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残雪
1周前
小径残雪
1周前
傅志彬Fu Zhibin
1周前
🇺🇸为自由而战-天山剑客🇺🇸
1周前
川和 koi iok !🇺🇦境外爱❤️习❤️🇨🇳势力
1周前
🇺🇸为自由而战-天山剑客🇺🇸
1周前
BBC News 中文
1周前
新浪新闻-新浪网
1周前
威廉 我们好好谈谈
1周前
终于有好消息了,FBI代理主管告诉川普从白宫派来的清洗人员:F**k off!, 看来美国还有希望。 FBI高官抗命:特朗普政府清洗失败,司法独立再添保障 近日,一则关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新闻在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FBI代理局长布莱恩·德里斯科尔(Brian Driscoll)公开抵制特朗普政府的清洗命令,拒绝解雇八名高级FBI官员,并拒绝提供所有调查2021年1月6日国会大厦袭击事件的FBI人员名单。这一决定不仅是对特朗普政府施压司法机构的明确回击,更是对美国司法独立原则的一次有力捍卫。 特朗普的“清洗”企图:政治干预司法的又一次尝试 特朗普政府及其盟友一直试图重塑FBI和司法部,使其更符合自己的政治需求。此次命令由代理副司法部长埃米尔·博夫(Emil Bove)下达,他曾是特朗普的刑事辩护律师,如今成为司法部高官,试图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预FBI的人事决策。这无疑是特朗普政府一贯政治手法的延续,即通过清洗司法机构,排除异己,以求全面掌控执法系统。 这种做法的危险性显而易见。如果FBI高层按照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大规模调整人员,司法系统的独立性将被严重削弱,调查可能遭到干扰,甚至被迫中止。而1月6日国会大厦袭击事件的调查,正是特朗普及其盟友最忌惮的案件之一。 FBI的坚定立场:守住司法红线 面对来自政府高层的政治压力,德里斯科尔展现了非凡的职业操守。他不仅拒绝了这一命令,还明确表示名单中包括他自己和代理副局长罗伯特·基桑(Robert Kissane),若执行清洗,他本人也在劫难逃。这种不畏权势、维护机构独立性的姿态,让FBI内部的许多人员深感振奋,也让外界看到司法体系内部仍然有人愿意坚守底线。 FBI的这一抵抗行动,也表明美国司法体系并非完全被政治力量所操控。尽管近年来特朗普政府对司法系统的干涉越来越频繁,但仍有忠于法律和公正的官员愿意站出来抵制不当命令。德里斯科尔的行为无疑是对美国司法独立的一次重要维护。 舆论反响:FBI内部和公众的支持 据报道,德里斯科尔的决定在FBI内部得到了广泛支持。许多特工对这位代理局长的勇敢态度表示赞赏,认为他捍卫了FBI的信誉和独立性。与此同时,公众舆论也普遍站在FBI一边。美国司法体系的独立性是维护民主制度的基石,一旦执法机构被政治化,公正调查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挫折。其试图通过清洗执法机构来巩固权力的企图遭遇了坚决的抵制。这一事件的发生,也让外界更加警惕特朗普及其盟友可能采取的进一步行动。 未来展望:司法独立仍面临挑战 虽然德里斯科尔的抗命暂时守住了FBI的独立性,但特朗普政府的干涉并不会就此停止。未来,美国司法体系仍将面临政治化的风险,特别是如果特朗普及其团队继续在政府内部布局亲信,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操控司法机构。 然而,这起事件至少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司法体系并非完全屈从于政治压力,仍然有官员愿意坚守原则。在未来,美国社会和司法机构需要更加警惕政治干预的企图,确保法律的公正性不受侵害。 结语 德里斯科尔的抗命,是司法独立的胜利,也是对特朗普政府滥权的一次警示。这一事件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法治体系,不能被个别政治势力所左右。FBI的独立性关乎美国民主的根基,而这一回合,法治暂时守住了底线。
墻國荒誕字(墙国荒诞字)
1周前
“我会像经营企业一样管理这个国家。” — 特朗普 特朗普泰姬陵:1991年破产; 特朗普广场酒店和赌场:1992年破产; 特朗普城堡酒店和赌场:1992年破产; 特朗普酒店和赌场度假村:2004年破产; 特朗普娱乐度假村:2009年破产。 关税大棒砸向盟友,砸向邻居,砸向全世界!至于MAGA关心的鸡蛋价格……
屠夫吳淦
1周前
LT 視界
1周前
美国之音中文网
1周前
勃勃OC
1周前
voa-杨皓暐
1周前
勃勃OC
1周前
勃勃OC
1周前
勃勃OC
1周前
勃勃OC
1周前
Ignatius Lee
1周前
勃勃OC
1周前
勃勃OC
1周前
玉泉_tara
1周前
勃勃OC
1周前
威廉 我们好好谈谈
1周前
深度:特朗普的贸易战:政治秀还是经济策略?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对加拿大加征25%的关税,并宣称此举有助于“美国优先”战略。 然而,有些人解释这是川普要倒闭加拿大重回谈判桌,针对加拿大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击,但这并不符合事实。这更像是一场政治秀,旨在迎合美国国内川普支持者,而非真正为自由贸易扫清障碍。毕竟,美国自身对加拿大的商品早已设置了大量贸易壁垒,难以自称“自由贸易的捍卫者”。 一、贸易战的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目的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波关税政策,其主要目的并非针对加拿大的贸易保护,而是为了国内政治利益: 迎合选民情绪:特朗普长期利用“贸易战”塑造强硬形象,以迎合那些认为全球化损害了美国利益的选民。 制造外交筹码:在2025年的新一轮贸易谈判中,特朗普希望利用关税作为谈判工具,向加拿大和墨西哥施压。 转移国内矛盾:面对国内经济放缓、政府债务攀升以及司法纠纷,特朗普需要一个“外部敌人”来转移公众注意力。 然而,回顾历史,特朗普2018年对加拿大加征钢铝关税时,理由是“国家安全”。但加拿大显然不是对美国的安全威胁,最终该关税政策在美加双方的经济损失中不了了之。这一次,特朗普重启贸易战,更像是一场政治秀,而非合理的经济政策。 二、美国对加拿大的贸易保护政策 事实上,美国长期以来对加拿大的商品实施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关税、配额、反倾销调查等手段,限制加拿大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以下是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1. 软木材争端(Softwood Lumber Dispute) 美国对加拿大软木材征收高额关税,最高可达20%。 争端已持续近40年,美国指责加拿大对木材行业提供不公平补贴,而加拿大认为美方此举违反自由贸易原则。 2023年,美国对加拿大软木材出口商额外征收反补贴税,加拿大木材行业损失惨重。 2. 乳制品市场准入(Dairy Market Access) 加拿大的乳制品供应管理体系(Supply Management System)对美国乳制品设定高额关税(部分达270%)。 但美国自身也在保护本国乳制品行业,例如**“牛奶阶梯定价”(Class 7 Pricing)**,通过补贴和价格调整,限制加拿大乳制品进入美国市场。 2023年,美国投诉加拿大违反《美墨加协定》(USMCA),仍然对美国产品设置市场壁垒,但实际上,美方在本国市场也设置了大量限制。 3. 钢铝关税(Steel and Aluminum Tariffs) 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钢铁征收25%关税,对铝产品征收10%关税,理由是“国家安全”。 加拿大随后实施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威士忌、钢铁、食品等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2020年,该关税被取消,但2024年底特朗普再度威胁恢复钢铝关税,显示其对加拿大市场的保护主义倾向。 4. 农产品贸易壁垒(Agricultural Trade Barriers) 美国对加拿大小麦、鸡肉、蛋类、糖等产品设定进口配额,限制加拿大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2023年,美国农业部(USDA)加强了对加拿大进口农产品的检验程序,提高非关税壁垒,导致加拿大出口商成本上升。 5. 能源贸易限制(Energy Trade Restrictions) 尽管加拿大是美国的最大能源供应国,但美国仍然通过法规和行政手段限制加拿大能源出口: 2015年,奥巴马政府否决了Keystone XL输油管道项目,影响加拿大石油出口。 2021年,拜登政府再次取消该项目,导致加拿大能源企业损失惨重。 美国政府对加拿大的液化天然气(LNG)设定出口许可制度,增加出口难度。 6. 航空业保护(Aerospace Trade Protection) 2017年,美国对加拿大庞巴迪(Bombardier)C系列飞机征收300%的惩罚性关税,理由是加拿大政府提供补贴。 最终,在加拿大和英国政府施压下,该关税被撤销,但这显示了美国对加拿大高科技行业的保护主义政策。 三、谁才是保护主义者? 特朗普政府声称要“打破加拿大的贸易保护”,但事实证明,美国自身的贸易保护主义比加拿大更加严重: 四、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损人不利己 特朗普2018年的贸易战结果证明:关税不仅没有迫使加拿大妥协,反而伤害了美国自身: 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成本:根据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的关税成本有80%以上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美国制造业反对贸易战:美国汽车、航空、钢铁行业多次游说政府,希望减少对加拿大的关税,以保护跨境供应链。 加拿大的反制措施:加拿大对美国农产品、酒类、食品、制造品征收反制关税,最终影响美国出口商的市场份额。 结论:贸易战只是特朗普的政治工具 特朗普政府再次对加拿大加征关税,并不是为了“打破贸易保护”,而是一场政治秀,旨在迎合选民、制造谈判筹码。然而,美国自身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推行者,对加拿大的多个行业实施壁垒、关税和补贴。 历史已经证明,贸易战不会让美国变得更强大,只会增加成本、削弱经济增长。特朗普若继续推动孤立主义贸易政策,最终受损的仍将是美国自身。
勃勃OC
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