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产品

sitin
3周前
现在很多人都在用 AI 做业务,但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知识付费”这个层面——也就是卖课。 卖课当然没问题,能赚钱,但它有个明显的短板:不够持续。尤其是那些做长周期合伙人模式的人,复购和续费率往往压力很大。 为了维持收入,不得不持续依赖分销、或者不断推出新课程。根本原因在于,纯课程产品的复购属性天然偏弱。 反过来看工具产品,逻辑就很不一样。 比如,你教别人做副业,他们学完了、会了,接下来你还可以提供一套配套工具——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运营、管理或放大结果。而这套工具,可以按月/按年订阅收费,持续产生现金流。 目前很多人觉得做工具太难,但这件事在 AI 时代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尤其是咱们这群在AI领域深度探索的人,更应该看懂这个机会。 现在每天都有大量低代码、零代码工具冒出来,AI 还在加速这个过程。真正做工具,80% 的精力其实不在写代码,而在于:需求挖掘 + 营销推广。产品开发只占 20%,而这部分 95% 的代码 AI 都能帮你写。 所以我们真正要掌握的,是逻辑、是需求、是用户痛点。尤其是已经做课、做社群的人,你其实自带两大优势: 需求验证:你的学员愿意付费,说明痛点真实; 推广渠道:你已有信任和影响力,工具顺手就可推出去。 我一直强调:别害怕做工具,别觉得自己不是技术出身就做不了。恰恰相反,很多文科生、内容人更懂用户、更擅营销——这才是成败的关键。 简单总结: 靠课程,你赚一次钱,靠年度复购(续费)持续,相对简单; 靠工具,你能持续赚钱,订阅制带来稳定现金流,难度略高但更值得。 最终希望大家既做课、也做工具,用“内容杠杆”吸引用户,用“工具体系”留住用户,花 20% 的时间拿到 80% 的结果,真正放大你的价值。 AI 时代,节奏极快,一年如十年。会做产品、会推工具的人,会持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