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

Y11
1个月前
在商业世界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演员,突然凭借一部爆款作品走红,一夜之间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这时,无论他们之前的演技如何,外界都会纷纷称赞他们的才华,仿佛他们本来就天赋异禀。这种情况,其实是“路径依赖”在起作用——一旦某件事形成了固定的发展路径,后来者很难打破这种惯性,即使它未必是最优解。 就像我们习惯了用右手写字,即使左手也能写,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更顺手的右手,因为改变习惯的成本太高了。 这种“路径依赖”也让很多研究商业规律的人感到头疼。 他们想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趋势,却发现现实往往不按逻辑出牌。 有时候,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能力,而在于时机和运气。就像信息时代,我们的审美、消费习惯越来越趋同。 一家公司一旦成为行业龙头,用户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聚集在它身边,久而久之,它几乎能垄断市场,而小公司想要分一杯羹,就变得异常艰难。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外部性”——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某个产品时,它对其他人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大,形成“强者愈强”的循环。 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成功,或许能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点。不可否认,盖茨确实很有才华,工作也足够努力,但有人会问:他真的是业内最优秀的创业者吗?他的成功,真的完全靠实力吗?恐怕不尽然。很多人选择微软的软件,不是因为它最好用,而是因为身边所有人都在用。就像我们在大学选选修课,看到很多同学都选某门课,即使自己不感兴趣,也会跟风报名。这种“别人都在用”的心理,让微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当然,这种“循环效应”也会引发争议。那些在竞争中失败的公司,往往会觉得不公平。他们可能比微软更有创新精神,产品也更有特色,但就是因为起步晚了一步,或者没有及时抓住某个风口,就只能在市场边缘苦苦挣扎。这种“时运不济”的无奈,或许就是商业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它不仅考验能力,更考验时机和选择。 说到底,无论是演员的走红、微软的崛起,还是小公司的挣扎,背后都藏着“路径依赖”和“网络外部性”的影子。这些规律告诉我们,成功从来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它往往是能力、时机、选择和一点点运气的结合。而对于我们来说,与其纠结于“为什么别人成功了”,不如学会在既定的路径中寻找机会,或者在新的赛道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网络效应”。毕竟,商业的魅力就在于,即使有规律可循,也永远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可能。
链研社
5个月前
投资之所以难,是因为时代在变化,投资者的结构、投资的年龄段以及投资者的收入水平都在变化。 但在币圈很神奇,都是年轻人,小资金最终拿到大结果,几乎每轮都有这样的机会,ICO、DeFi、NFT、meme、撸毛、铭文几乎都是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拿到高倍数大结果,进圈时间往往都不久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 但是币圈变化太快,很多人下一轮再想通过相同的路径继续往往就行不通了。 昨天和一个大佬投资人聊投资里路径依赖的事情,因为他投过非常多币圈的团队,见过很多身边的陨落也是死于路径依赖,这里说的都是曾经拿到过大结果的人的故事但不对号入座。 1、矿场一直很赚钱,不断加规模,同时经历过周期对牛熊判断又有把握,在 519 发生前矿机加了杠杆,损失了大半资产 2、山寨一直很赚钱,一个上轮牛市在二级市场上投了好几个百倍币的团队,这轮是倒亏 20%。 3、一级投资一直很赚钱,一个非常牛逼的一级基金投了 LP,上轮周期 20 倍以上的回报,这轮周期 4 年回报不到 10% 4、囤 ETH 一直很赚钱,在 ETH 上拿到 100 倍的回报有信仰了,在以太坊对比特币汇率低点忍不住上了杠杆,同时把 BTC 换过去,BTC 数量腰斩再腰斩再也换不回同等数量的 BTC 了。 5、OTC 一直很赚钱,然后成功把自己送进去了 你还见过哪些因为路径依赖返贫的例子?努力学习的我还不想被留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