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

5个月前
今日大陆统治者所嫉妒有二:一是大陆小资知识界人士怀念之民国,二是香港人怀恋之英殖。 大陆有人怀念所谓的民国美学太过,引起打压。民国有美学否?有一点。皆因清末和北洋,外派留学生,在西洋所学之科目繁多,不只理工,文学、美术、音乐时,样样皆有,还包括比较冷门的美学(Aesthetics)。 宗白华与朱光潜两氏,为留洋之美学派两大师。其实广义如建筑家梁思成、林徽音、诗人徐志摩、李金发、施蛰存,还有导演马徐维邦,亦俱美学家。 于是欧洲的地名,就出现以下的音义美译:翡冷翠、枫丹白露、牛津、剑桥,而不是今日GDP金钱购物时代的佛罗伦斯、方登勃罗、奥克佛尔斯特,以及康姆勃列治。 只看这两组译名,一组是淑女士绅,另一组是大妈农工,高下立判。崇优主义者选哪一边认同?不必再议。 美学在中国只短暂的萌芽,为何无以为继?中国人说,是因为后来遇到侵略战乱,以及日后破四旧之毛江“文革”。 后者毫无异议,只是前者:即使列强侵略,也只会令中国人的美学生活更为丰富:上海的法租界的梧桐树、青岛德国人的老房子、哈尔滨沙皇时代风格的马迪尔饭店和东正教堂,还有长春日欧建筑的大正遗风。凡此种种,俱是美学,由于所谓的列强侵略(Thank God),在晚清和民国的交汇处,所以民国美学也自成一个非常丰富的体系。 减去欧洲和日本的良性影响,真正的民国,其实“美学”有限,去台北看看,一度遍地充斥的蒋介石和林森铜像,相当丑陋,并无美学可言,民进党上台拆掉,堆填在一处,过几百年皆无价值。 士林官邸内可见蒋中正伉俪平时家居品味,家俬俱当时七十年代初之流行,与西贡前总统府中阮文绍留下之风格一样,汽车亦美国车。端庄有余,色彩略嫌当时大府第之时俗。 台北市的房子也相当丑,今日残余之美学,如梁实秋和孙立人生前之日式房子故居,又是殖民地时代留下的。市长柯文哲说:中华民国何来美学,都是日治时代留下,中华民国只有破坏美学的能力。此言有点偏激,国民党无破坏之心,只是包括马英九在内,无美学训练而已。 对岸则不同,连美也可以叫做“臭美”,那么相反就是“香丑”最好。上海有几家文人书店咖啡馆,西式布设,点缀几块乌镇买来的清代木雕门板,有德国威玛时代的留声机一座,满洲国时代旧皮大沙发两张,泡意大利黑咖啡,有一股陈丹青的美学之风。但不要忘记,陈先生及其追随者,俱共产党眼中的敌人。 ---陶杰:美学这回事 淑女士绅对决大妈农工
6个月前
苏联专家的改造计划 当年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梁思成讲:“毛主席说,将来从这里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也就是说,毛泽东希望将来的北京是一个工业化的大都市。 这正是当时苏联援华专家的观点。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曾说:北京没有大的工业,但是一个首都,应不仅为文化的、 科学的、艺术的城市,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大工业的城市。之后,苏联专家搞了一份北京建设方案。它要求在长安街沿线建设中央政府办公大楼,并把北京建成一个工业化城市。 这个方案呈送毛泽东后,毛大笔一挥:“照此方针。”北京的城市规划就这样定下来了,也就是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改扩建。在旧城内改扩建,涉及拆除老北京的牌楼。梁思成等专家表示反对,争论汇报到毛泽东那里,毛说:“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在旧城内改扩建,还涉及拆除老北京城墙,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等都反对。林徽因曾直接闯到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办公室,跟他争辩。彭真说,这是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说城墙是封建象征,是皇帝挡农民的。有一天,梁思成从城内开完会回到清华园,转述了彭真的话:“谁要是再反对拆城墙,是党员就开除他的党籍!” 从此,反对的意见,美好的建议,都沉默了。党性战胜了科学理性和人性,拆解老北京,就这么定下来了,任何人不得“妄议”。 ---【百年真相】中共为何毁掉举世无双的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