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诈骗

匿名投稿,美国法院文件:【柬埔寨王子集团涉嫌行贿中国官员,掩护跨国诈骗网络】2025 年 10 月,美国纽约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公开了一份编号为 25-cv-05745 的民事没收诉状,标题为 United States v. Approximately 127,271 Bitcoin。这份长达 68 页的文件,代表美国政府申请没收约 127,271 枚比特币,指称其为跨国电信诈骗与洗钱活动的犯罪收益。案件核心人物是柬埔寨“王子集团”(Prince Holding Group)主席 陈志(Chen Zhi),该集团被指控在东南亚多地经营诈骗园区,实施大规模“杀猪盘”(pig-butchering)投资欺诈。 文件揭示的中国执法腐败线索 美国政府的起诉文件中多次提及中国境内执法机关人员被卷入此案。 根据文件第 27–28 段: 陈志及同伙通过贿赂手段,从中国公安部(MPS)及国家安全部(MSS)官员处提前获悉执法行动信息,从而规避突击搜查; 2023 年 5 月,一名共谋者与中国公安部官员通信,对方表示可“帮王子集团脱身”,共谋者则提出“照顾”该官员的儿子作为回报; 同年 7 月,该共谋者指使一名中国执法人员要求地方警察为集团敛财,“让警察先去抢劫,再以公司名义谈保护”; 陈志还自称与国家安全部有“付费情报通报安排”。 这些细节并非由媒体报道,而来自经联邦法院备案的宣誓诉状,文件末尾由 FBI 特别探员 Charles Lee 签署核实。 若属实,这些行为显示王子集团在中国境内获得部分执法人员的纵容甚至协助,使跨国犯罪得以持续运作。
【东南亚诈骗产业链与“民间救援”的灰色地带】(一) 在中国短视频平台上,多位以缅甸救援为主题的主播活跃。近日一位粉丝逾百万的主播表示,当地救援行动涉及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的军政警界关系,费用按比例分配给园区、官员及救援成本,从数万元可至上百万元。其同时表示,这类案件在国内难以上访成功。 据BBC报道,跨国取证困难、中国境内立案困难、官方救援流程繁琐、外交介入有限,使民间救援成为必要补充渠道,且“你没有给赔付(赎金)是出不去的”。一些家属相信,救援是诈骗产业链的一环。 2025年的零星报道显示:台湾外交部两年内救出1533人;印度约2900人,其中部分通过空军接回;非洲国家(南非、乌干达、肯尼亚、加纳、埃塞等)亦遣返数百人。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亚洲和北非研究所博士李玲在BBC采访中指出,明确受害者身份对立案和营救至关重要,否则可能被误认诈骗参与者。泰国已有相关机制,如演员王星被确认属于人口贩运受害者。 全球反诈骗组织(GASO)记录则显示,部分被营救人员可能属于主动前往诈骗园区。 最新热点事件验证了这一点,21岁女孩赴埃及失联,后被发现加入诈骗团伙并被当地警方拘捕。 短期暴富心理可能推动了这一行为的产生,与此同时,中国就业压力持续上升。 2025年8月,16至24岁非在校生调查失业率达18.9%,创历史新高;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