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订阅模式
关注
Jason Young
2天前
Anthropic 大幅削减了 Claude Max 订阅的 token 额度,这种模式看来还是不可持续
ChatGPT Plus用户抗议权益缩水,萨姆奥尔特曼亲自道歉· 10 条信息
#Claude Max
#token 额度削减
#Anthropic
#订阅模式
#不可持续
分享
评论 0
0
野原新之栋 Sintone
6天前
Screen Studio 取消了买断购买方案,在 reddit 上被喷麻了。 原委是: Studio 原提供订阅/买断+一年更新方案,现在他们去掉了后者,并为现有用户提供了额外一年更新。 结果大家怒了。 现有用户因为若将来想使用更新,只能转为订阅而愤怒。 围观者因其价格高昂而愤怒。 1/n
#Screen Studio
#取消买断
#Reddit
#用户愤怒
#订阅模式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1个月前
非常值得学习《flomo 的经营理念》: 一个笔记服务的长期主义⬇️ 不追逐规模/估值; 拒绝融资避免错配; 两人小队极致控成本; 只靠订阅,不卖广告/不卖永久,保留你的退订权; 设“服务保证金”,承诺“随时再服务 7 年”; 价值优先——回报是贡献的影子。
#flomo经营理念
#长期主义
#不融资
#订阅模式
#价值优先
分享
评论 0
0
sitin
1个月前
现在很多人都在用 AI 做业务,但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知识付费”这个层面——也就是卖课。 卖课当然没问题,能赚钱,但它有个明显的短板:不够持续。尤其是那些做长周期合伙人模式的人,复购和续费率往往压力很大。 为了维持收入,不得不持续依赖分销、或者不断推出新课程。根本原因在于,纯课程产品的复购属性天然偏弱。 反过来看工具产品,逻辑就很不一样。 比如,你教别人做副业,他们学完了、会了,接下来你还可以提供一套配套工具——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运营、管理或放大结果。而这套工具,可以按月/按年订阅收费,持续产生现金流。 目前很多人觉得做工具太难,但这件事在 AI 时代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尤其是咱们这群在AI领域深度探索的人,更应该看懂这个机会。 现在每天都有大量低代码、零代码工具冒出来,AI 还在加速这个过程。真正做工具,80% 的精力其实不在写代码,而在于:需求挖掘 + 营销推广。产品开发只占 20%,而这部分 95% 的代码 AI 都能帮你写。 所以我们真正要掌握的,是逻辑、是需求、是用户痛点。尤其是已经做课、做社群的人,你其实自带两大优势: 需求验证:你的学员愿意付费,说明痛点真实; 推广渠道:你已有信任和影响力,工具顺手就可推出去。 我一直强调:别害怕做工具,别觉得自己不是技术出身就做不了。恰恰相反,很多文科生、内容人更懂用户、更擅营销——这才是成败的关键。 简单总结: 靠课程,你赚一次钱,靠年度复购(续费)持续,相对简单; 靠工具,你能持续赚钱,订阅制带来稳定现金流,难度略高但更值得。 最终希望大家既做课、也做工具,用“内容杠杆”吸引用户,用“工具体系”留住用户,花 20% 的时间拿到 80% 的结果,真正放大你的价值。 AI 时代,节奏极快,一年如十年。会做产品、会推工具的人,会持续领先。
#AI
#知识付费
#工具产品
#订阅模式
#内容营销
分享
评论 0
0
YUE
2个月前
曾经的我沉迷于提供终身买断,觉得这样能快速拉高短期收入。长期下来觉得还是订阅香,每个月都有人用真金白银支持你。还不够吗?还不够就加大运营力度和投放。
#订阅模式
#终身买断
#商业模式转型
#用户付费
#运营投放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