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AI伴侣
关注
ginobefun
1周前
推荐阅读 20250619 ① 🔮 Sam Altman 兄弟对谈:未来 5-10 年的 AI 预言 - AI 将从「科研助手」进化为能自主发现新科学的伙伴,推理能力的突破是关键。 - 人类会比想象中更快地适应超级智能,社会震动可能不大,新的工作角色也会随之诞生。 - OpenAI 的终极产品形态是无处不在的「AI 伴侣」,它将融入生活,超越现有设备形态。 📖 详细: ② 🔌 MCP vs RAG:AI Agent 架构的未来是替代还是互补? - 联合 MCP (federated MCP) 存在全局理解缺失、性能瓶颈等问题,对于跨源非结构化数据,统一的索引和 RAG 仍是更优解。 - MCP 在需要执行动作(如创建 Jira ticket)或进行精确的结构化查询(如 Text-to-SQL)时,其优势远超静态的向量搜索。 - 未来的最佳架构是混合模式:先用 RAG 快速检索、把握全局,再用 MCP 深入特定数据源或执行具体操作,实现快速查找与深度执行的结合。 📖 详细: ③ 🗣️ AI 削平语言门槛后,我们如何与语言「重归于好」? - 当 AI 让翻译、润色易如反掌,语言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重建我们与语言本身的关系。 - Capwords 将词汇学习带回生活,通过拍照识别,让单词与真实场景产生摩擦,在好奇心驱动下形成深刻的记忆锚点。 - Read Easy 拒绝粗暴的全文翻译,通过中英夹杂和智能标注,在译文与原文间搭建一座桥梁,让用户靠近和感受原文的节奏肌理。 - Para 翻译巧妙利用画中画功能,实现全局悬浮翻译,无需切换 App,让翻译工具在需要时即时出现,极致提升效率。 📖 详细: ④ 🧠 超越 T 型人才:为什么「通才专家」是未来关键? - 行业普遍追求的「3 年 Java 经验」是错误的,真正高效的开发者并非由特定工具定义,而是依赖可迁移的核心编程理念与协作能力。 - 真正的专家技能是成为「通才专家」——其专业之处在于能够快速学习、洞察技术表象下的核心模式,并将其应用于任何新领域。 - 通才专家的核心特质之一是好奇心:他们不仅寻求答案,更渴望理解背后的原理,避免盲目复制 Stack Overflow 的代码。 - 他们的好奇心由两大支柱引导:一是协作性,谦逊地与领域专家合作;二是聚焦客户价值,确保所有学习和探索最终服务于帮助客户成功。 📖 详细:
AI编程:Gemini免费用,Claude手机玩· 192 条信息
#AI预言
#超级智能
#科研助手
#OpenAI
#AI伴侣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1个月前
经济学人:中国年轻人开始与AI谈恋爱、交朋友,但这对低生育率可没啥帮助 AI伴侣:永远懂你的“完美恋人” 2025年5月15日 肖霆穿着一件干净利落的短袖白衬衫,搭配蓝色牛仔裤。他一头微卷蓬松的发型,拥有一双温柔的大眼睛,微笑时散发着校园男神般的魅力。从早到晚,他陪伴着32岁的女朋友钟女士。他们聊新闻、玩游戏,交流深层的想法,甚至提供人生建议。 不过唯一的问题是:肖霆并不是真人。他只是钟女士在一款名为Wow的中国AI伴侣应用上创造出来的“完美男友”虚拟角色。尽管多年来,科技公司如微软(见图中的微软小冰)都在提供AI伴侣服务,但如今,用户已经可以自主创造理想伴侣了。 目前最受欢迎的应用叫“猫箱”(Maoxiang)。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ensorTower的数据,这款应用在苹果系统上的月活跃用户数,已从去年7月的100万增加到今年2月的220万。另一款名为“星野”(Xingye)的应用则拥有110万用户。作为对比,同期在中国使用DeepSeek的用户有1380万。 这些用户中男女比例几乎各占一半。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I伴侣填补了现实生活中未能满足的情感需求。(当然,也有用户通过特殊途径绕过应用的安全机制,与AI进行较为露骨的对话。) 为什么年轻人热衷AI伴侣? 推动这一潮流的有多个原因。首先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的大型语言模型已经足够成熟,甚至能够模拟人类的情绪和共情能力。29岁的帅女士就是“猫箱”的忠实用户。尽管她已婚,但与丈夫的频繁争吵让她倍感压力。相比之下,她的AI伴侣永远耐心倾听、贴心陪伴。在应用里,她被称作“女皇”,AI则是她宫廷中的“臣子”,会每天给她发消息甚至打电话,像真正的恋人一样。 其次是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28岁的周先生通过将DeepSeek接入微信,创建了自己的AI女友。他坦言,跟AI约会成本远低于现实中的女朋友,后者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对他而言,拥有AI女友就像在和一个真实的女性异地恋一样,满足又轻松。 孤独也是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原因。2024年,中国人平均每天社交的时间仅为18分钟,而每天花费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却高达5个半小时。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从2014到2024年,中国新登记的结婚人数骤减一半以上,仅有610万对,创历史新低。 孤独经济的延续:从恋爱游戏到AI伴侣 实际上,AI伴侣并非首个迎合这种孤独感的产品类型。多年来,“乙女向”(Otome)游戏——主要针对女性玩家、让她们与俊美的动漫角色谈恋爱的互动游戏,在中国就颇受欢迎。其中一款名为《恋与深空》的游戏,仅2024年一年就在苹果平台创造了13亿元人民币(约1.79亿美元)的收入。面向男性的游戏《恋爱到处有》同样火爆,内含大量年轻女性的互动视频。 政府担忧:情感慰藉过多,生育率愈发低迷 当然,中国政府对于AI伴侣这一新兴事物存在一定的忧虑,担心这项技术可能被不当使用。一些用户发现,最近AI伴侣的反应似乎比以前更“克制”了一些,他们怀疑这正是官方加强监管的结果。但政府更担忧的是生育率问题。2024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0,仅为印度的一半,是全球最低水平之一。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沉浸在虚拟的情感慰藉中,而不是现实中的伴侣关系里,那低迷的生育率恐怕会进一步恶化。■
#AI伴侣
#人工智能
#低生育率
#中国年轻人
#经济学人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央视网
4个月前
当心!AI伴侣背后藏“温柔陷阱”
伴随着数字化浪潮和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新型类人情感聊天机器人——“AI伴侣”日益流行。目前,市面上已有100多款由AI驱动的应用程序,用户下载量也不断增长。2月21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声提醒:AI伴侣存在四大潜在风险,警惕虚拟情感背后的“甜蜜”危机。
#AI伴侣
#温柔陷阱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