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郭罗基
关注
高伐林
2周前
郭罗基回忆说: 周扬(左)是有自我批评精神的,他说:“在中宣部,陆定一和我都‘左’的不得了。即使没有主席(指定要打右派)这个名单,恐怕也好不了多少。”陆定一曾自责:“中宣部的任务无非就是整人,今天整了这个,明天整那个。”周扬和陆定一,是老干部中文革之后的大彻大悟者,我对他们二位恭敬有加。
#郭罗基
#周扬
#陆定一
#中宣部
#自我批评
#文革
#老干部
#大彻大悟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1个月前
ZT:奇人奇事:他一辈子充当反对派 九十三岁高龄,数年前车祸断了几根肋骨,又先后患上前列腺癌和肝癌,却与癌共舞,老骥伏枥,写出百万字《郭罗基访谈录》——我感受到了一种“较真的精神或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中国人最可宝贵、最是需要也最为欠缺的理性反对派的精神” ◆高伐林 朋友! 你听说过郭罗基这个名字吗? 你读过他写的《谁之罪》吗? 你还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此文一出,不胫而走,举国震动吗? 郭罗基出生于1932年5月19日,刚刚过去的这个星期一,是他93岁的生日。一群热心人发起,在Zoom平台上举行了网络会议——并不是祝贺生日,而是因他在美国溪流出版社出版《郭罗基访谈录:一生充当反对派》,对其人其书进行研讨。发言者众多,不少人是与他在不同时期共同奋斗的朋友,如黎安友、林培瑞、陈奎德、王军涛、徐友渔、苏晓康、胡平、高寒……发言者还有最初专程飞到内布拉斯加州采访在那儿独居的他、促成写成此书的曹雅学女士,以及在哈佛、在波士顿与他过从甚密的梁雷等人。 📷 郭罗基是位奇人。他的诸多特立独行的故事,“维基百科”上“郭罗基”辞条简介了一二,但还有许多未及叙述,例如邓小平再三下令将他赶出北大、赶出北京;例如他不谙英语,却在哥大任教多年,在哈佛法学院担任资深研究员直至80岁退休。 奇人之奇,从他2020年寄赠给我的《梁效顾问冯友兰》一书的自我简介可见一斑: 小学没有毕业就上中学,中学没有毕业就上大学,大学没有毕业就当教师。 平生没有任何学位,自己没有学位,还要指导别人读学位。 当学生学的是历史,当教师教的是哲学,当研究员研究的又是法学。 鼓吹言论自由,反而被剥夺言论自由。 为追求民主而加入共产党,在共产党内却饱受不民主之苦。 因怀抱理想而被吸纳入党,又因坚持理想而被清除出党。从党内的异议份子变成党外的反对派。 在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搞自由化,在自由化的美国又讲马克思主义,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 为中国而研究,研究成果又进不了中国。 16岁被国民党政府列入追捕的黑名单,60岁又被共产党政府列入放逐的黑名单。 中国政府始而不准出国,出国后又不准回国。 📷 《郭罗基访谈录》也是奇书。上下两卷一百多万字,是他的回忆录,也是他的自传,记载了他跌宕起伏的大半生经历。 此前我误以为此书主要是郭罗基口述,由年轻的朋友整理成文。但研讨会上曹雅学发言披露,并不是这样,主体部分都是年已九旬的郭罗基自己用电脑打字写出的,令人惊叹! 在会上,许多认识他的发言者啧啧称赞他过人的记忆力,多年前的人物、经过甚至环境,来龙去脉都讲得清清楚楚。此书也展现了他的性格,是“说大人,则藐之”的硬骨头,是敲不碎、压不服的铜豌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眼里决不揉沙子”的较真劲头,书中详细记载了他与许多人的辩论,包括对不少与他志趣相合、目标相合的人的尖锐的批评,例如黎安友、刘晓波、郑义……绝大部分他都指名道姓,不假辞色。以我有限的见闻,我要说,在海内外的专制挑战者中,他是最恪守法治精神、最坚持理性原则的一位,虽然他不脱马克思主义的框架、始终强调合法斗争,注定引起一些人的讥评。 我参加了这个会,应发起者的要求简短发言,整理如下。 在《郭罗基访谈录》线上研讨会的发言 (2025年5月20日下午) 参加这个会,首先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会议的几位热心发起者;更感谢郭罗基郭老,耄耋高龄,数年前遭遇重大车祸断了几根肋骨,又先后患上前列腺癌和肝癌,但是郭老从容应对,在气势上压倒了病魔;给朋友们的信中说自己“像无事人一样,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干什么呢?还干什么呢?那就是与癌共舞,老骥伏枥,在曹雅学、王艾等人鼓动和帮助下,写出百万字、上下卷《郭罗基访谈录》。这真是人间奇迹! 我还要感谢溪流出版社,二十年来,溪流在海外艰难的出版环境下,出版了多种好书,这次又慧眼识珠,毅然出版这部巨著。 我对郭老,远没有今天与会的许多师友熟悉,几乎没有面对面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只有不算太多的来往邮件。(郭老书里提到:写了一篇《但愿“革命派”学会讨论问题》,送《中国时代》杂志发表,主编高伐林先生将标题改为《谁相信“革命派”会给中国带来民主?》,在1998年11月号上刊载。这篇文章也在本书中全文收录。) 我对郭老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拜读郭老的一些著作文章和他接受采访的记录。这次读这部《郭罗基访谈录》巨著,有机会系统地了解郭老的人生和思想,了解了他所代表的那一代独立知识分子的精神经历,更从他的视角,纵览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跌宕起伏的风云史。 曹雅学最开始采访郭老时,请他用几句话概括自己的一生。郭老看来是早有酝酿,当即回答说:“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生充当反对派。”——实在太精辟了!用作本书副标题,太贴切了!我从书里读到,他从小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对派,也是家庭的反对派,国民党统治的反对派;到后来,是历届掌权者的反对派、一切不公不义者的反对派,他敢于发出反对派的声音,不论面对的是中共北京市委还是国家教委,是叫聂元梓还是北大党委、南大党委,以及中国人权、独立中文笔会的某些负责人。他这个反对派,从六七岁一直当到九十三岁。恕我孤陋寡闻,不知道郭老算不算世界上时间当得最久的反对派、世界上年龄最老的反对派? 这部书中记述了,郭罗基发起与许多人认真地又是冷静地争论,其中有些是迫害者,是阻挡中国改革进步、压制人权、破坏法治的政治对手;也有不少是朋友、是争取民主自由人权的自己人。今天我们这个会上就有好几位曾经是他争论的对象,换句话说,他也充当了这些“同一战壕里的战友”的反对派。这些争论对于我来讲,都是上课,是民主法治的启蒙,理性精神的示范。什么叫“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郭老做出了生动具体的表率。 这部访谈录,不仅记录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凝聚了他许多深刻的见解,我在阅读中不时地读到一针见血、一语中的、让我醍醐灌顶的真知灼见。 例如:中共高层为了维护毛泽东的权威,设计出一种口径:“毛泽东思想”被定义为正确的思想,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将毛泽东那些造成极大灾难的思想,都排除出“毛泽东思想”的范畴。郭老用一句话,揭示这种说法的荒谬,他说:“这就形成悖论:我的错误思想不是我的,你的正确思想倒是我的。” 再比如,书中讲述卢梭童年时,他奶奶告诉他:“不要跟着多数人去干坏事”。郭老说,卢梭的奶奶真了不起!一般人只会说:不要跟着少数人去干坏事。这不难做到;但“不要跟着多数人去干坏事”,不容易做到。中国流行的社会心理是:“跟着多数人去干坏事就不算坏事”,反正“法不责众”。 再例如书里还提醒:不要以为反对一个专制政权必然意味着追求民主,反对者、挑战者很可能是另一种专制,甚至可能是更坏得多的专制。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最后我想说:郭老在书中写道:“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较真的精神或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中国人最可宝贵、最是需要也最为欠缺的理性反对派的精神。”这也正是我对郭老其人其书的感受!他的这一教诲,我当牢记在心。 这个会上好像没什么人提起?——昨天,5月19日,是郭老的93岁生日。借此机会衷心祝郭老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
#郭罗基
#《郭罗基访谈录》
#反对派
#癌症斗士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1个月前
他已经九十三岁高龄,数年前车祸断了几根肋骨,又先后患上前列腺癌和肝癌,却与癌共舞,老骥伏枥,写出百万字《郭罗基访谈录》——我感受到了一种“较真的精神或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中国人最可宝贵、最是需要也最为欠缺的理性反对派的精神”。 请读——
#郭罗基
#老骥伏枥
#不屈不挠
#理性反对派精神
#癌症斗士
分享
评论 0
0
张杰
1个月前
在讨论会上,徐友渔先生对郭罗基等中共党内“两头真”人士提出了质疑,而陈奎德先生则认为人的认知不能脱离历史环境。两位哲学家的不同看法都很有价值,我喜欢这样的思想交锋。
#徐友渔
#郭罗基
#陈奎德
#哲学
#思想交锋
#历史环境
#质疑与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1个月前
《郭罗基访谈录》线上讨论会预告 发起人:曹雅学、黎安友(Andrew Nathan)、朱学渊、王丹、胡平。 时间:5月20日(周二)下午3:00—5:30(美东时间) 加入Zoom会议 会议号: 856 3255 7407 密码: 186995 最近,溪流出版社出版了《郭罗基访谈录——一生充当反对派》,上下两卷,逾百万言。 郭罗基,生于1932年,江苏无锡人,前中共产党党员。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在反右运动中,被指为“右倾”。1975年,抵制“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977年,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北京市第七届人代会上批评北京市委。1979年,郭罗基在《红旗》杂志第3期上发表《思想要解放,理论要彻底》。6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谁之罪?》,是探讨张志新案件的最著名的文章。10月,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政治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反对因言治罪,力倡言论自由。1982年,被调到南京大学。 1989年六四事件后,郭罗基被拒绝党员重新登记,教授资格被取消,也不能上课、出国。1991年,郭罗基通过法院提出起诉,起诉国家教委和南京大学党委,首开49年以来“民告官”之先河。1992年5月,当选“中国人权”组织理事。11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作研究。1995年,任哈佛大学法学院资深研究员。后中国使领馆拒绝为其护照延期。现居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 讨论《郭罗基访谈录》,不只是讨论郭罗基的一本书,也是回顾和评价郭罗基的一生。 嘉宾:曹雅学、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林培瑞(Perry Link)、徐友渔、苏晓康、陈奎德、王军涛、蒋茂荣、朱学渊、张裕、梁雷、高伐林、高寒,等。 主持人:胡平
#郭罗基
#线上讨论会
#访谈录
#政治反对派
#出版
分享
评论 0
0
王丹
4个月前
现在知道郭罗基是谁的人, 恐怕不多了. 但对于我们这些1980年代成长的八九一代来说, 他的名字列在思想启蒙者的名单中. 郭先生是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主力之一, 与刘宾雁, 王若水, 许良英等启蒙派知识分子齐名, 因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政治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一文触怒邓小平. 邓直接下令不许郭先生继续留在北京大学教书, 郭先生被迫外放到南京大学. “六四”之后, 郭先生不顾危险, 在国内出任中国人权理事, 遭到进一步迫害, 不得已流亡海外至今. 现在, 92岁的郭先生已经是八十年代启蒙派硕果仅存的少数几位成员之一了, 在奋力抗击癌症的同时, 留下了长达百万字的回忆. 他毕生的经历和思考尽收其中. 这本长达一千页的访谈录最近出版了. 郭罗基先生这一代人的努力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但我们不应忘记这些前行者. 对郭先生最大的支持, 就是购买他的书, 让他的思想能够流传后世, 让那一段历史能够不被中共抹灭. 在此推荐此书, 并祝郭先生平安康健.
#郭罗基
#八九一代
#思想启蒙
#思想解放运动
#刘宾雁
#王若水
#许良英
#邓小平
#人民日报
#政治性文章
#南京大学
#六四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4个月前
93岁高龄、身患前列腺癌和肝癌的哈佛法学院退休研究员郭罗基,最近在溪流出版社出版上下册、百万字《郭罗基访谈录》。郭文革后连续发表探讨张志新案的《谁之罪?》《政治问题是可以讨论的》等文,邓小平龙颜大怒,逐郭出京。 老骥伏枥,与癌共舞,出版新著,可喜可贺!购书:
#哈佛法学院
#郭罗基
#前列腺癌
#肝癌
#郭罗基访谈录
#张志新案
#邓小平
#出版
#新书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