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困境

【投3.7亿经营仅5年 #甘肃岷县一供热民企遭住建局强行接管 】近日,甘肃岷县宏源清洁热力有限公司(简称“宏源公司”)董事长张永向记者反映,他通过政府招商引资途径前往甘肃进行投资,并与岷县政府签订了30年供热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此后,企业陆续投入3.7亿元,保障了岷县城区集中供热的需求。然而,仅经营5年时间,宏源公司便被政府主管部门以一纸文件强行接管,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2020年上半年,宏源公司在为后续建设筹集资金过程中得知,国家财政部有规定,政府专项债可用于供热项目建设,不仅利息低且还本付息周期长,能缓解公司后续建设资金压力。“我将这一信息汇报给了县领导,过了十几天,回话过来说‘民营企业不能使用这个专项债’。”张永很失望,无奈只好另想办法。“过了快三个月,岷县住建局负责人找到我,让公司出一个证明,证明我们和政府的城投公司成立了一个联合公司,共同负责城区的供热。有城投公司参与,就可以申请发行政府供热专项债。”张永说,“我当时就表明,这笔钱发下来归我(公司)使用,那可以出这个证明;如果不给我(公司)使用的话,那我不能背这个债务。结果就不欢而散。”这之后,张永就明显感到,岷县的相关部门对待宏源公司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又过了几个月时间,张永意外得知,岷县居然申请下了供热专项债,筹集的资金由岷县住建局投资1.3亿元建设1台锅炉,同年又由所属县城投公司建设2台锅炉及相关设施。“从那时起,城区集中供热经营事实上就形成了住建局、县城投公司和宏源公司三足鼎立的混乱局面,住建局承诺给予我公司特许独占经营权的法律地位名存实亡。”张永说。这期间,受煤炭价格飙升和疫情的冲击,为了保障城区供热,宏源公司负债累累,一度亏损达1.65亿元,经营举步维艰。“我们公司亏损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用户拖欠暖气费。”张永说,“我们总共有3万多用户,每年都有1万多户的欠费收不上来。”“这1万多欠费户里面有将近1000户,是人情关系户。一些领导给我们董事长、总经理打招呼不收暖气费,要给个‘人情’。甚至还有一个法院工作人员直言‘已经几年没交过暖气费了’。”宏源公司办公室曹主任给记者看了她统计的“人情暖”名单,上面不乏某某局长、某某主任的名字和他们的住址。2023年,煤炭价格回落,宏源公司也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然而一纸律师函却将他们打蒙了。2023年7月27日,岷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同意县住建局解除与岷县宏源清洁热力有限公司签订的《岷县城区集中供热特许经营协议》,并收回其特许经营权。转交给城投公司旗下的公司运营。事情发生后,张永四处奔波,向上级反映问题,希望能要回自己的企业。“通过律师给县政府、县人大、政协发了两次律师函,没有任何反应。我到了甘肃省政府信访大厅,回复是已转到了定西市信访局处理,定西市信访局又转到了岷县信访局,岷县信访局又转到岷县住建局去了,我们举报的就是住建局,它会自己处理自己吗?我们是老百姓啊,胳膊永远拧不过大腿。”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49053964_120347736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Qbx1Rve2o#搜狐新闻
【民企】 王安娜:推翻中共独裁,终结对民企的“套、养、杀” 我的成长经历:从大学老师、下海经商到实业救国 习近平打着右灯往左转:口头支持民企,实际严酷打压 中共定位民企是国企的拾遗补缺 孙大午被中共割韭菜:“套、养、杀”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不致富?国企垄断了中国人的生存和生活 陈毅:被迫跳楼自杀的上海民营企业家,是“空降部队 习近平时代大规模用“黑社会罪名”,没收民企全部财产 亲身见证民企被迫害:张总家破人亡 唯有推翻中共独裁体制,才能终结对民企无止境的盘剥、诋毁、防范、收割 从我个人来讲,刚才我的经历主持人已经做了简介。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企业界人士。我是在兰州大学读历史专业,当时兰州大学以苏联史研究见长。 后来机缘巧合,我下海经商。因为信奉实业救国,我走上经商的道路。在经商过程中,我发现中共统治下的社会非常黑暗。 我们做企业的人都知道,首先是苛捐杂税,民营企业面临各种税费,罚款很多。民营企业就是各级政府砧板上的肉,是被敲诈勒索的对象。 …… 但中国的媒体被共产党把握,他会诋毁所有人,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他是系统的、蓄意的,诋毁民营企业家的形象和社会声誉。然后他来挑拨民营企业和各界的关系。 因为企业家的力量是强大的。企业家能够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他们和社会、和资源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共产党对民营企业的盘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对民营企业家整个群体的诋毁和防范,是一致的。 这也是我特别想讲这个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的问题的原因。
蔡慎坤
5个月前
赵晓:谁葬送了中国的繁荣? 我的答案是:骄傲。 “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狂心在跌倒之前。”(箴言 18:12) 当我看到长三角空荡荡的厂房、倒闭的门店,听见民企老板哽咽的视频、绝望的倾诉,耳边一再回响的,正是这句古老的智慧。 中国繁荣的退潮,正在以令人痛心的速度展开,且目前看不到回转的迹象。而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外部封锁、人口老龄,甚至也不是因为国际博弈,而是因为一种更深层的灵魂状态变化:从谦卑走向骄傲。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从“认错”开始的 今天很多人只记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忘了改革开放的起点并非发家致富,而是一场从上到下的国家集体性的认错与悔改。 1978年之后,以胡耀邦为代表的中国改革派推动了对“文革”的全面否定,展开大规模的平反纠错。这不是简单的政治策略,而是国家层面的谦卑行为。一个政权,愿意承认曾深深伤害了人民,愿意放下脸面聆听世界的经验,这本身就是文明脚步的跃升。 邓小平深知其中要义。他在访美途中与李慎之交流时,说出八个字的精辟洞察:“亲美则富、仇美则穷”。我称之为“邓小平定律”(Deng Xiaoping’s Law)——虽不是数学推导的“定理”,却是历史经验中无数次应验的现实真理。 那时,中国人不怕低头,因为低头意味着学习;不怕亲美,因为亲美意味着技术、市场、繁荣和现代文明的接轨。 正是这种谦卑,催生了中国的开放,开放又带动了改革;进而,沿海带动内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带来的是整个中国的腾飞三十年。所谓“中国崛起”,不是什么“中国模式”创造的奇迹,不过是谦卑的黄金果实而已。 二、骄傲登场,改革退潮 转折点十分明确:《厉害了,我的国》上映之日,便是一个时代精神被清洗、转换的标志。 那部大片轰鸣出一种新的国家心态:“我们已经很强,不再需要学习,不再需要低头,不再需要谦卑。”取而代之的,是高调自信的“厉害派”,咄咄逼人的“战狼外交”,“为世界指明方向”逐渐成为主旋律。 不再亲美,而是亲鹅;不再学习,而是高唱“东升西降”;不再开放,而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与美争雄。 而改革,自然随之沉寂。因为改革本就是开放的伴生物——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开放就像参与奥运会,是走出去看世界、对标国际;改革就像训练运动员,是自我革新、自我提升。而开放的前提,则是谦卑,承认自己“不够好”,承认“需要学习”,承认别人有长处。 骄傲,断了谦卑学习之路;厉害,掐死了改革开放之根。 三、一代人的悲鸣:好日子真的到头了 今天我们听到的,不再是GDP腾飞的鼓掌声,而是大江南北普通人的哀鸣: 浙江与江苏,民企主吃“散伙饭”告别员工,有人甚至想跳河轻生; 昆山,制造业老板岳力直言:“多数企业撑不过下半年”; 苏州,一位工程老板负债千万痛哭:“是女儿的一个电话才把我拉回来”; 杭州,十多年家具厂关门大吉,订单归零,仓库货堆如山; 深圳,从事二十年外贸的张先生沉痛地说:“现在比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还要难,中国人的好日子到头了,经济繁荣没了,中国人的好日子到头了。”——他的话,象子弹一样击中了我的心,激荡我写下本文! “中国人的好日子到头了,经济繁荣没了,中国人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一切当然不是因为中国没资源,也不是因为人民不勤劳,而是因为我们从内在精神上失去了那种“愿意学习、愿意改变”的谦卑之心。 是骄傲与厉害,让我们走到了繁荣逝去、痛不欲生的今天! 四、繁荣是谦卑的果子,骄傲的道路是毁灭 圣经再清楚不过地揭示:“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狂心在跌倒之前。” 我们不是第一例。前苏联、委内瑞拉、伊朗、南非,哪个不是从“自认强大”走向“全面崩塌”?历史从不缺悲剧,缺的是记性。 中国因谦卑而腾飞,如今也因骄傲而衰退。不是芯片卡脖子打垮了我们,而是我们先用骄傲堵住了自己的耳朵,割断了学习的脐带。 如果我们仍像八十年代那样谦卑对待世界,如果我们仍愿意象九十年代那样面对真实问题、虚心向优秀的制度、企业与文化取经,中国绝不会陷入今天这般困境。 但如今,“厉害”在耳,良知衰残。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因为我们转身太快,走得太骄傲。 五、悔改之门仍开,愿这代人有耳可听 中国不是没有出路,中国只是需要回头。 我们必须重新回到“改革”与“开放”的起点。但这一次,我们不能只讲政策与制度,还要讲信仰与价值。 “改开”这两个字,在真理之光中,其实写的是——“谦卑”与“悔改”。 我们必须再一次谦卑下来,再一次向世界学习,再一次向人性、良知与悔改的灵魂敞开。否则,失去的将不只是经济增长,更是文明的方向、人性的温度以及民族的灵魂。 唯有谦卑,才有尊荣;唯有悔改,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