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张杰

0 关注者

5个月前

在讨论会上,徐友渔先生对郭罗基等中共党内“两头真”人士提出了质疑,而陈奎德先生则认为人的认知不能脱离历史环境。两位哲学家的不同看法都很有价值,我喜欢这样的思想交锋。

#徐友渔 #郭罗基 #陈奎德 #哲学 #思想交锋 #历史环境 #质疑与反思

相关新闻

placeholder

德潤傳媒

2天前

维特根斯坦 ~

placeholder

江河老于

2天前

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

placeholder

iPaul

3天前

儒家思想影响为何深远

placeholder

光傳媒官推/Shining Light Media LLC/官網 www.ipkmedia.com

4天前

【嘉文】 马四维: 在不正常生活里坚守常识 ——评徐友渔近著《革后余生》 《革后余生》讲的是一个人如何把“读书人的本事”变成“公民的能力”。徐友渔用《革后余生》表明:写回忆不是为了自我抚慰,而是为了给别人留下一盏小灯。 也许灯光不够亮,但它照得见门槛、楼梯与陷阱;也许灯光会被风吹灭,但在灯火被吹灭之前,它启示我们:什么叫“正常的生活”,以及为什么我们仍要为之据理力争。 把这盏灯递下去,便是这本书

placeholder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1周前

在人类思想的星空中,有三个古老的幽灵,它们自语言诞生之日起便如影随形,构成了我们理解自身智能的终极迷思: 1.符号如何接地? —— “苹果”这个词,是如何与我们手中那个红润、清脆、散发着果香的实体联系起来的? 2.递归如何起源? —— 我们是如何获得那种“我思故我在”中“思考着思考”的无限嵌套能力的? 3.意义位于何处? —— “爱”的意义,是在我们的大脑中,在字典的定义里,还是在恋人交汇的目光

© 2025 news.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0.06922 秒. v1.0.46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