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丝让我谈谈对降息的看法,又是为难我了。。。 首先美联储的法定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这两个目标都是针对美国国内经济的,他们可不管世界死活,不会无脑释放流动性给我们国家楼市解套。。。美联储的公开立场就是2%的通胀率,那么现在看,还是高通胀,远远没有达到控制通胀的目标。 其次,美国经济韧性强,就业需求旺盛,不是没工作,是美国懒汉太多。这给了美联储保持较高利率以对抗通胀的底气和空间,因为再降息,厂长再扩大生产,猛招聘,这些懒汉也不会去上班。。 另外,美元作为全球首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根植于其“价值储存”的功能。长期的高通胀会严重削弱美元的购买力,昨天还没降息呢,人民币就开始升值了。。人民币资产全部狂欢,这不是美联储愿意看到的。 最后,市场真正关心的是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胀率。假设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4%不变,但通胀率从3%下降到2%,那么真实利率实际上是从1%上升到了2%。这意味着,即使美联储不降息,货币政策的紧缩程度实际上也在自动加强。为了避免这种由于通胀下行,被动的导致的紧缩,当通胀确认持续下行时,美联储可能需要“象征性”地降息,以维持真实利率的稳定,这被称为“技术性调整”。 美联储最终希望将利率调整到一个“中性”水平,即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增长的利率水平。这个水平到底是多少,目前存在很大争议。降息的开启,也标志着美联储从一个明确的“紧缩”立场,开始向一个不确定的“中性”立场探索。这是最要命的,市场看也是这么解读的,美联储并没有进入无脑刺激经济的阶段,也没有这个必要,更加的是中性的调控。 对于某厂长来说,这是最好的,市场共识混乱,市场不一致是最好操作的,如果一致看涨,一致看跌,没有了波动性,期权获利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突发!蚂蚁京东紧急叫停香港稳定币计划,背后释放重大信号! ​重磅突发! 10月19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集团和京东集团已暂停在香港发行稳定币计划!要知道,这两家巨头今年6月还高调宣布参与香港稳定币试点,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后更是吸引36家机构抢滩申请牌照... ​🚨 发生了什么? ​- 巨头急刹车:蚂蚁集团(6月官宣)和京东(积极表态)突然暂停香港稳定币发行计划 - 监管风向变:消息称接到央行和网信办"暂缓推进"指示(中国媒体相关报道后删除) - 36家抢牌照:截至9月底香港金管局收到36份申请,但首阶段仅发2-3张牌照 ​💡 为什么突然暂停?三大深层原因曝光 ​1️⃣ 监管红线:金融安全优先 ​- 稳定币与人民币跨境流动存在"不可控因素" - 北京担忧中资企业大规模参与导致"风险外溢" - 香港业务刚起步,监管细则仍在磨合期 ​2️⃣ 合规难题:全球最严标准 ​- 需满足2500万港元股本+100%储备资产隔离 - 每日披露币值报表+5年客户信息留存 - 反洗钱系统要求精确到IP/GPS定位 ​3️⃣ 战略调整:从激进到稳健 ​- 原计划通过稳定币降低90%跨境支付成本 - 现转向更稳妥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 - 蚂蚁仍保留香港全球总部及沙盒测试成果 ​🌐 全球稳定币监管竞赛白热化 ​- 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强化美元稳定币 - 英国: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披露储备资产 - 香港:首创法币稳定币监管框架,但暂缓发放牌照 ​📌 专家解读:"这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出发!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既保持创新活力又守住金融底线的特色路径。" ​✨ 普通人该关注什么? ​✅ 投资风险:目前市场仍流通无牌稳定币(如USDT),务必通过持牌交易所交易 ​✅ 支付变革:未来跨境汇款或像发微信红包一样简单(技术已成熟,只待政策东风) ​✅ 数字人民币:香港正研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这场暂停看似是挫折,实则是为下一轮爆发积蓄力量!
150亿美元“比特币大劫案”背后:从匈奴到美利坚,中华3000年反抢劫史一口气看懂! 一、一条热搜,炸出最血腥的“旧剧本” 2025年10月,美国司法部轻描淡写地“没收”了127,000枚比特币,市值150亿美元。 主角不是华尔街之狼,而是一位华人——柬埔寨“太子集团”老板陈志。 罪名?电信诈骗+洗钱。 套路?FBI上门抄家,抱走硬件钱包,插上U盘,一键转走所有币。 号称“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在物理暴力面前秒变“美国国库券”。 网友瞬间分裂: 一派骂陈诈骗活该; 另一派却倒吸凉气——“今天抢的是黑产,明天会不会抢我?” 别忘了,特朗普前脚刚成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后脚就天降百亿大礼,时间巧得像写好的剧本。 二、历史总是押韵——中华的“反抢劫”基因 1. 第一波:匈奴到突厥——草原“闪电”劫掠 秦汉起,游牧帝国每逢秋冬就南下“打草谷”。 中原对策:修长城+和亲+屯田,最后卫青、霍去病反向“掏家底”,把战场推到漠北。 2. 第二波:五胡到安史——内部“军阀”抢劫 八王之乱后,北方豪强引胡骑入关,洛阳、长安被反复洗劫。 大唐用“藩镇”对冲,却养虎为患,安禄山一路抢到长安。 最终破解:黄巢+朱温把旧门阀物理消灭,宋代才用“经济养兵”把军人关进钱笼。 3. 第三波:倭寇到西洋——海上“倭+寇”合流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闯东南沿海,“勒索贡税、掳人口、卖奴隶”。 郑成功直接渡海收复台湾,用舰队告诉殖民者:抢劫可以,把命留下。 4. 第四波:鸦片战争到八国——工业“坚船利炮” 英国用鸦片换白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北京第一次被西方军队“零元购”。 清廷割地赔款,但民间“义和团”仍敢用大刀向火炮冲锋。 5. 第五波:日本全面侵华——国家“总力战”抢劫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把抢劫升级为“亡国灭种”。 中国用14年“空间换时间”+全民游击,把侵略者拖进人民战争泥潭。 三、新“第六波”:金融殖民——看不见炮舰的“美元抢劫” 冷战后,美国用“美元—美军—美股”三件套,把掠夺升级为2.0版: 1. 美元潮汐:QE放水—加息抽资,新兴市场资产价格瞬间腰斩。 2. 长臂管辖:谁跟伊朗、俄做生意就“制裁”,SWIFT变“金融核弹”。 3. 资产充公:只要服务器、账户、托管在美国,一句“涉嫌违法”就能冻结。 从俄寡头游艇到华人比特币,逻辑一脉相承——“规则我定,钱袋我管”。 四、为什么总盯“海外华人”? 1. 肥羊体质:全球华人手握约3万亿美元资产,却缺乏“国家大炮”背书。 2. 文化短板:爱现金、爱加密、爱离岸,结果把私钥交给“托管”就等于把脑袋送到别人刀下。 3. 法律陷阱:美国《资产没收法》规定——“疑罪从有,先没收后审判”,举证责任反向。 想讨回?请自证“每一分钱干净”,否则国库笑纳。 五、中华3000年反抢劫的“底层代码” 1. 统一大市场:从秦“车同轨”到今日全产业链,内部循环越强,外部越难吸血。 2. 暴力平衡术: – 古代:长城+骑兵+火药; – 现代:航母+东风+北斗。 3. 金融护城河: – 古代:铜钱、白银主权化; – 现代:外汇管制+数字人民币。 4. 海外“抱团”: – 古代:潮汕、闽南“商帮”结寨自保; – 现代:需要“华版SWIFT”+“华版托管”+“华版保险”。 六、给每一个海外“陈志”也是“潜在受害者”的三句忠告 1. 别把“去中心化”当护身符,私钥在人家地盘就是一张“搜查令”的事。 2. 资产过亿,先想“政治风险”,再想“市场风险”——炮舰能到的地方,合同就是废纸。 3. 与其祈祷“西方讲法治”,不如把一部分资产放回能“东风快递”覆盖的司法管辖区。 七、结语:历史没有终结,只是换了赛道 从匈奴弓骑到FBI钱包,人类社会的“抢劫—反抢劫”主线从未改变。 中国能一次次在废墟里重建,靠的是把“统一大市场+暴力平衡+技术迭代”写入文明基因。 今天,当美国把150亿美元比特币收入国库时,它抢的不是一个诈骗犯,而是给所有海外华人上了一课: “海盗”从未消失,只是升级了操作系统。 读懂这条历史暗线,就不会再把“去中心化”当乌托邦,更不会把“私钥”当成“免死金牌”。 毕竟,5000年来,中华文明能活到今天, 靠的不是“别人讲道理”,而是我们“随时能掀桌子”。
昨有钱志敏、今来了陈志,“杀猪盘”覆灭记。 微博智搜:陈志,柬埔寨诈骗集团主谋(1987年生): 🔍 一、柬埔寨太子集团董事长陈志(1987年出生) 核心事件:150亿美元比特币被美国没收 案件概况 资产没收:2025年10月,美国司法部联合英国政府,冻结并没收陈志控制的127,271枚比特币(时值约150亿美元),创美国司法部史上最大单次资产没收纪录。 指控罪名:电信诈骗、洗钱、强迫劳动、人口贩运等,若罪名成立最高面临40年监禁。 当前状态:陈志在逃,国际刑警已启动多国联合追捕。 犯罪网络运作细节 诈骗规模: 在柬埔寨运营至少10个电诈园区,囚禁外籍劳工,强迫实施“杀猪盘”骗局。 使用1,250部手机操控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针对全球受害者(含美国250人)实施加密货币投资诈骗。 内部文件要求员工“避免使用过于漂亮的女性头像”以提升可信度。 洗钱路径: 赃款通过比特币矿场(老挝)、空壳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及在线赌场洗白,购置伦敦19处房产(含1.26亿美元办公楼)、私人飞机、毕加索画作等。 身份背景与政治关联 生于福建连江,2009年赴柬埔寨创业,2015年创立太子集团。 拥有柬埔寨、英国、塞浦路斯、瓦努阿图等多国国籍,获柬埔寨“公爵”(Neak Oknha)封号。 与柬埔寨前首相洪森家族关系密切,被指通过贿赂换取政治庇护。 ⚖️ 二、事件影响与争议焦点 比特币安全性质疑 美国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锁定资金流向,并依托法律授权获取私钥控制权,打破“比特币去中心化不可追踪”的迷思。 案例对比:2025年英国没收中国集资案主犯钱志敏6.1万枚比特币(69亿美元)。 国际协作与后续挑战 资产归属:150亿美元比特币暂由美国政府保管,未来或通过行政程序赔偿全球受害者,但跨国追偿仍存法律障碍。 柬埔寨态度:官方称愿配合“有证据的正式请求”,但强调无罪推定原则。
昨晚鲍威尔的讲话,其实就是在暗示一个信号——美联储的紧缩周期快到头了。 讲话一开场就把重点放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说“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停止缩表”,这是自2022年以来第一次释放这种态度。过去每月削减650亿美债和350亿MBS,如今只剩50亿美债的节奏,说明美联储的缩表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一旦停止缩表,就等于不再抽走市场流动性,虽然距离重新扩表还远,但方向已经在变。 他之所以现在提出这个话题,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资产负债表已经缩到6万亿出头,准备金逼近安全区间,银行体系的资金开始偏紧;二是鲍威尔显然不想重演2019年的钱荒。当时因为流动性过度紧缩,引发回购市场危机。现在的情况也有点像——财政发债多、缴税季逼近、银行端流动性吃紧,美联储提前收手,更像是防御性操作,不是主动宽松,但也不敢再抽水。 就业和通胀部分,他的语气也变了。鲍威尔这次提到“就业下行风险上升”,这在过去两年很少出现。意味着在通胀暂时受控的前提下,他更担心劳动力市场的疲软。只要通胀不意外反弹,美联储很可能会在十月或年底启动降息。再结合他提到“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非官方数据”,多半是已经看过9月非农的内部数据,态度才会这么微妙。 从市场反应也能看出端倪,美债收益率回落、美元冲高回落、美股和加密盘后都偏强。大家都在定价同一个预期:流动性要开始转向了。鲍威尔这次讲话的整体风格,不是急着救市,而是防止再出流动性事故。换句话说,缩表的尽头,正在成为宽松的起点。 这个出来会让市场态度从新走向纠结,到底是趁着现在爆发一波?还是震荡几个月或者回调一波去等待现在不确定的宽松起点在爆发? 要我说该爆发爆发,后面如果宽松继续爆发,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希望主力你不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