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冷启动
关注
RachelWu
10小时前
看到有人8k粉(2k多关注)说1w粉增长,纯觉得傻逼。 x的玩法就是需要一些冷启动助力,加了几个群,我觉得熊猫老板的群干货含金量以及能量是最好的。 声明:我没有收熊猫老板任何渠道费和推广费,不然一辈子赚不到钱。 想加群的朋友直接去私信他,不用通过我
#熊猫老板
#社群
#冷启动
#干货
#推荐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2天前
我正在帮助X上的小伙伴完成个人IP 的冷启动,需要的私信我。
#个人IP
#冷启动
#X平台
#私信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破解冷启动:从0到1搭建用户网络的实战思路 任何依赖网络效应的产品,冷启动都是绕不开的门槛——当没有足够用户时,产品价值难以显现; 而没有价值,又吸引不了更多用户,形成恶性循环。 无论是社交平台、交易市场还是内容社区,冷启动的本质是在“用户-价值”闭环尚未形成前,如何撬动第一波增长。 先看冷启动的典型困境: 社交网络:没人就没内容,没内容就留不住人; 交易平台:买家和卖家缺一不可,少了一方另一方就会离开; UGC社区:优质内容是核心,可初期谁来生产内容? 这些问题的共同点是“双边/多边需求”的失衡,解决的关键是找到初始的“支点”,让价值先跑起来。 8个落地策略,从0到1破局: 1. 先抓“小而美”的精准人群 不必追求覆盖所有人,先锁定一个有明确需求的细分场景。比如早期的小红书,从“年轻女性分享美妆穿搭”切入,用精准的人群需求和场景需求,快速积累第一批核心用户。记住:小圈子的高价值用户,比大圈子的普通用户更能创造口碑。 2. 用“补贴杠杆”撬动供需平衡 初期可以通过补贴打破“供需双缺”。比如网约车平台早期给司机高额奖励,同时给乘客优惠券,让司机愿意出车、乘客愿意打车,先把交易闭环跑通。但补贴要精准——只补贴最核心的供需两端(比如卖家的流量补贴、买家的首单优惠),避免盲目撒钱。 3. 借势现有“熟人网络” 如果目标用户本身在某个成熟社交圈里,就直接复用这个网络。微信早期通过QQ导入通讯录,淘宝让用户用支付宝账号登录,都是用“熟人关系链”降低了用户的信任成本和使用门槛。对初创者来说,“让用户从朋友那里获得价值”,比从零开始说服陌生人更有效。 4. “不 scalable”的事,先自己做 冷启动阶段,别追求自动化和规模化。比如Airbnb早期,创始人手动给酒店发邮件推荐“沙发客”模式,甚至自己当房东接待用户,用“人对人的温度”打造口碑。这种“小而精”的服务,能让早期用户感受到独特价值,愿意主动传播。 5. 打造“原子化核心用户” 找到一群“种子用户”,他们不仅自己用,还能带动身边人。比如早期的小米社区,核心用户是“米粉”,他们主动分享、讨论,甚至帮官方解决问题,成为产品的“自生长引擎”。这群人不需要多,但必须“高活跃、高认同”,能在小范围内形成正向循环。 6. 先做“单边产品”,等需求成熟再开放 如果网络效应不是必需的,不妨先做“单人可用”的产品。比如早期的抖音,先解决“普通人拍视频”的需求,让用户自己成为内容生产者,当用户量足够大时,自然会吸引观众。等“内容池”和“用户池”都起来了,再开放社交功能,水到渠成。 7. 用“病毒式传播”滚雪球 设计让用户愿意分享的机制。比如拼多多的“砍一刀”,用优惠激励用户拉朋友参与;早期的微信红包,用“社交仪式感”让用户主动转发。病毒传播的核心是“让分享的成本低、收益高”,让用户从“被动使用”变成“主动传播者”。 8. 找“互补伙伴”借船出海 如果自己的用户基数太小,可以和互补的企业合作。比如饿了么早期和线下餐厅合作,美团初期和酒店合作,快速获得第一批商家或用户。合作的关键是“价值互换”,比如帮对方导流,同时获得对方的用户资源。 冷启动的本质,是“用最小成本验证价值” 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但核心逻辑相通:在用户量不足时,主动“创造价值”而非“等待价值”。无论是补贴、借势、还是手动运营,最终目标都是让第一批用户真的“用得爽”,让他们成为产品的“活广告”。当用户开始自发传播时,冷启动就成功了——因为增长的主动权,已经从“被动吸引”变成了“主动扩散”。 对所有需要网络效应的产品来说,冷启动不是终点,而是“从0到1”的起点。关键是用最直接的方式,让用户和价值先“跑起来”。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2 条信息
#冷启动
#用户增长
#网络效应
#增长策略
#市场营销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初创AI企业的社交媒体账号,如何进行快速冷启动,获得初始流量和初始关注度?
#AI初创企业
#社交媒体
#冷启动
#初始流量
#市场营销
分享
评论 0
0
Xiaowen
2个月前
订阅第一个月的 Gemini,每天三个 veo3 的 8s 视频。 测试了不少提示词以后,收获了一些奇怪的经验。 纯冷启动,靠自然流量来着。
#Gemini
#Veo3
#8s视频
#冷启动
#自然流量
分享
评论 0
0
Jackywine
3个月前
群友遇到的问题,就是我的内容方向 聊聊 内容出海的一点浅浅的认知 适合 →刚刚开始做 X 内容的创造者 →一头雾水不知如何起号的你 →X 账号不足 500 粉的友友 聊聊 为啥喜欢这个平台 如何定位、包装自己的账号 如何组合内容 如何冷启动
#内容出海
#X平台
#内容创作
#账号定位
#冷启动
分享
评论 0
0
Tony出海
3个月前
一个好的产品演示视频有多大威力? 昨天我亲身经历了一次教科书式的案例。就凭一个视频,一条推文在24小时内获得了 45万+ 展现量,成功为一个叫复刻 Grok Ani 的Bella开源项目带去了 600+ GitHub Star增长,完美实现冷启动。 复盘,讲讲我是如何做到的 👇 昨天快下班时我瞟了一眼微信群,看到一个Bella的演示视频,效果极其丝滑,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这东西要火!要快点发到X上。 一分钟后,帖子就写好发了, 立马就在神秘“百万顶推互助群”里告诉大家,来孵化这个帖子。 几分钟后,就引爆这个帖子了,一路盯着这个帖子流量涨到38万。下边评论帖子继续分享过程:
#开源项目
#产品演示视频
#GitHub Star
#Bella
#冷启动
分享
评论 0
0
Justin3go
5个月前
新做的小程序争取端午节上线,拖了太久了,希望不要再遇到什么问题了😠😡😣 还想请教下各位推友国内的小程序该如何渡过冷启动
#小程序
#端午节
#上线
#问题
#冷启动
#国内
#教
分享
评论 0
0
AB Kuai.Dong
6个月前
前有 DWF 推的合成质押 Falcon,后有 Amber 孵化的链上平台 edgeX,这届做市商们,全都下场搞项目了,无一例外都在押注链上。 感叹今年在 Hype 的带动下,把链上衍生品赛道的市值天花板彻底打开,并且都没有拿 VC 的投资,而是直接自掏腰包冷启动。 简单说说 Amber 孵化的 edgeX: 与市面上大多主动做市商有所不同,Amber 虽然给众多项目方提供流动性,并且提供资管服务,但其一直没有公开深度参与项目,发射代币。 这使得一家受 Paradigm、淡马锡、Coinbase 投资支持的公司,大家没有什么参与机会,除非去存钱理财。 虽然在前不久,Amber 借壳在美股完成了上市,股票价格也上涨了 3 倍多,但仍然是面向股票投资者,参与的敞口,并不是以圈内买币的形式。 于是这次下场孵化项目,并公开站台支持,变得确实很有意义,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等于是 Amber 自己搞的项目。而如果接下来 edgeX 正式发币了,那么说它是 Amber 的代币,也是正常的。 高性能叙事。 在 Hyperliquid 今年彻底火了之后,有关高性能 + 衍生品 DEX 的叙事,在业内流行,对于玩家来说,整体下来的体验,会近乎于中心化的合约所,同时因为是链上交易,整个过程在区块浏览器上显示比较透明。 这也让 edgeX 确定了方向,即努力成为市面上高性能的 DEX,同时也搭建自己的高性能公链,确保自己掌控整个性能上限的设计。 目前在无 VC 支持的情况下,edgeX 的流动性,仅次于 Hyperliquid 和 Lighter,随着官方声称的 edgeX Vault 逐步开放,流动性会进一步提高。 这也让 edgeX 成为了 Defilima 上,成交量排行前 5 的衍生品 DEX,也是这其中唯一还没有发币的。 市值和发币预期。 按 edgeX 的路线图,预计今年 6 月中旬会上线高性能测试网,也是采用的以太坊 L2,确保主链资产随时能跨到 edgeX 网络上。 目前这块赛道的龙头 Hype,虽然自高点有所下跌,但仍然有 200 亿的市值,排名第二 Solana 链的龙头 Jupiter,也有 42 亿,都属于市值较高的项目。 由于 edgeX 也是没有 VC 投资,又是做市商 Amber 自己孵化 + 控盘的项目,因此社区的期待较高,避开了一定要首发币安 Alpha 的可能,也可类似 Hyperliquid 直接在应用内,开放平台币交易,并引导价格。
#DWF
#合成质押
#Falcon
#Amber
#链上平台
#EdgeX
#做市商
#链上
#HYPE
#链上衍生品
#市值
#冷启动
#主动做市商
#流动性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