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中国古代
关注
艾森 Essen
1个月前
中国古代科举状元地域分布图。从唐朝到清朝,科举状元的地理分布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精英的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四川的人口变迁与历史创伤: 元朝(蒙古)时期对四川的征服造成了严重的人口损失,直到明朝才通过移民政策得以恢复。此外,还有评论认为清朝也对四川进行了类似的人口清洗,并将责任推给了明末的张献忠。 科举制度的利弊之争: 正面评价: 科举制度为社会阶层流动提供了可能,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趣的社会等级制度之一。该制度能够选拔有能力的管理者,并维持了中华帝国长达1500年的有效运作。包括英国、日本、韩国在内的现代文官考试制度都受到了中国科举的影响。 负面评价: 但在明清时期,僵化了思想,阻碍了创新。考生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而非为了扩展知识。考试内容几乎数百年不变,导致整个官僚系统陷入“沉没成本谬误”,不愿意改革和接受新思想。这也被认为是导致中国在7世纪后创新速度放缓的原因之一。 少数民族王朝的统治策略: 元朝: 元朝的科举考试并非主要的官员选拔途径,且考试次数很少。蒙古统治者更倾向于依靠贵族继承和基层提拔来任用官员,因此状元分布稀疏。 清朝: 尽管清朝由满族建立,但大多数状元仍来自南方汉族地区。这是因为学习中心和人口主体仍在南方。清朝统治者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明朝的行政体系。虽然为满族人保留了特定的政府职位和更低的考试门槛,但许多通过翻译或侍卫等途径进入官场。甚至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科举考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通常都留给汉人。 科举中的“高考移民”与区域平衡: 从明朝开始,为了照顾北方考生,实行了分卷考试制度,对北方考生降低了录取标准。如果没有这种“平权法案”,北方上榜的人数将会更少。这反映了中央政府试图通过考试制度来平衡区域发展和人才选拔。 科举的国际化: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唐朝,科举考试对外国人也开放。评论中列举了来自阿拉伯帝国、新罗(韩国)和日本的考生成功考中进士并在中国任职的例子,这显示了当时唐朝的开放和文化吸引力。 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完备性: 中国古代能够保存如此详细的官方数据让人惊叹。这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对修史和记录保存的高度重视。
#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
#地域分布
#人才选拔
#历史变迁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现在植被这么的茂盛,还应该还是最近几十年长出来的 中国古代真的是没有几棵树的,到处都是光秃秃一片 因为古代的树木是战略性的物资,既可以当建筑材料,又可以当燃料 所以导致没有什么树 就算20年前的农村,我记忆田埂上面的草都很少,因为大家都要把草砍回去烧火做饭 现在大家都用煤气 天然气 自然环境就慢慢恢复了,我们那里现在田埂上的杂草,连长的人都没法走路了
#植被恢复
#环境改善
#能源转型
#生态保护
#中国古代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3个月前
「一图读懂:明代官职制度」
#明代
#官职制度
#历史
#中国古代
#权力结构
分享
评论 0
0
王庆民
3个月前
文中其他观点都赞同,但有一点,中国古代官场当然也是血缘姻亲关系盛行、家族继承严重的。虽然有科举制和官员政绩考核制度,但官员亲属有许多得天独厚优势,还是容易做官,平民成为官员的占比仍然极低。除非改朝换代,否则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而改朝换代则是新一轮裙带关系
#中国古代
#官场
#血缘关系
#家族继承
#科举制
#政绩考核
#平民
#改朝换代
#裙带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Ignatius Lee
7个月前
中国古代不是不专制,而是专制效率比现在更低(虽然现在专制效率依然很低),低效率的专制不等于不专制,当然更不等于民主,而是专制统治里面很恶劣的一种形式。通常我们假想的高效率专制不一定危害无穷,反倒是低效率专制可能产生出无穷无尽的问题,这是因为低效率专制存在风险溢出问题,反而高效率专制可以控制风险溢出。事实上高效率专制是一个神话,只在历史上少数时期存在,但是中国从古至今都没有实现过高效率专制。即使习近平时代可以说是达到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巅峰,也一样存在严重的制度性混乱、央地矛盾突出、行政碎片化、权力碎片化、市场碎片化、许多制度出现了机制失灵、社会矛盾升级……高效率专制是一个神话,在小型城邦国家可能会实现,而且不一定危害更大,危害大的反而是低效率专制。
#专制
#效率
#中国古代
#现代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