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产品设计
关注
Cell 细胞
3小时前
之前夸过好几次 Lovart 支付续费的设计, 不得不说,宇宙厂字节 产品 真的是太细节了, Good,good,good 呀!
#Lovart 支付
#字节 产品
#产品设计
#积极
#用户体验
分享
评论 0
0
Plusye
1周前
短视频真容易让人上瘾,产品设计太流畅了,往下滑就一直有内容,总有你感兴趣的,昨天刷了几个小时 😂
#短视频
#上瘾
#产品设计
#流畅
#沉迷
分享
评论 0
0
Frank Wang 玉伯
1周前
工具型产品创业,有个共识是:上手要简单,要让用户尽快达到 aha moment 并付费。 这个共识没错,但对创业的用途并不大。就和有人跟你讲:饮食要健康,睡眠要充足。 这共识还有个陷阱:容易把产品直接简单化。比如做成在特定场景下,非常简单好用的小工具。如果推广渠道合适,也有机会快速获取到第一波用户。 然后,用户会开始提各种需求,好用的小工具,会开始复杂。到一定阶段,甚至需要推翻重来。这过程中,奔着简单而来的原有用户,有可能会流失掉。或者为了兼顾简单和复杂,开始在产品上打各种补丁。 以上故事的背后,是通过简单,先吃到了第一口糖。最大的陷阱是,吃过第一口糖后,就会忍不住想吃第二口、第三口,鲜有愿意停下来,先饿上一段时间,重新思考并打磨产品,后续再继续吃糖的。 于是有了一个做工具型产品的非共识:不要一开始就追求简单易用,而是一开始要想清楚究竟要满足什么用户需求,产品整体应该如何设计。 如同建房子。先有愿景,有蓝图。接着挖地基、搭结构。然后一层一层建。每建一层,可以邀请合适的用户进来住住。这时大概率是住着不舒服的。 先整体再部分,先复杂再简单,或许才是做工具型产品的正确方式。历史上可借鉴的案例是:Notion, Figma, Linear 等。 AI 时代的工具,更像一个个房子,用户入住后,需要和 AI 一起产生上下文,一起去完成事情。 AI 时代的好工具,不再会是各种各样的锤子。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4 条信息
#工具型产品创业
#简单易用陷阱
#用户需求
#产品设计
#AI时代工具
分享
评论 0
0
大帅老猿
2周前
我设计的这个 USDT支付体验是不是还挺不错的。接下来看看我能不能把它拆出来做一个公共服务
#USDT支付
#用户体验
#公共服务
#产品设计
#技术
分享
评论 0
0
快乐永远
3周前
一直没找到 招行的App , 点收藏以后到底收藏在哪了…. 在 个人中心、首页等各种地方都找不到收藏。 刚发现原来在 设置 里 😓, 收藏显示在设置界面这是什么产品鬼才想到的?
#招行App
#收藏功能
#用户体验差
#设置界面
#产品设计
分享
评论 0
0
YL (Yucheng Liu)
3周前
设计用户激励时,必须警惕“知识的诅咒”。我们习以为常的 Web3 空投、积分系统,对主流 Web2 用户而言反馈链路太长、规则太复杂。相比之下,直接、快速的现金激励(如邀请返现)往往更具穿透力。产品设计的第一性原理:永远不要让你的用户思考。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4 条信息
#Web3
#用户激励
#知识的诅咒
#现金激励
#产品设计
分享
评论 0
0
henu王凯
1个月前
这篇论文很好值得细看:我们做产品时很多时候会因“市场调研成本过高”其实省去调研而存靠自己臆想,之前我还尝试用市场调研的Agent、给AI设定角色等来模拟
#市场调研
#产品设计
#AI模拟
#成本控制
#用户体验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微信明明可以搞一个URL地址 但他们非要搞出一个这么丑的东西 也许有人会说:你懂个屁,这是为了照顾Xxx人群🌚🌚🌚🌚
#微信
#URL地址
#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我们始终在探索一个核心问题:人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产品? 结合对生活的观察与实践,我认为有两类产品最能触动人心。 第一类是刚需产品。 这类产品满足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础的生存与安全需求,比如衣食住行、通讯工具、基础医疗等。它们就像空气和水,平时可能不被特别留意,但一旦缺失,生活就会陷入混乱。 以手机为例,它早已超越单纯的通讯工具,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保持连接、处理工作的核心载体。这种刚需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演化。 第二类是非刚需产品,但它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这类产品的价值在于“锦上添花”,用更巧妙的方式解决人们的痛点,让生活变得更轻松、更愉悦。洗衣机的诞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人类用手洗衣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但洗衣机的出现,让人们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 如今,配备洗衣机几乎成了租房或家庭生活的“标配”,它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的节省,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 那么,什么样的非刚需产品才能真正成为人们“想要的产品”?我认为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 首先,实用性与可靠性。 它必须真正“有用”,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而且使用过程简单便捷,关键时刻能“随叫随到”。比如智能音箱,它解决了“解放双手”获取信息的需求,当你做饭时想知道天气、查菜谱,或者睡前想听故事,它都能快速响应。这种“有用”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能融入日常场景的实用工具。 其次,时间的“再分配”价值。 这类产品节省下来的时间,最终会被人们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陪伴家人、发展兴趣、专注工作等。洗衣机节省的时间,让人们能从家务中脱身,享受更多休闲时光;短视频平台节省的时间,让人们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乐趣或知识。这种“时间再分配”的价值,让产品从单纯的工具升华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无论是刚需产品还是优质的非刚需产品,其本质都是对人的需求的深刻理解。 刚需产品是“基础盘”,保障生活的稳定运行;优质非刚需产品是“增值项”,推动生活向更高质量演进。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思考:这个产品是否真正理解了用户的痛点?它能否为用户创造价值?当产品能够自然融入生活,成为用户“想要”而非“需要”的选择时,它就具备了长久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产品设计的终极目标——让技术与人性更好地融合,让生活因产品而更美好。
#产品设计
#用户需求
#刚需产品
#非刚需产品
#生活质量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在产品和用户的世界里,场景就像空气一样重要,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存在于每个人生活中的具体时刻。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的东西:白噪声、ASMR、Lofi Music。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们都是让人放松的音乐,但其实它们的场景和目的大不相同。 白噪声更像是一种背景声音,比如雨声、咖啡馆的嘈杂声,它能帮助人们屏蔽干扰,专注当下; ASMR则是通过特定的轻柔声音,比如耳语、触发音,来引发听众颅内的酥麻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 而Lofi Music,带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重复旋律,更像是一种“陪伴式”的音乐,让人在独处或工作时不感到孤单。理解这些差异,才能真正抓住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再比如番茄时钟、喝水提醒、站立提醒。 这三个功能听起来都和时间管理有关,但它们的场景和解决的问题完全不同。 番茄时钟是为了帮助人们专注工作,通过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循环,提升效率; 喝水提醒则是关注健康,提醒人们在忙碌中别忘了补充水分;站立提醒则是针对久坐人群,提醒他们活动身体,避免疲劳。 它们都服务于用户的健康和效率,但触发的场景和用户的心理期待完全不一样。 所以,为什么我们总说产品和用户离不开场景? 因为任何产品的价值,都必须在具体的场景中才能体现。脱离了场景,产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如,一个闹钟,在清晨叫醒沉睡的人,是为了开启新的一天;在深夜提醒熬夜的人休息,是为了保证健康。同一个产品,在不同场景下,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冰冷的功能,而是在特定场景下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一个人在深夜加班时,他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闹钟,而是能帮助他放松、缓解压力的白噪声,或者是能提醒他该休息的番茄时钟。理解了这些场景,产品才能真正走进用户心里。 对于我们做产品的人来说,关注场景意味着要深入观察用户的生活,了解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处于什么状态、有什么困扰。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有用、有温度的产品。就像马云和张一鸣这样的行业领袖,他们一定明白,最好的产品,是在对用户场景的深刻洞察中诞生的。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 所以,下次我们聊产品、聊用户的时候,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个产品在用户的生活中,会在什么场景下被使用?它能解决用户在这个场景中的什么问题?想清楚了这些,我们离好产品就又近了一步。
#产品设计
#用户场景
#需求洞察
#生活方式
#解决方案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一款浏览器,为什么要搞一个非常酷炫的动画呢?
#浏览器
#酷炫动画
#产品设计
#用户体验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1个月前
我现在甚至觉得 X 的产品设计就是为内向性格的人量身定制的。
#X产品
#内向性格
#产品设计
#用户体验
#情感共鸣
分享
评论 0
0
Andy Stewart
1个月前
说微信公众号不好,不得我这种集研发、产品经理和腾讯黑一身的人来细致的吐槽? 下面是难用排名,不分先后,因为腾讯的设计师脑子没逻辑,他们从来不分先后: 1. 编辑器是真难用啊,你必须先写好内容,然后用专业的秀米或者markdown编辑器转换后才能高效发文章,为啥?公众号内置的编辑器有工作效率吗?啥高级功能没有,啥快捷键没有,纯文本拷贝过来还一堆空行,一个一个的删除空行,长文删空行的时候,就两个字,疯了 2. 粘贴图片,特别是拷贝网络图片的时候,经常因为图片是墙外链接导致你一点保存草稿的时候,图就丢了。对丢了,你要再次粘贴,多搞几次就可以了,到底几次呢?2次,3次?我试过,出问题的时候一般是2次,偶尔3次,没有超过4次的,我黑的细致吧? 3. 你发布以后,发现卧槽少了一段话,但是已经有人阅读了,我能加一段话不?腾讯说你只能加多少字,这个可以理解,不限制,就会导致审核后内容变成黄赌徒。但是发布后的编辑,你能否加一个插入一段话的功能?我赞同你限制字数,但是能不能支持一下插入换行符?现在只支持选中一个字,对一个字,离谱啊,一个字一个字的改,我插入一段话极端困难。请问你们腾讯的设计师,你们的设计优雅就是端着咖啡画白板,然后把用户分成三六九等,再给他来一段人物画像和想象的用户场景吗?我总说做产品设计,如果你自己拉的是shit,最好自己吃几口,这样你就知道不好吃,快速改进吧。不能傲慢的只让用户吃,用户吐槽你,你说用户吃的姿势不对 4. 发布视频和图片,能否直接拖拽就插入文章,然后自动给用户保存到云端,用户下次想用云端资料再选择?而不是反过来,啥图片和视频都要先上传到云端再从云端选择?我是来发文章的,不是来整理你的云端资料的,你们自己用不恶心吗? 5. 插入小程序商城,能否记住一个模板,我编辑一次,下次直接插入编辑好的模板?我公众号给我们懒猫微服发广告,每次写完内容,我都要手动选择插入小程序,搜索小程序名称,选择小程序视图,选择给小程序配图,然后给小程序写标题 “懒猫微服官方旗舰店”,我再爱我家猫,我也是受不了每篇文章这样整一次吧?腾讯设计师,你们是人吗? 6. 手机版本,每次第二次查看就刷不出页面,要杀掉才能看。原因你们不用找了,你们App被手机省电后台杀了,你们App唤醒时能否做一个自动刷新?而不是每天我要杀掉你们App才能看内容。我每天杀掉你们App无数次,我就心里默念,沙雕,沙雕,沙雕 7. 你们的粉丝通知在外面加个已读吧,我知道很多粉丝关注我的公众号 “懒猫的开源世界”,但是我有时候很忙,能不能不要让我进去把所有粉丝名字都看一遍才消除提醒? 8. 你们的广告收益,打赏能否给一个简单的列表,按日期排序,哪天有好多钱,什么时候到账?给一个总收入?就像微信账单明细那样就挺好,不要在后台左边整那么多菜单和分析?而且我只能看你们限定时间的总收入,给一个历史总收入?这样我也有成就感。我在很多个地方都找不到这些简单信息,到处都是你们自以为是的表格分析,我公众号就那点可怜的流量,我不要分析。你们公众号简直就是腾讯后妈生的,太反人类了 9. 内容推荐,有时候有价值的文章并不是越长越好,但是你们为了方便你们插广告,越长的文章收益越多。你们不是按照文章的内容价值去做流量扶持,你们是根据文章长度来算的,即使我写了一篇毫无价值的水文也要比深刻得短文流量更大,收益更高。所以很多公众号的文章完全没法看,没内容,没深度 公众号槽点太多了,我就难得更多列举了,不是给我家猫宣传,我写你个锤子的公众号。 同时我也想有理有据的写出公众号难用的细节,也分析难用的原因是腾讯自己的傲慢。 更想说的是,那些无脑维护公众号好用的人你们没说到点子上,公众号再难用是因为它可以给你赚钱,不能给你赚钱你早就不用了。 但是再赚钱也不能影响公众号的用户体验就是反人类的垃圾,对,我很少说别家产品是垃圾,但是腾讯公众号和腾讯云绝对排名前三。
#微信公众号
#用户体验
#腾讯
#产品设计
#吐槽
分享
评论 0
0
Frank Wang 玉伯
1个月前
晚上回家刚看到。快速回复下: 1、公众号编辑器的难用,往往是来自体验过其他产品,被其他产品培养出了新的习惯,新习惯比旧习惯体验要好,两相对照下,就会显得公众号编辑器难用。比如体验过 Markdown 编辑器的爽感,就会觉得不支持 Markdown 的编辑器用着不顺手。本质上是不习惯。 2、有意思的是,一个好的产品,是有机会做到部分兼顾的。比如 Notion 和飞书文档,都在支持富文本编辑的基础上,支持了对 Markdown 语法的部分兼容。这种兼容,不会影响不知道 Markdown 的用户,同时对喜欢 Markdown 语法的用户来说,提供了习惯平移。明明有两全其美的解法,但微信就是不做。我理解这就是张小龙的“痴”。(痴是不懂的意思) 3、有意思的是,微信是有能力做习惯兼容的。比如朋友圈可以发纯文字,这个功能截止今天依旧没下线,我估计用的人群虽然不多(可能也有不少用户,看不到数据),但留着也不妨碍什么。明明有能力去做一些习惯兼容,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对新习惯的兼容,来获得部分用户的好感,但微信就是不做。我很佩服微信团队,但同时真觉得在有些地方,微信是真有点傲慢呀。 4、大部分用户用不了的功能,就不值得做。本身也有违背微信的价值观。我印象中,微信做过不少无障碍访问的事情。同样是面向少部分人群,为啥有社会情怀的就值得去做,没什么情怀的就不值得去做。这种价值判断,我个人是存疑的。真是面向大众人群的话,每一个少部分人群,在力所能及之内,是否都值得去做做。 开放是个大话题,等待时间去看吧,这里很难展开聊。群分组的问题,我觉得也类似 Markdown,是可以有解法的,微信选择了不做,能理解。 能理解,但还是难受。微信不少地方,充满了“我是对的,是你用法不对”。比如群分组,我还真咨询过微信产品团队的同学,建议是我用折叠就好。可是我正是因为只有一个折叠群,同时折叠群里,部分群的无法彻底 Mute 而去期待如果有群分组功能就好了。 飞书也没做群分组,但通过折叠,和折叠内的进一步 Mute 功能设置,比较好解决了我这种“挑刺”用户的需求。也没影响其他用户。 明明有合适的解法,但就是不做,真让人很难持久热爱。
#微信
#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
#用户需求
#傲慢
分享
评论 0
0
Frank Wang 玉伯
1个月前
感觉张小龙很好拿捏了人性: 1、觉得编辑器不好用的,大概率是资深用户,往往已经在公众号获得粉丝、收益等正反馈。有了正反馈,编辑器难用点,也不会离开的。 2、大部分用户,在接触公众号编辑器之前,大概率只用过 Office Word。这种情况下,公众号的编辑器很简单,用户一看就能上手去用,已经很不错了。 3、至于 Markdown 这种源自程序员的用法,程序员自有办法去搞定,也就不是问题了。 从微信的大多用户视角看,一切都是合理的。张小龙也确实是洞悉用户人性 + 简单做产品的神。 同样的,飞书文档也非常有意思: 1、我一度非常不喜欢飞书文档。在字节内部,也有大量文档,只会 List 套 List,整篇文档,只有 bullets,排版像面条一样。 2、后来我意识到,飞书是服务先进团队的,先进团队里大都是先进个体。先进个体真的很喜欢各种列表,以及划词评论等功能。 3、然后我推荐飞书文档给一个非互联圈的朋友用,他用了半天,吐槽:飞书文档怎么连上传图片功能都没有。我告诉了他窍门,他知道后直说太难用了。 可从飞书文档的目标人群来看,飞书文档是真好用。 同样的,Notion 也是门槛超级高。我一度怀疑,只有程序员才会用 Notion。 还有最漂亮的 Craft,我自己非常喜欢。但其实,我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切换 Craft 的阅读和编辑状态。 都是一个个只为目标用户服务的产品,没对没错。真正服务大众的产品,我只看到过 Apple Notes。 最后回到要讨论的点:微信是服务大众的产品,但公众号编辑器明显不是服务大众的产品,可张小龙觉得公众号编辑器应该服务大众,这是张小龙的“贪”和“痴”,特别糟糕。
#张小龙
#公众号编辑器
#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
#目标用户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ai
1个月前
年年这个时候,大家都吐槽微信 聊天记录不能存网络、本地臃肿不堪迁移困难、公众号后台一塌糊涂、视频号永远找不到链接 甚至更离谱的是今年重点推的小绿书,文本编辑器甚至都不支持换行,这是什么从终端抄来的交互 各种各种,也从来没见微信改过 我早就习惯它不会改了,不然一天天的得多膈应啊 现在我用微信就是感恩心态,做了我想要的功能就感恩一下 比如折叠的群聊,某人的免打扰之类,这些小PM创新的功能还可以的 大的可能触动了什么高层决策,复杂系统的,也推不动吧
#微信
#吐槽
#产品设计
#用户体验
#感恩心态
分享
评论 0
0
Andy Stewart
1个月前
催了硬件设计师5天,终于把懒猫微服7盘全固态的内部结构给做出来了 好看,帅!
#懒猫微服
#全固态硬盘
#硬件设计
#产品设计
#赞赏
分享
评论 0
0
NanYi
1个月前
注意右下角的小字: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 学习一下,我的自我介绍是世界上最牛逼的程序员(小字:最牛逼的程序员是我的职业目标)🤣
#产品设计
#逆光之王
#程序员
#自我介绍
#目标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1个月前
难怪叫“小”米 逆光拍摄仅为产品设计目标。。。
小米YU7:狂销争议与交付疑云· 93 条信息
#小米手机
#逆光拍摄
#产品设计
#负面评价
分享
评论 0
0
MarkWaveAI
2个月前
试用了一下,很强!这款产品才是设计师思维逻辑的产物,命令行/对话框对设计师友好度属实不高👍
#设计师友好
#产品设计
#用户体验
#积极评价
分享
评论 0
0
Bear Liu
2个月前
做产品的这一步,设计上的用户体验,那些微妙但却都有目的的交互细节,目前是无法被vibe Coding出来的,我觉得。 继续画图。 后面倒是可以让Figma AI来帮帮忙提下速。
独立开发者手搓新Logo,MarkTodo即将上线新版本· 101 条信息
#产品设计
#用户体验
#交互细节
#Figma AI
#效率提升
分享
评论 0
0
Luo说不啰嗦
2个月前
我有一个暴论,除非你的产品是面向开发者的,不然不要给你的产品添加暗色模式。 我个人很喜欢暗色模式,但我最近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用户压根就不知道暗色模式是什么,他们只会用系统默认给的那一套。 产品设计还是要基于用户行为而非个人偏好 — 你以为的"酷炫",可能根本没人在乎。
#暗色模式
#用户调研
#产品设计
#用户行为
#个人偏好
分享
评论 0
0
banboo
2个月前
分享赚钱:缩短见效时间与使用压力 通过“快启用、快反馈、低负担”的产品设计和传播话术,降低犹豫成本。“更快看到小成果”是硬道理。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07 条信息
#分享赚钱
#快速见效
#低负担
#产品设计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独立开发者|欧维Ove
2个月前
独立开发前线周刊第10期:为具体的用户设计产品 👉
#独立开发
#产品设计
#用户
#周刊
#第10期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2个月前
为什么Apple Notes的文件夹层级最多只有5层?
#Apple Notes
#文件夹层级
#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
#限制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