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洞察

Y11
3周前
回顾那些真正做出非凡成就的人,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质:他们都曾带着一种“不合时宜”的信念前行。 这种信念并非简单的盲目乐观,更像是一种对可能性的执着探索——就像早期的航海者坚信地球是圆的,即便在看不到陆地的茫茫大海上,依然选择扬帆起航。 所谓“伟大”,往往始于他人眼中的“不切实际”。 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互联网在中国还鲜为人知,他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很多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甚至称他为“骗子”。 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初期,坚持用算法驱动信息分发,质疑声从未停止:“机器怎么能理解人的兴趣?” 但正是这种看似“不切实际”的坚持,让他们跳出了当时的局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真正的突破,本质上是对“常识”的重新定义。 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时,“相信它可能”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这种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对需求的深刻洞察——马云看到了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渴望,张一鸣发现了人们对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 他们的“坚持”也并非固执,而是在一次次试错中不断校准方向,让最初的“理想”逐渐落地生根。 那些被视为“疯狂”的追求,往往藏着突破时代局限的智慧。我们不必用“妄想”去定义这种状态,或许称之为“深度思考后的笃定”更贴切。历史上所有推动进步的创新,最初都曾经历过质疑的浪潮。关键不在于别人如何评价,而在于你是否能在喧嚣中守住自己的节奏,在看似不可能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微小但坚定的脚步。 说到底,伟大从来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把“不切实际”的想法,通过持续行动变成“可能”的过程。那些在别人看来“有点傻”的坚持,恰恰是成就非凡的必经之路。因为真正的远见,往往需要穿越当下的迷雾,才能看见未来的光芒。
Y11
1个月前
在产品和用户的世界里,场景就像空气一样重要,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存在于每个人生活中的具体时刻。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的东西:白噪声、ASMR、Lofi Music。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们都是让人放松的音乐,但其实它们的场景和目的大不相同。 白噪声更像是一种背景声音,比如雨声、咖啡馆的嘈杂声,它能帮助人们屏蔽干扰,专注当下; ASMR则是通过特定的轻柔声音,比如耳语、触发音,来引发听众颅内的酥麻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 而Lofi Music,带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重复旋律,更像是一种“陪伴式”的音乐,让人在独处或工作时不感到孤单。理解这些差异,才能真正抓住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再比如番茄时钟、喝水提醒、站立提醒。 这三个功能听起来都和时间管理有关,但它们的场景和解决的问题完全不同。 番茄时钟是为了帮助人们专注工作,通过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循环,提升效率; 喝水提醒则是关注健康,提醒人们在忙碌中别忘了补充水分;站立提醒则是针对久坐人群,提醒他们活动身体,避免疲劳。 它们都服务于用户的健康和效率,但触发的场景和用户的心理期待完全不一样。 所以,为什么我们总说产品和用户离不开场景? 因为任何产品的价值,都必须在具体的场景中才能体现。脱离了场景,产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如,一个闹钟,在清晨叫醒沉睡的人,是为了开启新的一天;在深夜提醒熬夜的人休息,是为了保证健康。同一个产品,在不同场景下,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冰冷的功能,而是在特定场景下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一个人在深夜加班时,他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闹钟,而是能帮助他放松、缓解压力的白噪声,或者是能提醒他该休息的番茄时钟。理解了这些场景,产品才能真正走进用户心里。 对于我们做产品的人来说,关注场景意味着要深入观察用户的生活,了解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处于什么状态、有什么困扰。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有用、有温度的产品。就像马云和张一鸣这样的行业领袖,他们一定明白,最好的产品,是在对用户场景的深刻洞察中诞生的。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 所以,下次我们聊产品、聊用户的时候,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个产品在用户的生活中,会在什么场景下被使用?它能解决用户在这个场景中的什么问题?想清楚了这些,我们离好产品就又近了一步。
宝玉
8个月前
刘小排总结的AI创业十个步骤: 1. 洞察需求 寻找别人未注意到的真实需求或问题,识别“共需失衡”点,比如热点事件、评价低但用户量大的应用、用户社交平台留言等。 2. AI市场调研 与AI工具(如ChatGPT)交流,像与专业产品经理一样讨论、验证需求,避免无效创业方向。 3. 生成需求文档 让AI协助输出详尽的需求文档,清晰定义项目目标、目标用户和核心功能,确保描述毫无歧义。 4. 手绘原型设计 自己先用纸张手绘出产品原型,明确产品界面的基本逻辑和布局。 5. AI生成高保真原型图 基于手绘原型,用AI快速生成接近实际产品体验的高保真原型图,以便向潜在用户展示。 6. 原型用户验证 将高保真原型图发给目标用户,确认产品逻辑是否清晰,界面是否符合用户需求,进行初步验证和优化。 7. AI编程实现MVP 用AI工具快速编程实现产品的核心功能(最小可行产品,MVP),甚至普通人无需编程知识也能实现。 8. 上线部署 使用阿里云或腾讯云等平台,以极低的成本将产品部署上线,快速启动市场验证。 9. 市场验证与迭代 通过社交平台或广告精准投放,快速获取1000名目标用户,验证点击率、留存率、付费率等核心数据,评估产品和商业逻辑的可行性,根据反馈快速迭代,甚至每日更新版本。 10. 商业化放大 若MVP验证成功,集中精力优化获客和变现效率,持续放大用户规模和收入,利用AI高效复制成功模式,拓展新产品和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