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历史误解
关注
王丹
2个月前
六四事件过去36年了,但这36年中,始终存在着一个最荒谬的论点,说是八九年的学生运动“坏了事”,导致了中国可能的政治改革的停顿。前不久在“六四”议题上活跃了一下子的戴晴,就是这种论点的代表人物之一。 随着时间流逝,一代一代的后来人因为对当时发生的事情越来越不了解,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采信了这种论点。 这种论点是对的吗?当然不是!这种论点,因为存在巨大的逻辑谬误和对事实的有意无意的回避,因而误导了很多人对一九八九年民主运动的认识。 在这个视频中,我要用事实和逻辑,批驳这个论点,希望可以让外界能够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当年那场追求自由的全国性民主运动。 视频链接是: 欢迎收看,也欢迎提出不同意见。
#六四事件
#政治改革
#历史误解
#戴晴
分享
评论 0
0
Cantonese.📜廣東仔
3个月前
问“你的先知默罕默德为什么要屠杀基督徒和犹太人??” 💬穆斯林:“因为你的宗教是错误的,无论你喜欢与否。”……
#宗教冲突
#穆斯林
#基督徒
#犹太人
#宗教偏见
#历史误解
分享
评论 0
0
空空 🌟 狞猫世界第一可爱!
3个月前
有些民斗反贼好像是真不知道正常国家的国会里都有至少两个党,居然能把少数党喧哗的举动吹成“孤勇者”甚至“照片里那个拒绝行纳粹礼的人”。莫非它们的认知里以为这属于是人民大会堂里人大代表打断总书记发言呢?
#政治讽刺
#党派争斗
#少数党抗议
#国会文化
#孤勇者
#历史误解
分享
评论 0
0
Peter Zhou
4个月前
有一些中国人认为当年的德国纳粹党是左派政党。该结论的错误主要体现在对政治光谱的误解、历史背景的忽视以及对纳粹意识形态的错误归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关键错误: 1. 政治光谱的误解 纳粹党(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SDAP)在名称中含有“社会主义”一词,这让一些人误以为它是左派政党。
#纳粹党
#政治光谱
#历史误解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大清,其实赢了甲午战争 上层统治者、精英们知道甲午战争失败,底层老百姓可不知道。为了和谐稳定,清廷对国内宣传甲午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取胜,于是底层百姓继续生活在“又赢了”的狂热心态中,那快活劲儿、那天朝上国的美梦,继续做着。那痛恨西方势力和日本假洋鬼子的情绪,也越来越强烈。 其实对 清廷来说,战争到底赢了没,倒也没有那么重要——毕竟输了洋人已经不知多少次,而维持自己的统治才是第一要务。于是,不管上层有多慌张,对下层的宣传,那必须是又赢了、一直赢。 万一让老百姓知道了真相,引起社会不满,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于是,刚刚战争失败的清廷,并没有在挽救战局、改革自强方面花费更大的精力,反而将重点放在了“对内宣传战”上。让老百姓继续活在自信之中,才是重点。 下面来看一段来自蒋梦麟的记录: 新年里常常有些小贩到村子里卖画片……有一年新春假期里,有一套新鲜的图画引起小孩子们的浓厚兴趣。这套五彩图画绘的是一八九四年(甲午年)中日战争的故事。其中有一张画的是渤海上的海战场面,日本舰队中的一艘军舰已被几罐装满火药的大瓦罐击中起火,军舰正在下沉。图中还画着几百个同样的大瓦罐在海上漂浮。这种瓦罐,就是当时民间所通用的夜壶,夜间小便时使用的。另一幅画中则画着一群带了铐链的日本俘虏,有的则关在笼子里。中国打了大胜仗了!自然,那只是纸上的胜仗,但是我们小孩子们却深信不疑。后来我年纪大一点以后,我才知道我国实际上是被日本打败了。而且割让了台湾,我们的海军被日本消灭,高丽(指朝鲜)也被日本抢走了。 另外还有什么《海军大胜图》、《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都分别展现了当时对清军“胜利”的宣传。这套版画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于十九世纪末购入,保存至今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曾在2014年与大英图书馆合作,在其网站上举办了题为“绘画中的日清战争锦绘、年画和公文书”的网络特别展,其中也展出了这些题材的版画。 在这些版画中,清军不是战斗取胜,或者就是在胜利后惩治日军俘虏。 以上是民间媒体和艺术的再创作,只能说是当时的“自媒体带节奏”。那么清廷官方有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宣传控制工作呢?还真有。 电报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通讯手段,因此,对电报局的信息管制就成了重点。在甲午战争期间,清廷严禁电报局向外界传递任何与战争相关的信息,任何人都不能在电报里写入前线战事的实情,尤其重点禁止民间以暗码传递消息。 可见清廷从战争进行之时,就已经在忌惮一件事情:如若战争失败,消息又被传到民间,恐怕会引起大众的愤怒、失望和不稳定情绪,导致社会动荡。 比如说在“牙山大捷”之中,就连当时的“主流大媒体”——《申报》,都报道了牙山大捷,因为《申报》也无法绕过电报局,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消息。其实所谓牙山大捷,是清军的牙山惨败。 他们虽然搞电报限制、保密有一手,防百姓防得好,但对日作战中却泄密到一塌糊涂。甚至就连李鸿章和总理衙门之间的往来密电都被日方全部获取破译,最后搞得相当被动。 不过,日本人倒是做事严谨,破译了清廷秘密,但自己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几十年后日本公开了当年破译清廷的那些密电,但此时清朝早已灭亡。 当时不仅进行版画宣传、限制电报信息,而且主流媒体也会迎合社会风向,主动“带节奏”,去讲清朝胜利的消息,以满足广大读者们“永远在赢”的狂热需求。 甲午战争之前的中法战争期间,《申报》就吃过一次亏。他们当时坚守媒体责任,如实报道了清军失利的消息,结果却令他们大跌眼镜:大众不仅没有认可《申报》的新闻操守,反而集体攻击该报“屁股歪了”,向着法国人说话,灭了自己国家的威风。 民众喜欢看清军获胜的版画或者新闻,所以他们厌恶那些说出真话的媒体,巴不得他们闭嘴。这些媒体,自然要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 于是,《申报》为了“流量”也不得不低头,开始扭转报道风向,不再如实报道那些于清国不利的消息。 其实,《申报》在甲午战争后期,也还是有过一些保持新闻操守的举动,通过翻译外媒的消息,传入过一些清军失利的消息。但每次发布这种消息,都被民众指责为“助长敌人威风”,考虑到又是来自外媒的消息,就更是让民众愤慨。 《申报》可真委屈啊!但当时媒体是有一些自由度的,《申报》的对手《新闻报》利用了对方弱势的机会,为了“流量”彻底不要脸了,捏造出清军“海上夜壶阵”戏弄日军的假新闻。 别看这新闻扯淡,却让《新闻报》大卖特卖,成为当时的畅销报纸。 民众就喜欢看这个,您还真怪不得媒体。 清末的奇葩事,真的不少。其中有一大原因,是洋务运动带给了民众以自信,认为中国很快就能凭借学了西洋的科技和工业,而不学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就能重回世界之巅。于是,在甲午战败的消息面前,民众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另外就是,清廷一向非常注重对内的宣传工作,“民乱”对他们的恐慌远大于列强。毕竟,洋人来了只要给割地赔款就行,但如果民间动荡,可是会要了清廷的命啊! ---参考文献:《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甲午战争
#大清
#清政府宣传
#中日战争
#历史误解
分享
评论 0
0
我的相册
6个月前
你们支那从来不是我们的朋友,只是我们的敌国…北欧人都更了解我们的历史,征服了你们当奴隶,然后二战后被你赖上才几十年,真把自己不当外人了哦…😅
#种族主义
#历史误解
#中外关系
#战争历史
#文化冲突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