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时代悲剧
关注
朱韵和
1周前
冯骥才:“拾纸救夫” 1973年,我是驻扎某部坦克师二团的一个宣传干部。一天,接到上级命令去到鲁西南地区一个县“支左”。这期间社会上的“文革”已经相对平稳,呼杀喊打声稀稀落落,清队的狂潮也过去了。我们的任务大多是解决前五年动乱时期遗留的各种问题。 一天,我在宿舍里,一个挺瘦的人,戴一副 圆眼镜,进门趴在地上就绘我即头。我问他干什么?他说:“你要想给俺解决问题,俺就说;你要也想应付俺,就明说在先,俺扭头就走,这个头就算白给你叩了。” 好一个有性格的人!我说:“每一件事我都会认真对待,怎么能应付你。” 他说:“我这事难办。” 我说:“我不怕难办,只要你说真话。” 他拿一双灰眼珠紧盯着瞅了瞅我,坐在凳上给我讲了一桩旷古罕闻的奇冤。我听罢就知真冤。我必须先讲过这件事才能说为什么真冤-- 这人姓李,在离县城三四十里路、紧挨着潘金莲老家的一个公社小学,当语文教师。此人善讲故事;无论听来的还是从书上看来的故事,全能记住,装满一肚子。张口就来,很少重样儿。他属于那种在课堂上随意发挥的老师,课讲得活,趣味横生,学生们都喜欢听他的课。听他讲课时生怕听到下课铃。 六五年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也是“文革”的前身了,人们争着要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便回过头来,翻箱倒柜,查找有哪些对毛主席不忠的人和事。反右派时各单位抓右派,都是从上边下比例数的,按人员比例定右派。从那以后,一搞运动,不揪出人算没成绩,惭渐发展得揪出的人愈多成绩愈大,于是学校里就一轰而起找起来,上上下下一同回忆。 这位李老师性情急躁,得罪过一些同事。有位教师提出,一次他听李老师讲过,毛主席当年在浏阳被白军追得趴在水沟里藏身,这是赤裸裸诬蔑毛主席。伟大领袖怎么会被敌人追得趴在田间水沟里藏身,故意歪曲毛主席的伟大形象!马上翻遍学生们的书本,查看听课记录,终于在一个学生的语文课本里找到当时听这故事时记下的一行字:“毛主席藏身水沟,摆脱敌人尾追的机警故事”。 证据确凿,这就以“特大现行反革命案”上报县委。马上县公安局来人把他捕走。他不服呀!他说:“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毛主席胆略过人,机警智谋,我是真心歌颂毛主席呀!再说这故事又不是我瞎编的,是从书上看来的。”公安局叫他说出是哪本书,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没有根据,就是他编的,这是抵赖和顽抗!很快,很简单,判他八年刑,打入监狱。 他老婆是个乡下女人,跟他结婚一年多,有六个月的身孕,带着大肚子探监时,他跟这乡下女人说:“八年的日子可不算短了,你要受不住,跟俺离了,俺也决不怨你。可是得实话对你说,俺决没坑害你,那故事确确实实是俺从书本上看来的呀……”这女人转身就跑到县里喊冤叫屈。县领导说:“你去找,只要你找到这根据,我们就放人!” 乡下女人心实,把这话揣在肚子里,就四处找开了。这时,“文革”已经开始了,县城的小书店里除去毛主席著作,别的书全没有;图书馆也封闭了。她找到图书馆员,求他。图书馆员哪有胆量去揭封条,散布封资修呀。 这女人就到处去找书,找不到书就拾印字的纸,从纸上找。她不识字,拾到纸便请亲友或小学生绘她念,听听有没有那故事。有时拾一块当时印的“文革”小报,也拿去请人看。她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妇女,没文化,哪知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书,文字里究竟都是些什么。当人念到什么科技的、政治的、文化的那些古怪难懂的话,她一动不动站在一边傻听,傻等,等那故事的出现。 有人看烦了,草草扫一眼,就说:“没有了。”她也信,再去找。有人劝她:“你靠拣纸,哪能拣到那故事,你又不认字,天底下那么多带字的纸,你哪能都拾来?”可谁也说不动这女人,她依然天天提个破篮子在街上拾。只要发现一块带宇的纸,就如获至宝。别人手里有张带字的纸,求不到手,也要请人念给她纸上写着的是什么,人家要是不肯,她就跪下来求人念给她。甚至连在茅房发现一张有字的纸也拣出来,涮干净叫人看。天天拾,天天求人念,天天找不着。天天早上的希望在晚间破灭,但她从不灰心。她坚信那故事不是她爷们儿编的,坚信早晚一天能找到这个故事。这么久了,自然有点疯疯癫癫。 孩子小时,她背着孩子拾;孩子大了,她领着孩子拾。拾到的纸,不是,就卖掉糊口。那时,水泊梁山方圆百里的人都见过这么一个带着孩子拾废纸的半疯的女人,都见过她那双总是东张西望却空茫茫的眼睛,都见过她始终提着的那装满烂纸的破草篮,但未必都知道她决非拾纸度日,而是为了一个辉煌的愿望--救夫。 一年到头,春夏秋冬,雨雪风寒,从没有停过一天。心诚未必能感动苍天。她整整拾了七八年纸,可是在她爷们儿刑满前半年的一天夜里,灶膛里的火,引着了她堆满屋角的废纸,着了大火。这女人和孩子活活被烧死了。 李老师在狱里听到消息,自己也不想活了,几次自杀都没成。那种县城的监狱一无所有,一是因为穷,二是怕犯人拿什么东西自杀。连吃饭用的碗,使完跟着就要走,怕犯人摔碎后使碗片割脖子。 有一次,他去上厕所,看见茅房地上有根麻绳,就拴在房梁上,再两手抓住房梁把身体拉上去,套住脖子,一松手想吊死。可是麻绳糟了,“啪”地断了,一个马趴摔在地上,摔得他眼冒金星,但当他定住神再瞧,出现了奇迹,有张油印的纸片就在眼前地上,上边正印着要他命的那个故事,简直不可思议!真比小说编的还巧,还绝,这才叫“天无绝人之路”呢。你不信吗?这是真事呀!这纸片破烂不堪,故事断断续续,是:“……追他的人大喊起来:跑了,跑了!……毛泽东同志急忙走下岭,躺在一个水沟里……。” 虽然不全,但是可以拿它证明那故事并非是他编造的了。他拿着这纸片冲出茅房,又喊又叫:“找着文了!我的冤平了!”兴奋地一蹦一蹦,蹿得老高。看守以为他疯了,把他锁进牢房,他捧着那纸片大笑,然后又大哭,肯定想起他白白拾了七八年纸却没等到这一天的那个可怜的乡下女人,还有那糊里糊涂被烧死的儿子。 他写了一份申诉,连同这纸片递上去,心想就等着平反雪冤,出狱了。可没过几夫,县里说这纸片是油印品,仍然没来源和出处,不能作为依据,把他的申诉驳回了。但这次他非但没绝望,反而更有信心。有这纸片,迟早会找到这故事。 他来找我这天,是他刑满八年刚被放出来不久,案并没翻。小学校因为他是服过刑的反革命,拒绝他回校工作,没有工资,自然也没有路费去大地方找那本书,那故事。他无家无业,子然一身。穷得穿一件单褂,经不住春寒,直打哆嗦。 听完他的经历,我说:“你回去吧,这事我可以给你解决。” 他见我这样干脆的回答,不信。仿佛有打发他之嫌,可是他万万没料到,他碰巧了--这故事我读过,我知道在哪本书上。我热乎乎觉得自己完全有力量,把压在他背上八年而至今犹在的巨石推掉。 第二天,我到县革委调他的案卷看了。他所说的完全真实,使在县革委会上把事情摆出来。有人说:“这人就是怎么治也治不服他。” 我说:“法律不治人的性格。这故事绝对有,判刑,冤了,一定要平反!” 我是军代表,有权威性,他们不好反驳我,可他们默不作声,不表态。我挺有气,当即要一辆车回部队,把这本书拿来,放在县革委会桌上绘他们看-- 一本紫红色封皮的革命回忆录,文革前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书名叫作《秋收起义和我军初创时期》。打开书,其中一篇就是这故事《浏阳遇险》,作者是谢觉哉。写的是毛主席在一次赴江西根据地途中,路经浏阳,为了摆脱白军追赶,机警地藏身水沟而安然脱险的一段往事。当时县革委的头头们看着这书都征住,没话。只有一个自言自语说:“怎么谢老会写这篇东西?” 一个山村教师,就因为讲了这篇歌颐毛主席的故事,被当作反对毛主席而坐牢八年,家破人亡,这难道不是一桩千古罕闻的奇冤?我紧盯住这案子不放松,很快给他平反了结。那天,李老师跑到我家来,趴在地上,又绘我叩个头,这个头叩得却是有板有眼呵,如谢救命思人。我当时倍感惶惑,我不过正巧也看过这故事罢了,我又何德何能接受这个大不幸者叩的这个头呢?我沉默良久,不知讲什么,只说:“是呵,是呵……” 随后,他请求我把这本致使他妻死子丧、坐牢八年的书送绘他。我知道这本书在他生命中的重量,沉甸甸放在他一双颤抖的手中。事后我听说,他把这本书烧了,将纸灰洒在妻子的坟上。大概企望他那苦命的乡下女人的亡魂从此获得安宁吧! 以我的感受,大人物的经历不管多悲惨,也不能和小百姓们相比。大人物的冤枉总容易解决,小百姓们如果没碰对了人,碰巧了机会,也许很难得到命运的晴天,就像李老师正好碰上我读过使他冤屈的故事那样。我想,至今天下还有多少人含冤未平,无论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的? 所以我说,人民的经历,才是时代的经历。
#文革冤案
#拾纸救夫
#李老师
#冯骥才
#时代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1个月前
大饥荒时代,饿殍遍地,但傅抱石、李可染率领中国一批画家,公费出差,游山玩水,美其名曰“体验生活”。他们乘坐的火车窗外,就是因饥饿而倒毙的尸体,就是乞讨的人群,但是,他们视而不见,这个时期,他们创作出了这样的作品——从左到右:李可染《万山红遍》,李琦《主席走遍全国》,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84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427 条信息
#大饥荒
#傅抱石李可染
#公费出差
#粉饰太平
#时代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iPaul
1个月前
死的太冤了,她没有错,只是生错了年代。
#时代悲剧
#女性
#冤屈
#逝去
#无奈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由于湘女是分期分批来新疆的,迫于现实,军人的婚姻问题,也就按职务、年龄、参加革命的时间,一批一批地解决。时不时便有领导会给湘女介绍对象:二十八岁以上,五年以上党龄,团级干部,怎么样?你要不要?“二八五团”的说法逐渐流行。 那时候,女兵们最害怕听到那个“谈”字。只要一听说哪个首 长要找你谈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首长找谈话”。到了部队,组织代替了父母,婚姻一旦被组织决定,也就只有遵从、认命了。当年兵团六师十六团政治处工作总结中说,女兵们“普遍怕与年纪大的干部结婚,怕不顺个人意。由组织上决定,不按婚姻法办事”。 当时一首打油诗,反映了这些湘女们的命运:婚姻法,婚姻法,男四十,女十八,跑到新疆找爸爸,配的是夫不是爸,生儿育女把根扎。 除了招收8000名有一定文化的湖南女兵先解决老同志的婚姻,王震还四处“化缘”。1951年,从华东招收了2000多名部队医院的护士,以解决营以上干部婚姻问题,还从山东招了一批妇女,以解决连排级干部的婚姻。山东妇女大多已经丧偶,她们的丈夫死于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后来,还有国民党起义部队一些老兵没有成家,于是,王震通过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又招了920名改造好后“从良”的妓女进疆。 ---(文字来源《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八千湘女上天山》,作者:卢一萍)
#湘女
#新疆
#军婚
#组织包办婚姻
#时代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画饼充饥:画家“反饥荒” 民间饥情四起,政府屯粮、出口还在跃进。 因饥荒遍地,猪根本长不大,就被各级领导提前出栏,完成出口任务。分管财贸出口的李先念说,“猪出的很不好,出的不是猪,而是狗猪。香港挖苦我们,把出口的猪烧掉了,说有瘟病,不然三、四十斤为什么就卖掉了。” 捷克总理西罗基, 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抗议:“一是交不了货、二是交来的不敢在市场上销售,质量太次了。”(参见《墓碑》p753-755 ) 不管中国人有多么饥饿,也不管那些瘦猪在捷克市面上后来的境遇如何,1959年10月,捷克为庆祝中国国庆10周年,在布拉格举办了《李可染画展》。 1959年,在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李琦以国画《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获奖,广东画家杨之光的巨幅国画《雪夜送饭》获金奖,北京中央美院国画系学生周思聪以《万寿山一角》获银奖。 这些美丽炫目的奖项,给世界营造了中国太平盛世的景象,却掩埋不了当时中国大地遍野白骨的真相。 1959年, 生活在城市的中国画家,无视悲惨的底层生活,看不见逃亡、困死的饥民,热烈响应组织号召,积极创作宣传党史题材的作品。 ---帅好:国不畏民死,画里逢盛世——饥饿年代的中国画家们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84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427 条信息
#饥荒
#李可染画展
#大跃进
#虚假宣传
#时代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他(李政道)留在美国,能够获得成就和荣誉,过着安定富裕的生活。我回到祖国,历尽劫难和凌辱,好不容易才苟活到‘改正’的今天。他在‘美帝国主义的堡垒’安居乐业,回到共产中国荣膺‘爱国主义者’的桂冠,受到最高级党政领导的接见和宴请;我响应号召回到祖国,却被划为人民公敌,受尽无产阶级专政下劳 动改造和牛棚的煎熬,几乎成为饿殍葬身一抔黄土……我突发奇想:如果在旧金山那个七月的下午是我送他上船回中国,结果会怎样?也许我会坐在他的椅子上,他坐在我的椅子上?哦,不,我当场决定,我决不会坐在他的椅子上,同时,上帝保佑,即便他当年回来,也万万不会落入我的苦海。 (1951年,在芝加哥大学读博的巫宁坤响应新中国的号召,中断学业,毅然归国。好友李政道去旧金山为他送行。临行前,巫宁坤问李政道为什么不一起归国建设新中国。李政道只是谈谈的说一句,不想回去被洗脑) ---巫宁坤《一滴泪》
#巫宁坤
#李政道
#归国与留美
#个人命运
#时代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2个月前
我在高中任教时的女同事,北京知青,后来没有返城,扎根农村一辈子,和农民结婚,文革结束后,在高中教英语。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这座高中,她曾说她只和我有共同语言。她高大漂亮,卓然不群,所以被同事各种讥笑。她后来离婚,自己带女儿,没有再婚。上个月她去世了,死后一周才被发现。享年70岁。
#北京知青
#乡村教师
#孤独去世
#红颜薄命
#时代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2个月前
1995年12月1日,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群在洛阳市看守所死亡,年仅37岁。这个消息传到褚时健耳中时,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情绪崩溃。 1995年,那会儿国企改革正闹得欢呢,褚时健大佬,红塔集团的掌门人,硬是把个小地方烟厂搞成了亚洲烟草界的老大哥。可谁能想到,这时候查账的来了,搞得人心惶惶。到了8月份,褚大佬的夫人马静芬和闺女褚映群就因为“收了点不该收的东西”,被警察叔叔请到了河南洛阳的看守所“喝茶”。结果,12月1号那天,闺女褚映群在看守所里头没了,才37岁啊!这事儿一传到褚时健耳朵里,这位平时铁打的汉子,眼泪鼻涕全下来了,这对他来说,可真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大跟头。褚映群,这家伙1958年就来到了人间,1977年还跑去参加了高考,后来就在昆明开始了她的工作生涯,还生了个闺女叫任书逸。到了1995年8月,她和老妈马静芬俩人,不知道咋的就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了,最后还住进了洛阳市看守所的“VIP套房”。根据洛阳市公安局的小本本记录,1995年12月1日下午,看守所的哥们儿照常查房,结果发现褚映群已经“领盒饭”了。到了2015年,河南省检察院公开的司法档案里头说了,褚映群被扣了个大帽子,说她利用老爹的职权捞好处呢。 说到褚映群的老爹褚时健,那时候人家可是红塔集团的董事长,这红塔集团在中国烟草界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大佬。1979年褚时健刚接手玉溪卷烟厂那会儿,年产值连1亿都不到,可到了1995年,这哥们儿愣是把年利税干到了200多亿!不过话说回来,褚时健自己一个月就拿个3000块的死工资,但没想到他一家子的命运却因为体制和权力那点事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褚时健的大律师马军,在2018年跟《中国新闻周刊》聊天时回忆说,褚老爷子一听说闺女没了,那叫一个激动,立马在12月3号自己跑到洛阳去料理后事了。他闺女褚映群走的时候,正好是严打经济犯罪那会儿,这事儿也让司法部门开始琢磨,看守所里头的心理辅导得搞起来。 到了1999年1月,褚时健被判了个无期,不过后来表现好,给减成了17年有期徒刑。2002年,老爷子糖尿病严重,就被批准回家养病了,这一养病,就在云南新平县种起了冰糖橙,还整出个名头响亮的“褚橙”,一年能卖上亿呢!他外孙女任书逸后来也加入了褚橙大业,现在是云南褚氏果业的董事,管销售的。 2019年3月5号,褚时健在玉溪驾鹤西去,享年91岁。官方发的讣告里头,头一回提到了“长女褚映群”,褚家也第一次在大家面前缅怀了她。褚映群这一走,不光是家里头的一件伤心事,简直就是那段特别历史的小缩影嘛。她这一闭眼,连铁打的褚时健大佬都在大伙儿眼前露了回软肋,让人瞅见在规矩和权力堆儿里头,小老百姓的命是怎么被悄悄翻篇儿的。 褚时健老爷子晚年那是相当的励志,又杀了个回马枪,用实际行动告诉大伙儿啥叫硬气和盼头。反观褚映群这事儿,就成了心里头一道永远好不了的疤。虽说她这辈子跟流星似的,一闪而过,但在他们家和那时代的大浪里头,可是留下了重重的脚印子。她闺女任书逸现在正忙着在褚橙这块宝地上撒欢儿呢,这活儿干得,简直就是给老妈的最佳致敬。褚家那点事儿,说起来就像是咱们中国改革大潮里的一朵小浪花,但里面讲的家庭、责任和命运,那可是杠杠滴深刻。 希望那些在时代大风大浪里扑腾的朋友们,都能被人懂,被人记住。
#褚时健
#褚映群
#红塔集团
#经济犯罪
#时代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2个月前
那是个只有政治,没有亲情的时代
#政治斗争
#亲情缺失
#时代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Weiping Qin 秦偉平
3个月前
刚才,我在某家居上市企业老板的朋友圈看到他转发的一篇悼念居然之家王林朋的文章,全篇讲述王的光辉创业事迹,对于他的离奇自杀缘由只字未提。 我留言:个人悲剧,时代缩影。 或许,汪的遭遇,会让他想起我曾对他说过的话,中国藏龙卧虎,希望早日迎来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
居然之家汪林朋解除留置后跳楼身亡,背后隐藏的危机引发关注· 24 条信息
#王林朋
#居然之家
#自杀
#家居企业
#时代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