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场景

Y11
8小时前
在产品和用户的世界里,场景就像空气一样重要,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存在于每个人生活中的具体时刻。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的东西:白噪声、ASMR、Lofi Music。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们都是让人放松的音乐,但其实它们的场景和目的大不相同。 白噪声更像是一种背景声音,比如雨声、咖啡馆的嘈杂声,它能帮助人们屏蔽干扰,专注当下; ASMR则是通过特定的轻柔声音,比如耳语、触发音,来引发听众颅内的酥麻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 而Lofi Music,带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重复旋律,更像是一种“陪伴式”的音乐,让人在独处或工作时不感到孤单。理解这些差异,才能真正抓住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再比如番茄时钟、喝水提醒、站立提醒。 这三个功能听起来都和时间管理有关,但它们的场景和解决的问题完全不同。 番茄时钟是为了帮助人们专注工作,通过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循环,提升效率; 喝水提醒则是关注健康,提醒人们在忙碌中别忘了补充水分;站立提醒则是针对久坐人群,提醒他们活动身体,避免疲劳。 它们都服务于用户的健康和效率,但触发的场景和用户的心理期待完全不一样。 所以,为什么我们总说产品和用户离不开场景? 因为任何产品的价值,都必须在具体的场景中才能体现。脱离了场景,产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如,一个闹钟,在清晨叫醒沉睡的人,是为了开启新的一天;在深夜提醒熬夜的人休息,是为了保证健康。同一个产品,在不同场景下,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冰冷的功能,而是在特定场景下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一个人在深夜加班时,他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闹钟,而是能帮助他放松、缓解压力的白噪声,或者是能提醒他该休息的番茄时钟。理解了这些场景,产品才能真正走进用户心里。 对于我们做产品的人来说,关注场景意味着要深入观察用户的生活,了解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处于什么状态、有什么困扰。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有用、有温度的产品。就像马云和张一鸣这样的行业领袖,他们一定明白,最好的产品,是在对用户场景的深刻洞察中诞生的。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 所以,下次我们聊产品、聊用户的时候,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个产品在用户的生活中,会在什么场景下被使用?它能解决用户在这个场景中的什么问题?想清楚了这些,我们离好产品就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