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农民困境
关注
搜狐新闻(镜像)
1个月前
【独家|90后记录旱灾中的村庄,老人对镜头苦笑】这是一个多省遭遇大旱的春天。4月下旬,up主赵玉顺和贞贞一路开车,用影像记录下多个省份的旱灾样貌。在江苏泗洪,一个农民在麦田伸出腿比划,往年麦子应该长到大腿,今年还活着的麦子,也只长到了膝盖。在安徽,一个农民用“电三驴”的电瓶接水泵,算着一笔让人心酸的账:只浇一半的田,剩下一半离水源太远,浇水更费劲更贵,放弃了。在河南信阳,水稻插秧晚了约20天,一个承包了400亩地的农民已经73岁,说起自己的年纪,只能无奈苦笑。在广西,村庄里的池塘第一次见底,连耐旱著称的仙人掌都枯死了,而人们还在将溪流最后的一滩滩水抽进稻田。这对90后搭档已经在拍摄农村的路上奔波了数年。他们都出身农村,当意识到城市不属于自己后,将镜头和麦克风对准了农民。20多分钟的视频没有加速、没有滤镜,只有旱情下的庄稼,以及一个又一个农民的讲述。我们和赵玉顺聊了他所见到的干旱,以及为什么记录这场干旱,以下是他的讲述:大旱的样貌第一个告诉我旱情的是江苏泰州一个大姐,她和丈夫承包了两百亩地,说今年要亏本,“半年没下雨了”。那天是4月22日,全国气象干旱图里,泰州是深红色,代表特旱区。越往西,我们看到的情况越严重。到了宿迁泗洪县,走到淮河边上,我从没见过这么惨烈的麦子,大概三四成麦子肉眼可见地差劲,瘦小、枯黄,叶尖被烧成了褐色,像秋天落叶一样脆,稍微一搓,里面是空的,掉落出麦粒碎屑,相当于绝收了。晚饭后,一些农民出来散步,向我们确认了旱灾的严重。有一个大爷叹了好几口气,给我翻出一小片(麦子),已经到了绝收边缘。活着的长得也不好,他伸出一条腿比划,说往年麦子应该已经长到大腿根部,现在才长到膝盖。如果不是在田头,你想象不到还有这种衡量旱灾的方式。为了记录旱灾,特地先绕去了河南信阳市,想看看不同作物的情况。也是在那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让我们意识到一件事:这场干旱也许是历史级的。4月26日上午,我们到了河南信阳市商城县。旱灾对种植大户打击最大。一个姓朱的大爷种了四五百亩水稻,焦虑得整张脸都紧绷着,相比一些“散户”,他的语气明显更愤恨,不停摇头,说去年一年几乎就下了一场大雨,其余都是小雨,“小雨有个啥用啊”,“前段时间下个雨,还没下透就停了”。朱大爷头发一茬茬地白了,背也驼着,聊不了几句,又挑着一担几十斤重的秧苗要去田里了。临走前,我问他几岁了,他说73岁,说着就笑了,留下一句,“不干又能怎么办”。73岁的朱大爷告诉我,当地上次那么大旱灾,还是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他才十来岁。我确信这在当地是一个事实,因为不止他一个人这么说。几十公里外的山上,一个茶农也这样告诉我。他自己60岁,没经历过,但他80多岁的父亲告诉他,上世纪60年代才有这样的干旱。当地种的是信阳毛尖,我们专门去看的,新闻上说,有茶农专门运了一车水上去浇,这说明茶叶还是值钱的,值得救的。但山上的茶农大哥告诉我,今年茶叶减产了六成,摘茶的、种茶的、制茶的今年都没搞到钱。不仅产量减半,雨水湿不了地,茶叶长势不好,季节过去,也不值钱了。为了更完整记录下今年旱灾,开车回湛江前,我们还去了广西。之前就有新闻说,今年广西干旱六十年一遇。我们想,这次旱灾严重程度和它得到的关注是不匹配的。我们去了钦州,看到情况确实非常严重,一个阿姨说,她嫁过来三十多年,从没见过村里的池塘干过,但今年已经见底了。在都安县百旺镇,我们看到玉米奄奄一息,甚至有仙人掌都枯死了、风干了……给农民一个麦克风农民看起来是沉默的,但当我们拿着摄像机,把麦克风送到他们面前,他们是愿意表达的,而且他们的话是有力的、生动的。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呼吁,2023年在河南拍烂场雨,农民们抢收完麦子在路边晒,一个大哥骑着拖拉机路过说,“如果你是记者,你这次才看到我们农民真正的生活”。 #洞见计划 更多详情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93384962?serialId=53e82acdee9b4481a218d376be9afa0d&showType=news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tJSmBR50#搜狐新闻
#旱灾
#纪录片
#农民困境
#多省农业
#水资源短缺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3个月前
3月26日(发布) 一名河北大爷称养老金只有100多,每天挣扎着活着。大爷怒斥:“制定这个政策的人还是人吗?这点钱能生存吗?” 想当年我们农民用双手和汗水养活了城市人,结果现在把农民全给忘了,并且阶级固化严重,你是农民,你的儿子也是农民,这地方哪是天堂,简直就是地狱啊。
#河北
#养老金
#农民困境
#阶级固化
分享
评论 0
0
加美财经caus.com
3个月前
这个州在大选中以大比例优势支持了特朗普,现在这里的农民们越来越头疼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简短回应了这些担忧,鼓励农民在国内销售更多产品。 他在周二写道:“致美国伟大的农民们,准备好生产大量农产品,在美国国内销售吧。关税将在4月2日对外国产品生效。尽情享受吧!” 但农民们表示,限制销售到国内市场将阻碍他们的业务,并压低价格。美国农场局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向加拿大、中国和墨西哥出口了830亿美元的农产品。 “我们非常擅长生产健康、安全、成本低廉的食品,产量远远超过国内需求,”落基山农民联盟主席查德·弗兰克说。 他表示:“要我们只在国内销售,就好比让你往一个15加仑的油箱里加20加仑的汽油。”
#大选
#特朗普
#农民困境
#国内市场
#关税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不用他讲,我们那代人都知道,大饥荒年代,几千万农民就是这么饿死的。
#大饥荒
#历史
#农业政策
#饥荒年代
#农民困境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4个月前
2月17日,河南。一名粮食种植户称,国家每年砸下上千亿农业补贴,可现实中,农民在田地里辛苦耕作,但领导们却把补贴当成唐曾肉。例如统防统治项目,经过领导们层层贪污扒皮后,最终连打农药都不够.....
#农业补贴
#贪污问题
#农民困境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如果说杨继绳先生的《墓碑》,是描述了全国性大饥荒的一个大框架,而丁人卜先生则提供了很多翔实的,令人发指的细部。比如一平二调时,人民公社为办什么万头猪场、鸡场,强占民房,使多少实名实姓的农户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又比如恶吏无为县委第一书纪姚奎甲,面对1959年当年粮食总产只有6.4亿斤,却上 报为14亿斤,上调7亿斤。结果挖地三尺反什么瞒产私分,把农民最后的度命粮,全夺走上调了,居然要农民吃那些猪都不吃的东西,还算上亩产量和总产量。下面从丁著(《无为天堂梦》)中摘录的。 玉米叶皮芯,7万亩,亩产270斤,总产1890万斤,(以50%淀粉折算); 高粱秆子:一万亩,亩产400斤,总产400万斤; 黄豆杆子7万亩,亩产200斤,总产1400万斤; 芝麻杆子:50000亩,亩产260斤,总产1400万斤; 花生藤壳:5600亩,亩产200斤,总产1120万斤; 还有什么野生的微量猫儿肠草、土苋菜充农民口粮,都以吨数计!不了解这个真实情况,怎会相信,在人均占有粮食近700斤的1959年,有大批农民饿死! 说起这个无为人对其刻骨仇恨的恶吏姚奎甲,真实地表明了,在极权制度下,一个手握重权的坏领导人,作起恶来,后果是怎样的严重与残酷!有句民谣:“贼来如梳,匪来如篦,官来如剃!”姚奎甲正是这样的恶官!他应是无为大饥荒的一线作恶者,百死也难赎其罪!但姚逃脱了,仅调走了事,但无为人仇恨难消。 ,,,,,, 文革期间斗当权派,把姚奎甲从芜湖揪回无为游街示众。主持人知道其罪恶深重,如果裸游,后果严重,难担干系。就用一铁笼子将姚装进去,用板车推着游街。当笼车游到无为十字街心时,惊天动地的事发生了!等候已久从四乡八镇赶上来红了眼的万名百姓,他们应都是那场人祸大饥荒中,枉死者的亲属,人人手拿石块,一齐大吼,疯狂地向笼车砸去!顿时把笼车砸的七歪八扭,要不是主持者一再劝阻,说出了人命麻烦大了,隔着笼子也能把姚奎甲砸成肉泥!这就是当时轰动大江南北的‘笼游姚奎甲’事件。清清白白地告诉世人,那里有压追,那里就会有反抗!载舟之水也覆舟! ---惨烈的安徽大饥荒 作者: 茆家升
#墓碑
#全国性大饥荒
#一平二调
#人民公社
#恶吏
#粮食产量虚报
#农民困境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6个月前
12月30日,广东,一名农业创业者称,做农业真的很难坚持,在大山深处开了一家200多亩的农场,投资了数百万。如今领导一纸通知,让他拆掉农场的大棚种植水稻、木薯、花生,以确保粮食红线。 男子称“田里可以盖高楼大厦,却不容下我的200亩果园,这就是所谓的为人民服务”
#农业创业
#农场拆除
#粮食安全
#政策影响
#农民困境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