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潤傳媒
1个月前
德潤傳媒
1个月前
你一针我一针,昔日疫苗之王科兴,靠新冠疫苗狂赚上千亿,分红500多亿,创下历史记录,但万万没想到,风光背后,是真假董事会之争拉锯八年,竟得靠英国人拍板,来决定董事会席位是否判给了一个由华裔科学家操盘的美国基金。 兄弟反目、董事混战,外资偷塔,沦为空壳,这是一场堪比《权力的游戏》的资本混战,场场高能,却让人有点无语,因为这笔羡煞所有人的500多亿分红,居然只是手段而已。 前阵子,停牌整整6年的科兴生物,突然放出重磅消息:每股分红55美元! 要知道,它停牌前股价才6.47美元,回报率高达850%,这哪是分红,简直是撒钱。 而这只是开胃菜,后面还有两轮分红,总额预计高达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540亿,占了公司资金的73%,被誉为资本市场史上最豪横的一次分红。 听起来像是股东们掏空公司的末日狂欢,实则是为了争夺控股权的鱼死网破。 为什么这样说呢? 故事还得从两个曾并肩创业、后来撕破脸皮的科兴双雄,尹卫东和潘爱华说起。 尹卫东,出身河北唐山,原本只是个防疫站的小职员。1985年,21岁的他在河北农村采集到了中国第一份甲肝毒株标本。靠着这瓶标本,他进了中国医科院深造,还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支国产甲肝疫苗。 但搞科研容易,搞公司难。疫苗是做出来了,厂房却没钱建。赶上亚洲金融危机,投资人一哄而散,尹卫东差点弹尽粮绝。 就在这时,命运送来了贵人,潘爱华。 潘爱华出身北大生物系,开了家公司叫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学术出身、资本背景、圈子资源一应俱全。看到尹卫东这门技术不错,他当即借出500万现金,帮尹卫东把临床试验做完了。 2001年,尹卫东技术入股,潘爱华出钱出资源,一个负责生产研发,一个主抓资本运作,成立了北京科兴生物。 2003年,非典爆发,疫苗行业风口骤起,北京科兴生物准备赴美上市。 为满足各方监管要求,两人进行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操作。 简而言之,尹卫东掌握着境外上市体系,与股东一起拥有北京科兴73.09%的股权,而潘爱华名下未名集团控制北京科兴26.91%股权,是最大股东,而自己永久担任北京科兴董事长,掌握了一票否决权。 表面上看,双方各取所需,大家你侬我侬,实则暗流涌动。 2009年,科兴控股转到纳斯达克主板上市,潘爱华找来美日合资的赛富基金,希望帮自己名下的股份也合并到境外上市公司,这样自己就成了美股科兴的大股东,从幕后真正走到台前。 没想到,赛富基金直接反水,一边自己买股票,一边和尹卫东走到一起,找来各大财团收购散户手里的科兴股票,准备把公司私有化退市并上市内地。 这下,潘爱华怒了,因为如果尹卫东这么做,自己就极大可能失去了北京科兴的实际控制权。 于是他开始反击,拉上中信并购基金、未名医药,提出罢免尹卫东,试图推翻其阵营的董事会。 2018年,双方彻底撕破脸,进入全面肉搏阶段。 你开股东大会,我也开;你说你赢,我说我赢;从发公告互怼到董事会上互相罢免,纸上攻防已经玩腻,干脆上阵肉搏。抢公章、贴封条、换门锁只是开胃菜。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李嘉强的美籍华人突然登场,把对手戏变成了三国杀。 李嘉强,哈佛医学博士,曾在生物制药圈发过大财。 从2013年开始,他就悄悄对科兴控股生物进行蚂蚁搬家式建仓,用马甲账户、亲属名义在二级市场买入股份,每次控制在5%以下,避开披露红线,甚至动用了女儿和亲戚在加拿大的账户,渐渐织成33%的实控大网,成了公司实际意义上的最大股东。 2018年,科兴内斗正酣,李嘉强突然现身,亮出底牌,宣布站队潘爱华一方,并通过投票将尹卫东阵营的董事一举踢出局。 尹卫东当场傻眼:这货哪儿冒出来的?他反应过来后立即反击,启动毒丸计划,给其他股东大幅度增发新股,几轮下来把潘爱华的股份稀释到27%,同时将李嘉强告上美国法院,指控其隐瞒真实股权信息、图谋夺权。 但李嘉强却淡定极了,不吵不闹,选择死磕到底。 虽然在美国的两轮官司都败诉了,但他依然不退场,转而将战场转向更关键的地方,开曼群岛的宗主国英国。美股科兴生物也因为股东内斗不休,被纳斯达克强制停牌,股价冻结在6.47美元。#科兴##疫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