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行动的重要性
关注
铁锤人
1周前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好像总是在重复犯错? 可能某天有人给你说了某个事情,你突然悟了。然后你就忘记了,就像在路边看广告牌一样。 若干个月后,你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然后你幡然醒悟,为什么我老是在重复犯错。 这种现象我在我生命之中如此频繁,我称之为“广告牌效应”, 生命中很多东西就像看广告牌,偶尔忘记了一下,某年某月突然又记起来,又忘记,人生如此循环,停止不前。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看到了,立马去做是最好的 次之,就是谈论和写作 只要这么做,我们为某些理念的意识突然就提高。我们在下次犯错之前就会意识到即将犯下的错我。 准备打孩子的手就会放下 不顾及别人感受的话就会咽下 放弃的东西就会拾起 就算锻炼身体会让身体变好一样,行动,讨论,或者写作会让人的思维变得清晰 我之前一直以为我要确保百分之百正确才开始记录和谈论某个事情。 现在我改变想法了大部分事情都是 做着做着才会更加清晰 聊着聊着才会更加通透 写着写着才会更加明朗
#重复犯错
#广告牌效应
#行动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
#持续学习
分享
评论 0
0
Y11
2周前
如果你把遇到的所有困境都归因于“技能不足”,可能就忽略了更本质的问题。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拥有的一切,却很少想过,这些“拥有”背后往往是日复一日的积累。 你渴望的耐心,其实是需要主动培养的习惯;你期待的亲情,或许源于你从未真正付出过关爱;你缺少的朋友,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成为值得被交往的人。 财富的匮乏,可能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在该规划财务的时候选择了敷衍; 思维的混乱,往往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的状态,忽略了自我审视的重要性; 健康的透支,或许是因为你害怕改变那些看似舒适的坏习惯。 所谓的“机遇”,其实藏在长期坚守的诚信里;想要一个安稳的家,需要的是面对承诺时不退缩的勇气;一场精彩的对话,往往始于你愿意倾听和分享的开放心态;你以为自己不够聪明,可能只是不敢去触碰那些有难度的问题。 至于“运气”,有时不过是别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后,你恰好看到了结果。而那些让你错失机会的“傲慢”,或许正是你从未察觉的短板。 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发现自己缺什么技能,而是看清自己在哪些方面“从未开始”或“中途放弃”。把问题归因为“没做到”,比归咎于“不会做”,更能让你找到改变的方向。你想要的生活,其实就藏在你当下每一个微小的选择里。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70 条信息
#个人成长
#行动的重要性
#反思与改变
#微小选择
#克服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见过不少人到中年的朋友,偶尔聚在一起叹息:“如果当年再勇敢一点就好了。” 他们说的“当年”,可能是20岁时没敢向喜欢的人表白,30岁时没敢辞掉安稳却无意义的工作,40岁时没敢离开熟悉的城市重新开始。 这些遗憾像一层薄雾,笼罩着本该鲜活的人生。 其实,回头看时会发现,困住人的往往不是外界的阻碍,而是自己心里那些“如果……就好了”的假设。 一、总在“等更好”,却忘了“现在就是最好” 有人总说“等我存款够了就去旅行”“等孩子大了就去追求梦想”,可日子像被按了慢放键,等存款够了,孩子大了,旅行的兴致早已被生活磨平。年轻时总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却忘了人生最经不起的就是“等”。20岁时的冲动和热情,30岁时的勇气和闯劲,40岁时的阅历和沉淀,本是不同阶段的礼物,却总被“等条件成熟”的心态收起来。就像播种时总说“等下雨”,可种子不先入土,哪来的雨能让它发芽呢? 二、活在别人的剧本里,忘了自己的节奏 朋友圈里总有人晒“别人的成功”:同学升职加薪了,朋友创业上市了,亲戚孩子名校毕业……于是开始焦虑:“我是不是过得太差了?”其实,每个人的时区不同,有人20岁成名,有人40岁才找到方向,就像有人春天开花,有人秋天结果,强行追赶别人的花期,只会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真正的成长,不是活成别人的倒影,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你不必和任何人比较,只需要和昨天的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多走一步,就是进步。 三、把健康当“理所当然”,直到失去才追悔 很多人年轻时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觉得“年轻就是资本”。直到某天体检报告亮起红灯,才开始后悔没好好吃饭、没坚持锻炼。其实,身体就像一块田,你今天偷懒不耕耘,明天就会长满杂草。真正的聪明,不是追求“活得久”,而是“活得有质量”——能跑能跳,能清晰思考,能享受一顿热饭,能陪家人散步,这些看似简单的事,都是健康给的礼物,别等失去了才想起珍惜。 四、总在“算计”结果,却忘了“过程才是答案” 有人做任何事都先想“能得到什么”:找工作要“薪资高、福利好”,谈恋爱要“对方条件匹配”,就连培养爱好也要“能变现、能炫耀”。可人生不是交易,那些最珍贵的东西,往往藏在“不计回报”的付出里——一段真挚的感情,不是因为对方优秀才开始,而是因为相处时的笑容和安心;一项热爱的技能,不是为了成为专家,而是因为沉浸其中时的快乐。就像农民种地,不会只盯着秋天的收获,而是用心浇水施肥,结果自然会来。 五、被“消极”困住,忘了“抱怨不如行动” 见过一些人,总把“我不行”挂在嘴边:“我学历低,肯定找不到好工作”“我年龄大了,学不会新东西”。可事实上,“不行”往往是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别人说你不行,可能是他们自己不敢;你说自己不行,是因为你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像学游泳,站在岸边看一万遍,不如下水扑腾一次——哪怕呛几口水,至少知道自己能不能浮起来。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弱点,而是带着弱点依然愿意向前走。 六、守着“过去的自己”,忘了“人是会变的” 有人30岁时被贴上“内向”的标签,就再也不敢尝试表达;有人40岁时总说“我就这样了,改不了”,拒绝学习新事物。其实,“现在的你”永远比“过去的你”更有力量。就像一棵树,每年都会长出新的枝叶,人也一样,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可能。别让过去的身份困住自己——你可以是内向的,也可以是外向的;可以是安稳的,也可以是冒险的。真正的“我”,不是某个固定的标签,而是无数个“我可以”的叠加。 七、把“自己”当中心,忘了“分享才是幸福” 有人总觉得“我只要管好自己就够了”:朋友生病从不问候,家人的事懒得操心,遇到需要帮忙的人也怕“被麻烦”。可人生是一场相互滋养的旅程,你为别人撑伞,别人也会为你挡雨;你分享温暖,温暖也会流向你。就像冬天里的篝火,一个人的火很快会熄灭,一群人的火才能一直温暖彼此。别总把自己裹得太紧,伸出手帮别人一把,你会发现,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给予多少”。 八、以为“未来会更好”,却忘了“当下最值得” 有人总说“以后再弥补家人”“以后再陪孩子”,可当父母的头发白了,孩子的背影远了,才发现“以后”是最奢侈的词。其实,家人需要的不是“以后”,而是“现在”——一顿一起吃的饭,一次耐心的倾听,一个拥抱。就像老话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以后”变成“遗憾”,当下的每一刻,都是不可复制的礼物。 最后想说: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现在就做” 其实,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呢?但遗憾的不是“没做到”,而是“没开始做”。20岁时的勇敢,30岁时的坚持,40岁时的放手,本就是人生的不同风景。与其在“如果当年”里消耗自己,不如从现在开始:想做的事就去做,想见的人就去见,想爱的人就去爱。就像种下一颗种子,哪怕不知道它会不会结果,至少泥土里有了新的希望。 人生最珍贵的不是“完美”,而是“敢开始”。别让“等条件成熟”“等别人认可”“等未来到来”困住你——你现在的每一步,都在写就未来的故事。而最好的故事,永远是“我尝试过,我不后悔”。
#中年危机
#人生遗憾
#活在当下
#行动的重要性
#个人成长
分享
评论 0
0
Eric.V 前特工/V字旅创建者
1个月前
美国会步罗马共和国的后尘吗?中国的民主转型能彻底吗?我曾以为独裁专制只是落后的社会形态,终会被文明潮流淹没。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除了老生常谈的经济社会等原因,原来人性弱点,亦是专制的温床。犹如渣男的甜言蜜语更易俘获芳心,群众和精英也更易被独裁者们拉拢。所谓权力制衡,在拥有巨大声望、财富、民意支持的个人面前,往往不堪一击,特别是当军队也站在这些人身后时。 我认为,对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人来说,罗马共和国的覆灭应当是一节必修课。 拥有悠久法治和制衡传统的罗马共和国,作为过去的灯塔,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熄灭的?不了解这段活生生的历史,没看过这幅深刻的历史画卷,对很多概念的理解可能都会过于空泛和抽象。 在那个年代,罗马人已经把对暴君的防范做到了极致:公民大会、元老院、护民官、两名执政官的相互牵制、对军队指挥调动的节制、令后世惊叹的严谨细致又庞大的罗马法体系和无数精英律师…… 罗马共和国,就是古代的美国。 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共和国的覆灭。军队擅自渡过卢比孔河视同叛国的传统看似是不可逾越的雷霆禁忌,却在第一名下水士兵迈开的第一步面前,静悄悄的倒塌了。 但罗马共和国的覆灭,并不是从凯撒开始,在他之前,苏拉等人就已经挖了共和国的墙角,千疮百孔的共和之柱,只待最有野心又最聪明的人,来推最后一把。 那些拥有巨大声望、财富的人,当他们用收买、许诺来拉拢群众和精英时,当他们广植党羽安插心腹时,所谓的民主政治,所谓的权力制衡,有时显得多么不堪一击。 你们需要投票才能授权?没问题,群众支持他。 你们需要议员、法官去制衡他?不好意思,精英们现在已站在他这一边。 至于那些老政敌?可能不用出兵就已经被愤怒的群众收拾了。为什么?因为暴君常玩的诡计就是把自己打扮成阴谋的受害者,借此挑动群众的怒火。 如果这些人再利用军事胜利为自己赢得无上荣耀,令军队也坚定站在身后,那试问,当他们要覆灭共和制度时,谁能挡住他们? 有时就连刺客都不行。刺杀凯撒只是共和国最后挣扎的哀歌,凯撒的部将和盟友继续埋葬着共和,直到屋大维钉上最后一颗钉子。 同样的情况若出现在美国,美国能挡住吗?当原本以为不可能的情况发生时,当财富、声望、民意、精英、军队……都向一个野心家俯首称臣时,美国拿什么抵挡自己的覆灭? 川普支持者不要觉得我在暗示川普是这个野心家,川普显然不是。 虽然有此一问,但对美国的前途,还是可以乐观的,美国毕竟不是罗马。 但对中国,恐怕就不能这么乐观了。 先天不足,后天乏力,前景堪忧。 本应承担起责任的知识分子精英,相当一部分人,却迟迟克服不了自身缺陷。长于空谈、惰于行动,宁可一直安全的在线上割流量,也不愿在线下冒险行动,还喜欢用政治正确装点门面,在推翻一个政权必然无法回避的军事问题上,一味逃避甚至反对,在中国境内没有一兵一卒一枪一弹,没有任何实际的行动能力。就算你们把辛亥革命贬得一文不值,把孙文骂成汉奸国贼,单论人家实枪实弹的实干精神,就差了十万八千。 更差的是,许多人只有私交,没有公义,心胸狭隘,各种撕咬,一言不合就记恨在心,无论对方所行之事是否公义,也要想方设法破坏。但一遇到那种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能把情绪价值给他拍满的人,比如周恩来这种社交高手,又一个个心悦诚服甘作帮凶了。 这样的人组成的反对派,能推动中国民主转型吗? 历史关口,最缺行动人员。 知识分子中,知行合一能文能武者太少,少数勇于行动的理想主义者,往往又是第一批倒下的人,那些精致利己只喜动嘴者,又总是不愿填补上去,把行动拱手让给那些草莽。 等那些草莽建立了政权,这些“读书人”又要感叹什么原地踏步专制循环了,试问当初要真刀真枪拼杀时,你又躲哪里去了?建立什么样的政权,你不动手,光靠嘴吗? 像我们这样愿意去行动又心存宪政理想的人,随着斗争的残酷化,可能会先后离开,我们不在时,面对当局和草莽革命者,手无寸铁的你们,想好怎么办了吗?
#美国政治
#中国民主转型
#罗马共和国覆灭
#精英与民意
#行动的重要性
分享
评论 0
0
droidHZ
1个月前
害怕自己付出许多努力还不成功,于是千方百计阻止自己努力。 害怕网站上线获取不到流量,就劝退自己“做了也是白做”。其实什么词能火,是很难预见的,只有做了才知道。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70 条信息
#害怕失败
#阻止努力
#逃避挑战
#行动的重要性
#难以预见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