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产业链国家
关注
佛瑞德里希4th😷
1个月前
未来的沦陷区沿海新兴产业链国家,会既是“改开中国”的遗产,也是全球商业帝国的新拓疆域,既是本土打工人的新祖国,也是外企外贸的美好家园,在这些地区构建秩序维持秩序的收益,将由当地民众和援助国投资人共享——这些产业链国家的立国之基,就是“合作共赢”,与产业链阵营互惠互利。 这基础是坚实的。 它能超越漫长的“巨婴国”历史导致的局限性,将这些国家、这些族群引上文明演化的正轨,令它们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因为这基石,“合作共赢”,早已是暗中从属于全球商业帝国的每个现代产业链国家的立国之基,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早已超越了一切历史纷争、昔年恩怨,成为缔造这蓝色星球大部分地区和平状态的终极理由,也成为欧美等强国塑造有利于自身的国际秩序的强大工具。 全球商业帝国,在全球各大经济实体的“合作共赢”召唤下即将涌现的新型国际政治秩序,将把中华沦陷区的一部分纳入囊中,将通过将“改开中国”的遗产纳入囊中来壮大自身,并通过协助新兴产业链国家的独立建国和阵营归附,开启壮大自身的新模式。 这就是当我们思考“后中共时代”的时候,绝不应忽略的外部因素。 是的,中共帝国是“改开中国”和“红色中国”二者的叠加。是的,伤害链逻辑在中共帝国内部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现行政治秩序中,伤害链逻辑仍是主导,在官方宣传论调中,在中共多年用于洗脑的党文化中,伤害链逻辑仍是主导,在可见的将来,它的影响力仍是巨大的。 但“红色中国”的影响力有其局限,就象中国历史上的每个中央政权那样,它的控制力总指向内部,总是受阉割最狠因此最柔弱的人群。 对外部的强者,对强者,它一筹莫展。 所以当外部的强者强势入局,“红色中国”残存的影响力将无法抗拒。 那些在混乱中艰难重构秩序的小型伤害链国家将无力阻止沿海产业链国家的兴起。 而且如果这些小型伤害链国家的决策者足够机警,他们该做的,就不是去攻打威胁沿海产业链国家,而是与之交好,与其背后的欧美日韩台交好,建立贸易关系,以便自己不会在与其他小型伤害链国家竞争时成为众矢之的。 在后中共时代的中华沦陷区,在三雄并峙的新地缘政治格局里,在处理新的国与国关系时,新兴的小型伤害链国家将不得不保持理智。 因为即使伤害链逻辑催促它们去恃强凌弱,但眼前的产业链国家看起来再弱,也不是真正的弱者——它们背后都有强国为依靠。 真正的弱者是谁? 在未来的并峙三雄中,所有背靠大树的新兴产业链国家都不好欺负,所有天然具备内部凝聚力的民族国家也都不好欺负,最好欺负的国家其实是在一众新兴小型伤害链国家中的较弱者。 如果在后中共时代我们会再次看到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群雄逐鹿”戏码,那么争战一定首先发生在伤害链国家之间,甚至会一直只发生于伤害链国家之间。 为什么? 因为周边地区都已走向现代化,而群雄逐鹿,是一部古戏。 在中华沦陷区这片既保持了许多古老习俗古老观念,又受过现代思潮冲击的土地上,在旧戏码和新戏码将同场上演的历史舞台上,你会看到,最古老的戏剧虽然会再次上演,其范围其规模却将受限。 将限制在继承“红色中国”遗产的地区,将限制在伤害链信徒控制的范围内。 双链争持,阵营分化,落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落在个体、家庭、家族身上,就是命运的分化。 你选择归附哪个阵营,就等于选择进入历史舞台的哪个分剧场,选择进入哪种剧情。 虽然命运分配给你的角色总是随机的,但在相对固定的剧情里存在哪些角色却是固定的。 是在群雄逐鹿的剧场里流离失所,还是在二次改开的浪潮里发家致富,由你选。 我总希望让更多的人看清前路。 因为被错误道路裹挟的人通常无法挣脱。在1949年前后选错了路和选对了路的人命运有多大的差别,张爱玲和老舍的命运有多大差别,后人已知道了。 而又一次历史的选择正摆在我们面前。 双链争持,是时间跨度将以百年计的文明演化之大局。 个人命运在其中微不足道,但一步走错,影响的将是你的全部。 身在海外并不等于绝对安全。当双链争持,观念交击,当各国开始反思异质文化移民群体对本国文化传统的侵蚀,当过于服从母国政府指挥的移民社区对现居国的国安威胁被正视,当产业链国家开始重视移民中伤害链信徒的过高比例,试图解决问题,作为移民,你未必能对“双链争持”置身事外。 当“双链争持”发生在移民社区,你也是需要选择阵营的,如果选错了,如果你所属的社区选择了与现居国对立的阵营,你的日子将不会好过。 而你如果选择了正确的阵营,在海外,选择将移民社区改造成归附产业链逻辑的“新文化孵化器”,在沦陷区,选择促成新兴产业链国家的建立,你和你的家族将进可攻退可守。 但如果选错了,在双链争持的大局里,作为生活在产业链逻辑日益强势的环境中的伤害链信徒,你将无处可逃。
中共帝国崩溃后中华沦陷区三种国家格局的形成· 14 条信息
#后中共时代
#产业链国家
#双链争持
#地缘政治
#命运选择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1个月前
在最初的混乱过后,新兴的产业链国家吸纳产业链人口,伤害链国家吸纳伤害链人口,民族国家吸纳本民族人口,三种国家井水不犯河水,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各自致力于经济重建和文化重建,以大致和平的方式处理彼此的争端,这就是中共帝国崩溃后,中华沦陷区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局面。 也是欧美日韩台可接 受的局面。 当你亲眼见证了历史进程,亲身生活在这种“三足鼎立”局面中后,你会觉得这也是你可接受的局面。 因为这种各归其所的局面意味着你可以生活在自己的同类中间,不必勉强自己与异类磨合。 产业链国家将属于产业链人口,属于不论在世界观价值观上是否完全接受了产业链逻辑,但在工作谋生方式上已归化产业链的各行各业熟练技术人员。 伤害链国家则属于伤害链信徒,仍然保持牲人思维的老一代和少数新生代可以在那里继续勾心斗角,争尝“人上人”的滋味。 而民族国家将可以充分恢复自身的民族特色,重新使用自己的语言,他们既可与相邻的内陆伤害链国家交往结盟,也可以绕过近邻,与沿海产业链国家合作,总之,他们将能自主探索本民族发展之路,并因此成为其他国家争取拉拢的对象。 当政治重建以这三种方式分别在不同地区实现,经济重建方面的不同进展就会令各国在国力方面渐渐拉开距离,而文化重建会在经济重建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展开。 于是,你会看到,在三种国家分别进行的文化重建过程中出现文化竞择,有的文化会明显更具“输出”潜力。 更繁荣地区的文化,会更具输出潜力。在同样没有宣传部门介入的情况下,繁荣而富裕的地区自发涌现出的文化将对普通人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诱惑力——就象当年的邓丽君,当年的港台娱乐明星,当年的琼瑶剧、武侠剧对改开初期刚从只有八个样板戏的贫乏状态里苏醒过来的内地民众的强大感染力和诱惑力那样。 每种国家都会随着经济重建进展自然推进其文化重建,因为文化是社会的自维持机制,也是社会中的多数普通人对自己现有生活方式的辩护——在民族国家,可以想见,民族情感将迅速高涨,民族文化将强势复兴,蒙语、维语、藏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将得到恢复,汉语的地位则有可能受到贬抑,而各新兴民族国家都会致力于宏扬本民族的宗教传统、本民族的古老风俗,专家学者会重新考据、编纂曾被中共帝国涂改的民族历史,力求让族人的民族自豪感有所依托。相关文艺作品会大量涌现,且会风行一时。 而在伤害链国家,新政权必然会打造一套独属于自己的官方叙事,这套说法虽然同样以伤害链逻辑为基,但一定会强调自身与中共的差异。“大一统”观念一定会被扬弃,因为现政权需要维护自身作为割据者的合理性,也需要说服民众忠诚于本土统治者,不要把邻国,尤其是较富庶的产业链邻国当成应前往投奔的理想国。 而在沿海新兴的产业链国家,过着安定富裕生活的国民当然也会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观念,一套为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感到自豪的文化观念。 每个新兴国家都会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都会在新生活里创造出自身特色,只要生活能重新安稳下来,存在于社会中曾令一些网友颇为担忧的“中共培养的民族情感”会丝滑转换为对新祖国的热爱和对旧皇朝的口诛笔伐。 因为在历史浪潮中你若想做出靠谱的推演,你需要知道,最易变的是人心,而最坚实牢固的,是人性。 不论中共国的高层还是中层、基层、底层,他们对中共帝国的耿耿忠心,是“人心”,而好生恶死趋利避害,是人性。 人心易变,因此从高层到底层没有人会“殉国”,在这一点上中共红朝甚至不如清朝,还能养出些甘心殉死的遗老遗少。人性永恒,因此活下来的人会为自己的生活辩护,为自己“不殉国”的行为辩护,为自己对新祖国的忠诚找各种理由。 也为自己对更繁荣更富裕生活的向往,对沿海产业链国家的向往,找各种理由。 这永恒不变的人性,对更安定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会成为沦陷区多数人拥抱来自沿海产业链国家的新兴文化的驱动力。 所以,在中共帝国崩解后,你会看到,在政治重建这一环节,沿海产业链国家、内陆小型伤害链国家和成功独立的民族国家三雄并峙;在经济重建这一环节,沿海产业链国家将一骑绝尘,民族国家紧随其后,伤害链国家江河日下;在文化重建这一环节,初时三种国家的官方叙事各为其主,能分庭抗礼,渐渐地,沿海产业链国家的流行文化会呈现压倒性优势。 而文化,将和谋生方式一起塑造社会的人口基础。当沿海产业链国家的文化观念在文化竞择中渐占上风,整个沦陷区的人口基础就会向着有利于产业链阵营的方向转变,促成各小型伤害链国家在民族国家和沿海产业链国家的包夹之下,在“形势比人强”的情形下,踏上和平转型之路。 也促成民族国家向偏产业链的方向发展。 双链争持在沦陷区的下半场,发展脉络是清晰的。
中共帝国崩溃后中华沦陷区三种国家格局的形成· 14 条信息
#产业链国家
#伤害链国家
#民族国家
#文化重建
#地缘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1个月前
帝国崩解,群雄并起之时,在这三种国家之间,会发生的是双链争持的下半场。 是“改开中国”遗产继承人与“红色中国”遗产继承人之间的争斗。 从经济重建的难度看,“改开中国”的继承人显然会随着时间推移占据优势,因为少了帝国的规模优势,小型伤害链国家将更难与觉醒过来的产业链阵营相抗衡。 民族国家则 有可能在环境诱导下选择产业链发展之路,即,既照顾民族感情,恢复民族传统经济,又积极发展现代经济,鼓励新生代族人成为思维方式、工作技能和生活习惯都更现代化的打工人。 是的,你会看到“双链争持”这件事在中华沦陷区内新的国与国关系里继续发生,三类国家将分别归于不同的阵营,其中的民族国家到底会作何选择,眼下实难预判。 但“人”会作怎样的选择并不难预判。 在伤害链环境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一些深受中国伤害链传统影响的中老年人,是很难改变观念的。但他们毕竟会随时间推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把这个世界让给年轻人。 我看到了人口专家易富贤先生对中共国不可能发生社会变革的判断,他的依据,是目前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几乎撑不起一场变革。但一个社会的平均年龄不是不会改变的,有时候它不但会变,且会剧变,如果你想到了那种残酷的,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的大规模死亡事件,如果你想到了老年人在由经济危机触发的社会动荡中是多么脆弱的存在,尤其那些依靠现代医药才活到高龄的沦陷区老人,你会意识到,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恐怕将无可避免地快速发生。 并令沦陷区进入一个以壮年人口为主体的状态。 然后,在三类国家分别涌现后,这些有能力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的壮年人口,将对自身的道路作出符合人性的选择。 那些有能力生活在产业链国家的人,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生活在产业链国家,熟练工人会穿越那时的国境线,奔往沿海肯接纳他们并为他们提供合理薪资的国家。 没有能力在产业链国家找到工作的人固然会有,但他们中的多数,将很难复制古代伤害链国家的“成功模式”。想拥有强大的伤害输出能力,在这个时代是需要以智力和金钱为资本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若他们有能力造枪炮造飞机造子弹去攻打邻国,又何必轻启战衅拿命换钱? 留在伤害链国家里的人更有可能做的事,是象中共国改开初期看着乡邻们出外打工赚钱却不敢自己离家远行的村民一样,把这份向往交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成为沿海产业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被“虹吸”的人口源泉。他们会生育比产业链国家城市居民更多的子女,并让这些子女在未来向对面移民。 或者在未来成为促成小型伤害链国家逐渐转型的动力。 是的,在我看来,双链争持的下半场,在表面上呈现为沦陷区三种国家之间的博弈的未来百年地缘政治演化,将以产业链阵营的胜利告终。 在中共帝国崩溃后涌现的各地小型伤害链国家,只会是这片土地“消化”红色中国遗产的特有方式。 只会是沦陷区内仍坚信伤害链逻辑的红色中国遗老遗少们的抱团取暖,消耗着最后的存量资源,握着日益老化过时的武器,聚拢着最后那批牲人臣民,在帝国落日的余晖里沉醉的最后一梦。 时间是站在产业链阵营一边的,因为技术逻辑站在这一边,随时间累积的技术优势站在这一边。 沿海产业链国家更富裕的生活,更舒适更现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人”都有更强的吸引力。 届时,沦陷区内产业链国家与伤害链国家之间的关系,将会与目前的中美关系相似,但小型伤害链国家在一两代人之后因接受产业链逻辑渗透,最终和平转型的可能性,远比中共帝国被美国和平转型的可能性更高。 而民族国家的道路将由他们自己决定,将由他们的决策者是否更重视保持与欧美的关系,发展经济时是否更偏向构建现代化产业链决定。 在双链争持,此消彼长的历史过程中,民族国家很可能会保持中立。 因为内陆地区的伤害链国家不大可能拥有说服他们支持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考虑到沿海产业链国家大概率会拥有欧美日韩台的军事保护(至少在初期),即使内陆地区由中共体制内中层和地方豪强建构的小型伤害链国家手里仍拥有一些中共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装备,想凭这些装备与欧美日韩台派驻的维和部队硬杠,也没有稳胜的把握。 而且任一伤害链国家的首脑若轻率开战,极有可能因消耗掉手中不多的残存军事资源而丧失在其境内维稳的能力,诱发政变,加速政权的消亡。 相反,守住自己占好的地盘,只在境内维稳,伤害链主倒有可能在一两代人之后,在后代顺应时代需求主动进行“政改”,在产业链邻国的协助下促成社会和平转型的过程中,成为保有相当名望和地位的地方性政治家族,实现家族的“软着陆”。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中共帝国一朝崩解后,在沦陷区由这三类国家分别占据后,在双链争持的下半场里,各国之间大打出手战火绵延的可能性并不算大。 更有可能发生的,是独立后的各国维持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发展互不相扰的状态,同阵营的国家将结盟互助,尤其是在经济重建方面,沿海产业链国家即使分属不同政权也仍有极大可能通过签订协议保持“统一市场”。 阵营之间可能发生的小规模边境摩擦,无法影响大局。
中共帝国崩溃后中华沦陷区三种国家格局的形成· 14 条信息
#双链争持
#产业链国家
#伤害链国家
#民族国家
#中共帝国崩解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1个月前
在未来的沦陷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是这三种国家: 1、亲西方的,由原制造业重镇,届时依靠欧美日韩台的强势介入维持秩序的“人道救援安全区”脱胎而成的类殖民地区域,通过公投独立直接获得欧美外交承认的沿海新兴国家。 2、以图博特、维吾尔、南蒙古为代表的新兴民族国家。 3、由地方豪强割据而成的 小型伤害链国家。 如果你扪心自问,自己是“改开中国”的遗民而不是“红色中国”的遗老,那么,第一类国家将是最适合你的安居乐业之所。 只是名额有限,欧美虽然愿意介入后中共时代的沦陷区秩序重建,但不太可能仅基于人道理由就为过亿人口长期承担秩序供应任务。因此,只有对欧美日韩台最具价值的地区和最有价值的人口,才会被他们“圈”走。 而已被“圈”走的这些国家,显然也能起到地缘政治上的战略缓冲作用,隔在毗邻沦陷区的日本、台湾、韩国和沦陷区内陆诸国之间,用自身的国防来做内陆诸国和友邻间的第一道防线。 而如果你正好身属某个民族,新兴民族国家显然会是你最合适的居所。那会是你真正的祖国,那里都是你的同胞,而且在民族国家初创时期,新政权肯定会推出对本族人的各种优惠政策,试图让长期受中共压制的你们在得到补偿后,尽快成长为国家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但民族国家在经济重建方面的发展有可能受决策者战略眼光的制约,过于关注恢复传统行业如农牧业和利用自然资源如矿产油井,因此走上类似中东石油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在促成人口基础现代化方面投入不足,对保持与欧美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方面重视不足,于是在初期经济恢复后因整体经济类型的差异,增长速度慢于第一类国家,呈现产业链国家与伤害链国家的中间状态。 第三类国家,即由中共帝国崩溃后在各地出现的地方豪强建构的小型伤害链国家,在经济方面将只能依靠最传统的农业支撑。由于第一类国家对熟练工人的“虹吸效应”,甘愿留在内陆小型伤害链国家做新王之臣民的人口,将多数都是只能承担简单劳务,缺乏技术能力的人口。在这样的人口基础上要发展现代工业经济会远比中共改开时期更困难。 如果想走类似“改开中国”的发展道路,这类国家就难免要与欧美国家和第一类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与之和平共处,接受产业链逻辑渗透——因此新政府首脑就会承受将此新生伤害链国家和平转型为产业链国家的政治压力。 如果坚持伤害链逻辑,这类国家就只能走朝鲜式的发展道路,在周边邻国中找到财大气粗的“包养者”,以自身的人口和疆域为筹码,向需要自己支持的邻国索取足以让政权在境内维稳的资助。 中共帝国,实际上是由“红色中国”和“改开中国”这双重国格叠加而成的。 一旦中共帝国崩解,“红色中国”和“改开中国”之间的差异就再无遮掩,在帝国废墟上乘时而起的各路豪杰,则会分别继承“红色中国”的遗产和“改开中国”的遗产,在自己继承的遗产基础上分别建构新兴的产业链国家,和新兴的伤害链国家。 任何一位理性客观的分析者,都不能忽略在后中共时代,“红色中国”遗产和“改开中国”遗产将同时存在,都对后中共时代局势发展有巨大影响力这一事实。 也就不能否认,在未来的中华沦陷区内,在新的国与国关系中,产业链国家、伤害链国家和民族国家之间的价值观分歧、利益冲突,将成为未来百年内地缘政治局势演化的核心主题。 当一部分分析者十分悲观地认定,在中共帝国崩溃后,整个沦陷区内只会有一群新生伤害链国家涌现时,他们是没有把“改开中国”的遗产及其影响力,和这些遗产对欧美列强的价值估算进去的。 但这不是事实。 过于乐观的分析者则会只考虑“全盘民主化”,只想到在中共倒台后,民主中国或者中华联邦将自然而然的成立,没有考虑到“红色中国”的遗产,包括掌握在被抛弃的中层基层手中的军警维稳资源,和被洗脑多年的大量底层人口,是更容易接受伤害链式秩序的存在。 太乐观的分析者甚至会忘记各大民族因中共暴政日益强烈的独立诉求,忘记民族国家的出现将是届时几乎一定会发生的事。 但回到现实,我们需要承认,在未来的沦陷区,在中共权贵高层弃船而逃后,上述三类国家先后涌现,并同时存在,才是大概率事件。 而不论到时你身在哪类国家,你的命运都将受到“双链争持”的影响。 因为你会在你新的祖国,被大势牵引着,和同胞们一起踏上新政权选择的经济发展道路。如果新政权选择的是产业链逻辑,而你是一名伤害链逻辑的信徒,你会随着时间推移日益感受到“水土不服”。如果新政权选择的是伤害链逻辑,可你是一名产业链逻辑的信徒,事情也会一样。 只是,当你身后的祖国不那么强大,当你身边有许多选择了不同道路,也没有语言障碍的邻国,你要重新选择国籍会比现在容易许多。
中共帝国崩溃后中华沦陷区三种国家格局的形成· 14 条信息
#后中共时代
#产业链国家
#伤害链国家
#民族国家
#地缘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1个月前
在思考关于“后中共时代”发展趋势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了欧美的需求。 欧美需要看到远东地区出现怎样的国家?哪种情况下,欧美会愿意向远东新兴国家投放资源? 答案显而易见,欧美会希望看到在沦陷区的土地上,在中共帝国的废墟上,兴起和今日之日本、台湾、韩国一样的国家,能如今日之日本、台湾、 韩国那样能彼此和平相处,且与欧美展开长期贸易合作的现代产业链国家。 在帝国的废墟上,应兴起的,是能将其国民教育培养成一枚枚合格的产业链链环的国家,是不会把国民洗脑成满心仇恨,对政权指出的“敌人”肆意宣泄暴戾情绪的小粉红的国家。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欧美的“后中共时代应对方案”将向这个方向努力,因为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政治投资,包括军事介入和政治介入,能得到合理回报。 而与欧美已是多年盟友的日本、台湾和韩国也必然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因为他们绝不会希望自己身边有暴戾穷困的强邻。 在形势容许他们介入的时候,他们会积极介入,以便引导事态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虽然欧、美、日、韩、台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承担起维持届时陷入极度混乱的广袤沦陷区社会秩序的沉重责任,但对沦陷区的混乱置之不理,同样不可能。 所以,要推测他们的介入方式就变得很简单——设立安全区,用较少军力在区内维持秩序,并利用受自己控制的安全区内的资源将影响力辐射到邻近区域,筛选并招募投奔安全区的可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经济,并利用已恢复的经济维持安全区运营开支,显然是最合理可行的做法。 由这些国家分别或联合设立的安全区,将成为遏止难民潮、消减人道危机和地缘安全风险的“稳定器”。 而这些安全区,又可以在形势粗定后,成为分别争取独立,最终通过公投成功建国的新兴国家地缘政治基础。 是的,在中共统治下,民间自组织能力已被阉割到近乎绝迹。 因此地方豪强很可能难以成为在地独派的主要成分。 但对于建设受欧美列强信任的新兴产业链国家而言,由原本就与宗主国合作愉快的安全区工作人员担任新兴国家首脑,由在协助宗主国维持安全区秩序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相关经验的人来主导从公投到建交的建国历程,无疑更为稳妥。 而分别由不同国家设立的安全区,彼此互不统属的安全区,最后独立为不同的国家,也就是顺理成章,符合民意的事。 当然,这也符合不希望远东地区再次出现庞大帝国的欧美列强的心意。 而当新兴国家的规模、制度、价值取向和经济基础都符合曾一力打造其前身也就是安全区的宗主国的心意,这新兴国家的经济重建就会得到宗主国的支持,并因此顺顺利利。 我能想象,欧美列强会首先考虑在哪里设立属于自己的安全区。 在本国侨民最多的地区,在本国商贸伙伴最多的地区! 哪里的台资厂最多,台湾就会倾向于“圈”哪里,哪里的日资厂最多,日本就会倾向于“圈”哪里。因为已经由本国商人深耕过多年的区域,是自己最了解,最容易掌控的地区。 特斯拉超级工厂既然在上海,上海,就极有可能被美国“圈”走。 设立安全区,是各国在中共帝国出现全面秩序崩溃,陷入剧烈动荡,权贵阶层纷纷出逃后最有可能采取的介入方式。 而以安全区为基础寻求独立,则是沦陷区各族各地从中共治下的大一统到全面混乱、分裂分治,最后到分别独立成功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 这也是最容易让从动荡区域逃进安全区,好容易才过上安稳生活,不想自己的生活因“统一”出现任何变数的区内民众摆脱“大一统”执念的状况。 我相信这一切都会发生。 安全区会被设立,会因宗主国军事介入成功维持住区内秩序,会因维持住了秩序成为民众支持、难民向往的福地,而在一段时间的稳定运营后,它们会成为沿海地区独立成为新兴国家的基础。 它们会继承“改开中国”最有价值的遗产,从混乱阶段幸存下来的技术工人,原属“世界工厂”的设备、厂房和客户关系……它们会在独立后顺利成为产业链国家,被产业链阵营接纳。 因为它们拥有的经济基础和人口基础,本来就是整个中华沦陷区里受产业链逻辑渗透最深的部分。 但在安全区之外还会有广大区域,欧美列强的军力和维持秩序意愿都是有限的,他们不会去接管整个沦陷区。 没有被欧美列强“圈”走的区域,原本产业基础就薄弱的区域,将在混乱中挣扎更长时间。 那些区域中的一部分可能会被新生的小伤害链收入囊中,被建成理念和制度更接近原始部落的传统国家。另一部分则会向产业链阵营靠拢,效仿基于安全区构建的新兴国家的各种做法,走同样的独立流程,并据此争取产业链阵营的支持,成为前者的商贸伙伴。 哪些区域会走哪条道路,将由那时的政治条件和人口基础决定。 物将以类聚,人将以群分,在混乱阶段,人们会竭力与观念相近的人抱团取暖,认知会以决定你投奔方向的形式决定你的命运,南下的和北上的,往东的和往西的,将各归其所。
#后中共时代
#欧美安全区
#产业链国家
#远东地区
#地缘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