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Max For AI
关注
统计数据
8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42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Max For AI
2周前
OpenAI太坏了! 他们会提醒用户,如果设置Atlas为首选浏览器,就可以获得七天的会员。 并且还允许用户导入Chrome的记录和密码~ 这下是把Gemini家偷了hhhh🤣
OpenAI GPT-5发布引发用户不满,阿尔特曼回应质疑· 126 条信息
#OpenAI
#Atlas浏览器
#Gemini
#不正当竞争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Max For AI
3周前
太典了,经典碰瓷“被大厂偷创意” 结果评论区正主打脸来了 人家发的比原po早了快一个月🤣(7.18vs8.10)
#碰瓷
#大厂
#创意
#打脸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Max For AI
2个月前
在中国创业太难了😭 做出任何好产品就会被1:1复刻。。。 事情是这样的:朋友突然给我发消息,说在某个活动上,看到了一个产品,1:1复刻了我之前公司的项目Bonjour——从UI、玩法,甚至到硬件。 虽然我已经因故离开之前的团队,但是Bonjour也是我付出过心力和真正喜欢的产品。 我当时还半信半疑:“怎么可能做到1:1?” 结果点进去一看,我震惊了。 真的是像素级的抄袭。 更可笑的是,对方创始人还在他们的产品里回应了有用户的疑问:为什么和我们的产品那么像? 然后我更蚌埠住了(图1️⃣) 他说他的灵感源于另一款产品,想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早就看准方向的先驱。 但问题是,如果你的灵感真的如此独特,为什么你的最终产品,都和我们的像素级一致? 然后说后面也看到了我们的产品,发现“不完全契合”,所以决定自己做一个。 但bro,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发现“不契合”会去创新,去做出差异化。而你的选择是1:1照搬。 这不叫优化,这叫复制粘贴。 最后就是经典的甩锅。。。。 “UI沟通不到位”、“前设计师参考太多” 作为产品的第一负责人,没有你的授意和拍板,设计稿能上线? 这是我见过最无能、最不负责任的借口🙃 不是哥们,我想问:UI可以甩锅设计师,那玩法呢? 我们做“碰碰墙”,你也做“碰碰墙” 我们打印Profile,你也打印Profile(图2️⃣、3️⃣ 这些难道也是设计师“参考”的吗? 别再用“未来会改”来搪塞了。 你现在就在销售一个抄袭品,用别人的心血赚钱。 这不仅是对我的前团队的伤害,更是对所有坚持原创、认真做产品的创业者的侮辱。 我个人很欢迎良性竞争,但绝不接受这种像素级的复刻和谎言。 抄袭扼杀创新。 希望我们的行业,能给真正的创新者留下一片净土。 and最后: 没有创新,没有灵感,就别出来创业丢人现眼了。 你做的不是产品,是个笑话😊
#抄袭
#创新
#创业
#像素级复刻
#Bonjour
分享
评论 0
0
Max For AI
2个月前
突发!Deepseek最新模型被外网爆出恶性Bug?? 一早起来,看到群里炸了锅! 主角是我们备受期待的 DeepSeek V3.1 模型。 有用户反馈,该模型在生成文本时,会毫无征兆地随机插入“极”这个汉字(繁体简体都会) 根据相关讨论帖,有人去做了复现: 这个“极”字 bug 最初是在火山引擎、chutes 等第三方 API 平台上被发现的。 当开发者们像往常一样调用模型进行代码生成、数据处理等任务时,冷不丁地就会在输出结果中看到一个「极」字,导致代码编译失败、JSON 格式错乱,让人哭笑不得。 起初,大家普遍猜测这可能是第三方服务商在模型量化、部署配置或硬件上的差异导致的。 然而,经过热心网友们的进一步测试,发现 DeepSeek 的官方 Playground 也同样无法幸免,只是出现问题的概率相对较低。 问题根源猜想: 有技术大神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个「极」字在模型中的 token ID 是 2577,而我们常用的省略号(...)的 token ID 是 2576,两者紧密相邻。 大家猜测问题根源可能有两个: 1. 数据集“污染” : 可能是在数据清洗阶段,有些包含特殊或错误字符的数据没有被彻底过滤。 2. 模型“偷懒” : 模型在训练时可能找到了某种“捷径”,在某些情况下会错误地选择相邻的 token。 更令人头疼的是,一旦这个 bug 被触发,模型在后续的对话中似乎会“上瘾”,「极」字的出现频率会显著增加,严重影响了模型的可用性。 影响范围: 目前来看,这个 bug 对于需要高精度、结构化输出的场景是致命的,比如: 代码生成 :随机插入的汉字会让代码无法通过编译。 API 调用 :破坏 JSON 或其他结构化数据的格式。 学术写作 :影响文章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写在最后: 这个 bug 的出现,无疑给 DeepSeek V3.1 的使用者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希望 DeepSeek 官方能够尽快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发布紧急修复。 PS:图4️⃣是外国贴吧里的讨论帖,目前无法确认是不是同一批人的反馈。
深度学习模型升级引发AI能力大跃进,行业迎新变革· 130 条信息
#Deepseek V3.1 Bug
#模型生成文本错误
#极字问题
#代码生成故障
#API调用失败
分享
评论 0
0
Max For AI
3个月前
跟司马老师吃过饭的啊。。。。为什么会这样 PS:图来自技术群,真实性未知(看水印来自xhs,已求证了相关人员,表示不予置评)
#司马老师
#聚餐
#负面事件
#真实性未知
#不予置评
分享
评论 0
0
Max For AI
3个月前
重磅!梁文锋拿奖了! DeepSeek-AI 与北大联合提出原生稀疏注意力 NSA,斩获 ACL 2025 最佳论文! ACL 2025 最佳论文刚刚揭晓,由 DeepSeek-AI 和北京大学等机构合作的论文《Native Sparse Attention: Hardware-Aligned and Natively Trainable Sparse Attention》荣获 Best Paper Award! 再次向大神云集的作者团队表示热烈祝贺! 通讯作者包括我们熟悉的 梁文锋 (Wenfeng Liang) 、张铭 (Ming Zhang) 和曾旺鼎 (Wangding Zeng)。 这篇获奖论文直面下一代大模型长上下文处理的巨大计算挑战,提出了一种名为 NSA(Natively trainable Sparse Attention) 的原生稀疏注意力机制。 它的核心创新在于将算法设计与硬件优化深度融合。 效果怎么样?看图说话!(图2️⃣ - 性能更优 :实验结果显示,在通用、长文本(LongBench)及推理(Reasoning)各项基准测试中,NSA 的性能全面超越了传统的全注意力(Full Attention)机制。 - 速度起飞 :NSA 实现了惊人的加速效果!在解码(Decode)、前向(Forward)和后向(Backward)传播阶段,分别达到了 11.6倍、9.0倍和6.0倍 的速度提升! 这项工作真正做到了性能与效率兼得,无疑是长文本领域的福音,为未来 AI 大模型的发展点亮了新的灯塔。为中国 AI 的力量喝彩! 再次恭喜所有获奖的作者们! #ACL2025 #DeepSeek #PekingUniversity #BestPaper #AI #NLP #大模型
#梁文锋获奖
#DeepSeek-AI
#ACL 2025最佳论文
#原生稀疏注意力NSA
#长文本处理
分享
评论 0
0
Max For AI
3个月前
不是,这还不取消资格吗?
#取消资格
#负面情绪
#质疑
#体育竞技
分享
评论 0
0
Max For AI
3个月前
AdventureX前成员告诉你为什么要避雷AdventureX 写在最前面: 你好,我是Max,AdventureX 24前组织成员之一。 本文并非针对AdventureX 25的小伙伴们,里面也有我很多的朋友,甚至去年一起经历过连续熬夜加班的战友。 我曾以为,下面要说的人和事,会随着时间在我心里慢慢消弭。 因为把这些写出来,于我无益,甚至可能招致报复。 但过去两天发生的种种,让我觉得,必须有一个知情人站出来,把真相公之于众。 哪怕因此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我决定写这篇帖子的原因很简单: 今天刷到了我的朋友,也是我尊敬的前辈橘子老师的社交媒体帖子。(图1️⃣,截止发稿,这篇已经被疯狂举报删除了) 我觉得我需要站出来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真相。 我相信这两天大家已经有所耳闻关于R同学的争议。 1️⃣关于售卖选手信息 : 售卖选手信息,实际上在去年的AdventureX 24就已是常规操作。 这种行为在圈子里屡见不鲜,但AdventureX是我见过第一个,敢把“出卖用户隐私”这件事公开拿出来,甚至在采访里当作“商业化成果”洋洋自得地写进稿子里的组织。 这种对法律的蔑视和对参与者的背叛,令人不寒而栗。 2️⃣关于性骚扰 : 如果说公然违法暴露了其商业上的无良,那么R同学在个人品行上的表现,则彻底撕下了“青年领袖”的伪装。 我没有亲眼见过他的性骚扰行为,但在活动期间,一件事让我彻底看清了他的为人。 当时我们人手不足,一位核心成员便喊来了她的两个妹妹来帮忙。 结果一天晚上,R同学当着她其中一个妹妹(称呼为A)的面、在非私密场合,用极其轻浮的语气,公开谈论这位核心成员的个人情感生活。 其言论内容和方式,不仅是对当事人的极大不尊重,也让A和我感到非常不适。 (图2️⃣,该聊天记录已获得当事人许可) 此外,网络上流传的截图中所指控的内容,我亦从其他渠道有所耳闻(图3️⃣) 这些被曝光的过往,与他在AdventureX期间的行为如出一辙,都清晰地指向了一种惯性的、对他人尤其是女性缺乏基本尊重的行为模式。 一个人的行事风格是有迹可循的。 当多起独立的事件都指向同一种恶劣品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并非偶然,而是其本性的真实暴露。 更有意思的是,当我指出“公开售卖选手信息是违法行为”时,他们新来的PR同学,竟然在即刻上公开质问我,是不是因为今年被踢出团队,才“恶意抹黑”(图4️⃣) 看到这些条评论,我只觉得可笑。 我就想说,你但凡花五分钟读读相关法律,都会明白自己和你的老板犯了什么事。 既然你不懂,那我就给你免费上一课。 你的问题至少有四条,我来给你捋一捋: 第一条:非法买卖、提供个人信息,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你们将包含大量选手简历、联系方式、教育背景等信息的“梦想家数据库”以数万块的价格出售给赞助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民事侵权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你们的行为,已经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第二条:未获取有效“单独同意”,处理敏感信息程序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 你们的数据库里包含了选手的简历、联系方式、社交媒体链接,这些都属于法律明确规定的“敏感个人信息”。根据《个保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条,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必须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你们在报名表里用一行小字模糊授权,就心安理得地将这些信息打包售卖,这在法律上是完全无效的。 第三条:涉嫌非法跨境提供个人信息,无视国家数据安全。根据你们公开的“Affinity共创计划”,你们与包括境外组织/高校在内的合作方进行数据共享,将他们的申请者信息同步到“梦想家数据库”。 这构成了个人信息的跨境提供。 根据《个保法》第三章的规定,信息出境必须满足获取“单独同意”、通过国家网信部门安全评估等一系列严苛条件。请问,你们做到了哪一条? 第四条: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处理目的与最初承诺完全不符。 选手们是出于对黑客松的信任和热情,才将个人信息交给你们。 他们同意的是“参赛”这一目的,而不是让自己的简历和梦想成为你们货架上明码标价的商品。 你们的行为,涉嫌违背了《个保法》第六条规定的“处理目的应明确、合理,并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的原则。 我言尽于此。 但在这里,我希望AdventureX的组织者们,特别是R同学。 能站出来公开回应几件事: 第一,请公开账目。 今年和去年的活动到底拿到了多少赞助?这些钱具体花在了哪里?那去年活动超出的十多万预算,又是怎么多出来的?请拿出发票和明细,而不是用一句“均摊”来糊弄曾经为爱发电的伙伴。 第二,请解释你的傲慢。 是谁给你的勇气,如此独裁、如此武断地制定规则,并要求所有人无条件遵守?又是谁给你的权力,在选手稍有异议时,就立刻威胁取消其资格?一个本该开放、包容的社区,为何会变成你满足个人控制欲的“一言堂”?并且还觉得所以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是你作为主办方的权力。 第三,请停止威胁。 当大家基于事实,正当地指出你们的问题时,为什么你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反思和修正? 而是用“均以记录”、“均会进行处理”的语气进行恐吓?为什么要去联系在网上发帖的受害者,将他们的合理质疑定义为“无端抹黑”,并威胁要“追究责任”? 第四,请阐明你们的“公益”性质。 你们一直以“公益”、“非营利”的形象对外宣传,吸引了大量抱有理想主义的青年。那么,请问运营AdventureX的法律主体究竟是什么?它是否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或非营利组织?如果不是,你们为何要用“公益”的外衣包装自己?出售“梦想家数据库”所得的款项,是进入了组织对公账户,还是创始人个人腰包?这笔钱的性质是捐赠、赞助还是商业收入? 第五,请公开数据库的买家清单。 你们将“梦想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出售给赞助商。能否公开一份完整的、购买了此项服务的赞助商名单?你们是否与每一位买家都签署了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数据处理协议,明确限定了数据的使用范围和目的?你们又如何确保这些买家不会滥用甚至二次转卖这些宝贵的个人信息? 第六,请证明数据来源的合法性。 你们的“Affinity共创计划”从其他合作组织处汇集、吸收申请者信息。 请问,你们是否获得了每一位来自合作渠道的申请者的明确授权,允许你们将其个人信息转移至“梦想家数据库”并进行二次处理? 对于这些跨境、跨组织流转的数据,你们能否提供相应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授权证明? 最后,我想在此郑重声明:以上我所陈述的一切,皆为我亲身经历或有可靠信源的真实事件。 我对我说的每一个字负责,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法律责任。 并且我想反问AdventureX 25点的团队以及R同学本人:对于上文所提及的种种行为——从混乱的管理,到对合作伙伴的欺瞒,再到公然违法售卖个人信息你们,敢承担起你们应负的责任吗? 我曾是AdventureX 24的外联组成员并且第一次活动期间全程在杭州线下工作。 我们全程为爱发电,甚至我用自己的关系为活动拉来了Dify、Founder Park等多家合作/赞助商。 但是我现在和其他离开的成员们一样,不想再提起AdventureX了。 祝好。
#AdventureX
#信息泄露
#性骚扰
#R同学
#法律责任
分享
评论 0
0
1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