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文化战争
关注
环球网-环球时报
1周前
美《华盛顿邮报》刊文:美国大学课堂成“文化战场”
昔日殿堂如今却沦为政治倾轧和文化战争的前线。
#政治倾轧
#文化战争
#昔日殿堂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Richard ✞ 🇺🇸
1周前
明天是查理·柯克的葬礼,他离开我们已经十天了。 我关注他始于2015年,那时他真年轻,22岁,一张娃娃脸,像个高中生。 当时他较多反对社会主义,后来渐渐以护卫基督教为主。 查理·柯克的观点主要以校园辩论形式传播,琐碎庞杂,所以我收集整理翻译了其中25条。 每则观点均来自他X的帖子,或TPUSA官网,不引用任何媒体的二手报道。 虽然他离开我们十天了,但重读他的帖子,重看他的影片,还是会忍不住流泪。 但让更多人了解他的观点,不被有心人歪曲,我想这是纪念他的方式之一。 查理·柯克的25个观点: 一 政治观点 1 支持宪法第二修正案,拥枪权是美国人反抗政府暴政、捍卫上帝所赋权力的根基; 2 反对开放边境,呼吁遣返非法移民,减少合法移民的进入; 3 反对民主党的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DEI,称之为制度化的种族主义; 4 支持学生和家长的自由择校权,废除联邦教育部; 5 反对美国对外干预,美国优先; 6 《1964年民权法案》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为社会主义议程打开大门; 7 2020年总统大选存在舞弊; 二 经济观点 8 主张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 9 主张降低税赋、减少政府监管; 10 削减政府开支,坚信一个国家、企业或家庭都不应入不敷出; 11 支持关税,拯救美国制造业; 12 大学学生贷款是让学生背负债务,使大学和政客受益。政府提供的学生贷款让大学没有动力去削减成本,反而给了他们提高学费的动机 。 三 宗教观点 13 美国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之上的国家; 14 如果美国教会不兴起,美国将走向衰败; 15 权力来自上帝,而非政府; 16 基督徒被要求爱每一个人,包括同性恋; 17 对他人的爱是通过“告诉他们真相,而不是通过确认或肯定他们的罪”来表现的; 18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对基督的信仰。 四 道德观点 19 一个国家的强大基于家庭的强大,而家庭的强大又基于上帝赐予的真理; 20 婚姻是一男一女在上帝面前的盟约; 21 只有两种性别; 22 保护儿童,反对给儿童进行性别转换医疗; 23 反对堕胎,认为生命始于受孕。 五 科学观点 24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一个骗局,一个左翼为了扩大对公民控制的阴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洛伊木马; 25 质疑新冠疫苗的有效性,认为政府的公共卫生强制措施侵犯了个人自由。
#查理·柯克
#基督教保守主义
#反对社会主义
#文化战争
#政治评论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2周前
值得左派和右派都深思的查理·柯克的几句话: 我们的国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国家而流血奋斗。 对自由的最大威胁,是人们愿意用它去交换安全感。 文化战争的本质不是左右之争,而是对与错的较量。 自由不仅是一个词,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国父
#自由
#债务
#文化战争
#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曹長青
1个月前
太恐怖,太令人心碎,居然有人在天主教的学校教堂开枪杀人,2名儿童当场被打死,17人受伤,其中14名是孩子。现已确定,凶手是个“变性人”。恶性犯罪哪个国家、哪个族群都有,但在美国,“跨性别者”的暴力犯罪越来越严重。因为用外力强行改变人的性别,结果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严重损害,最后会“逼疯”当事人。 美国知名保守派评论家伯尼.约翰逊发推说,“这已成为一个极端主义的模式“。他引述近年美国发生的杀人事件: 今天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天主教学校教堂枪击案的凶手被确定是跨性别者; 在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凶杀案的枪手被认定为跨性别者。 德州休斯顿市拉克伍德教堂枪击案的凶手被确认为跨性别者。 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枪击案嫌疑人被确认为“非二元性别者”(non binary)。 丹佛枪击案的凶手被确认为跨性别者。 马里兰州的阿伯丁枪击案的枪手被确认为跨性别者。 爱荷华州的高中枪击案凶手是一名跨性别权益倡导者。 他说:“极端的性别观念正在引发暴力行为,并将无辜者置于危险之中。”他呼吁“是时候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干预了。” 可是怎么干预?几乎左派民主党的所有议员,更有大批好莱坞的左星、大学教授,更有纽约时报、CNN等自视高人一等的左媒精英们,一窝蜂地渲染歌颂同性、变性、变装皇后等等,他们以自由的名义,纵容并推广变态,尤其是让孩子变性,是要毁灭人类的下一代! 这是一场文化战争,本质是一场正邪之战!
#天主教学校枪击案
#跨性别者犯罪
#美国枪支暴力
#文化战争
#性别观念争议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
1个月前
【环时深度】“审查”博物馆,白宫要争历史叙事控制权
据多家媒体8月12日报道,美国政府计划在明年该国独立250周年之前,对史密森学会一些下属博物馆及其展览进行审查,以确保其展出内容与特朗普总统对美国历史的解读一致。白宫认为,这是纠正左翼“历史修正主义”的行动,一些左翼人士以负面的眼光看待美国的建国原则和历史里程碑,破坏了美国的卓越成就。不过,有学者认为,白宫正在采取的行动才是历史修正主义,是更广泛文化战争的一部分。
哈佛风波:协议在即,审查未止,英校遭殃· 93 条信息
哈佛大学遭特朗普政府资金围剿后,杜克大学成新目标· 268 条信息
#美国历史
#特朗普
#历史修正主义
#文化战争
#史密森学会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3个月前
众议员萨拉·雅各布斯(民主党)试图指责赫格塞斯通过禁止跨性别者参军将文化战争引入军队。 事情并未如她所愿…… “这些是认为自己是女性的男性。我们已经确定,这种信念体系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对战备状态有害。” - 赫格塞斯部长 震撼 🔥
#萨拉·雅各布斯
#赫格塞斯
#跨性别者参军
#文化战争
#心理健康
#战备状态
分享
评论 0
0
江河老于
6个月前
"大学战争" 看看谁在2021年全国保守主义大会上说: "我们必须诚实而积极地攻击这个国家的大学。(掌声) "教授是敌人。(微笑、掌声)" ( 6分钟,设置中有中文字幕)
#全国保守主义大会
#大学改革
#反对教授
#教育问题
#思想自由
#文化战争
分享
评论 0
0
王丹
8个月前
今天的「洛杉磯時報」娛樂版,以三版多的篇幅,刊登了一篇綜合性報導,反思「好萊塢是如何輸掉文化戰爭的」這一問題。 作為「左翼文化戰爭」機器一部分的「洛杉磯時報」能夠組織這樣的報導,說明至少美國的文化左派還具備基本的反思能力,也察覺到了自我反省的必要性,這一點還是應當肯定的。 其實,美國左派這些年發動的文化戰爭的口號中,不無一定的道德和進步理念。但是,左翼文化的老毛病就是走極端。 當左翼的文化戰爭,在實際上把平等變成另一種特權,把道德置於法律之上,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其他社會群體,把單一進步理念當成普世價值,並試圖完全擊垮文化傳統的時候,這場戰爭就註定了會走向失敗。 表面上看這是策略上的失敗,實際上,左派應當深刻挖掘的,是左派的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中內在的激進化基因。 不徹底改造這樣的基因,左派就往往會成為右派的助手。那些唉聲嘆氣的好萊塢明星和紐約知識分子群體,有沒有想過今天的局面,其實就是他們的極端化導致的呢? 歷史就是如此弔詭,但也是如此真實。左派不要再繼續傲慢地生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了!
#好莱坞
#文化战争
#左翼文化
#反思
#洛杉矶时报
#美国左派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