去做销售。 尝试了大半年都失败了。 然后开始做逆周期产品,核心是做3块:企业贸易带量+征信修复+AI Seo。 为了节约个人开销,他住在城中村的隔断间里面,日夜工作着。 最困难的时候,他连续4个月没有一分钱收入。 傻哥说: 我的摩托车你先拿去送外卖吧,先赚生活费。 他为了搭建渠道,每天建10-20个微信群。 1年多的时间,累积建了几千个微信群。 到了这个月,三块业务,他已经每个月流水几百万,个人盈利50万了。 与此同时,他还在西安成立了一家40人的贷款公司,开始自己提供征信修复的供应链和流量拣选。 一年多时间,他已经从负债累累,到各个公司老板的座上宾。 他说: 我现在3条业务线相互对冲,几千个渠道给我递单子 傻哥反问: 为啥一开始不去找一家大企业上班呢? 他回答: 因为在狱中看了塔勒布的《反脆弱》 傻哥暗想: 他现在已经超越了大厂上班、恐惧被裁、每月还房贷的豆豆了。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06 条信息
#破产入狱
#逆袭
#征信修复
#反脆弱
#个人奋斗
分享
评论 0
0
白板报 Whiteboard
3个月前
反脆弱之父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说过:凡是不能被简单总结和概括的文学才是真文学,《伊利亚特》之所以伟大,就是不能把整本书压缩成一句logline,同理《战争与和平》《红楼梦》均具有同样性质。
#塔勒布
#反脆弱
#文学
#伊利亚特
#不可总结
分享
评论 0
0
白板报 Whiteboard
3个月前
反脆弱之父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箴言录 一、关于知识与语言 古希腊文中没有“蓝色”一词,反映古人对颜色的认知局限。 荷马时代的色彩词汇仅限于黑、白及模糊的红黄类颜色。 语言对世界的感知有很大影响,缺词就难以区分事物。 二、生活方式建议 不读过去100年内写的书。 不吃最近1000年培育的水果。 不喝最近4000年发明的饮料(只喝水和红酒)。 不与40岁以上的普通人交谈。 三、过度补偿与行为悖论 长途飞行后最好锻炼而非休息。 紧急任务应交给最忙或第二忙的人,他们更高效。 四、关于演讲与交流 有效演讲应轻声细语,而非声嘶力竭。 音量大不等于影响力,沉默的人往往更强大。 注意力反论:“不流畅”反而能增强听众思考。 最有力量的演讲风格是让人“努力倾听”。 五、身体训练与极限锻炼 极限训练胜于重复训练:挑战自己记录,然后彻底休息。 自己变成“保镖”比雇保镖更划算。 六、关于财富与风险 财富的关键在于“不在乎财富”。 拥有稳定收入常常掩盖了潜在风险。 债务是借贷双方的错误,双方都应受惩。 不接受有薪工作的投资建议。 七、对社会的讽刺与洞察 企业家是社会英雄,他们为他人承担失败。 智力测验是书呆子为标榜自己而设计。 心理学界的“发现”往往早被骗子掌握。 科学失败往往被掩盖,成功被夸大。 八、行动原则与人生态度 真正的勇气无法伪装。 从不妥协,实话实说。 不为自己的意见承担风险的人一文不值。 将焦点放在未发生的事上,而非已发生的。 所谓“浪费时间”,往往是最佳投资。 唯一衡量智力的标准:是否能识别“维特根斯坦的尺子”情形。 如果你能自由打盹,你就掌控了生活。 九、写作与表达 写作是“不被察觉地重复自己”的艺术。 写文章要让读者完全猜不到下一页内容。 从不读能被总结的书,也不读不会重读的书。 十、关于人性与社交 不要向人请教意见,只看他们持有什么资产。 别与比你富有的人频繁社交,除非在你能承受的场所。 真正的敌人不会自称“我的朋友”。 先对人友好,但若有人想操控你,就反击。 衰老的标志:停止学习、过度谈论衰老、记错该记的事。 十一、关于自由与反抗 你只有在能无目的行动时才真正存在。 拒绝 NGO 式“救世”,去承担风险、创业才是真正改变世界。 十二、关于思维方式 数学是思考方式,不只是数字游戏。 心理学使复杂问题更复杂,物理学则使之更简单。 医药应为重病者准备,对健康人有害无益。 知识的增长更多来自“删减”而非“添加”。 十三、杂项警句 最好的调味料是饥饿。 冥想是一种不会伤人的自恋方式。 被称为“被高估”的书、房子、市场,往往值得投资。 若你需要边走边听音乐,请别走路。 人类缺乏想象力,甚至无法预见明天重要的事物。 人喜欢在水边吃鱼,即使那鱼是卡车运来的。 ——整理自 Nassim Nicholas Taleb 语录
#塔勒布
#反脆弱
#生活方式
#风险
#思维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0个月前
第一次分享讨论结束,群友都觉得超预期。 分享嘉宾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解读《反脆弱》。 直播回放和AI总结见评论第一条。
#分享讨论
#超预期
#反脆弱
#直播回放
#AI总结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0个月前
塔勒布的观察和想法都有趣: “一个众所周知的小伎俩,如果你急着要完成某事,不妨将其交给办公室里任务最繁忙的(或第二繁忙的)那个人去做。” 摘自《反脆弱》
#塔勒布
#反脆弱
#效率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