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右派

陳軍
2周前
此刻围绕柯克(Charlie Kirk)去世前对以色列立场转变的相关事件,包括在TPUSA年会上邀请强烈批评以色列政策的脱口秀主持人兼网络意见领袖戴夫·史密斯(Dave Smith)参加一场关于以色列的辩论,以及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的主题演讲,因而招致了来自以色列方面的不满。内塔尼亚胡为此亲自与柯克通话,提出愿提供资金1亿5千万支持他的组织,并对付卡尔森,但被柯克拒绝。接着有美国知名犹太裔商人阿克曼(Bill Ackman)与柯克会晤,并在期间传出柯克受到阿克曼的某种要挟等等的内幕,正在网络上快速传播中。 的确,柯克生前曾在知名主持人梅根·凯利(Megyn Kelly)的访谈节目中公开表示,他感受到来自以色列方面的压力,要求他与以色列立场保持一致,但他表示作为美国人无法完全认同。在另一档访谈节目中,他表示担心自己可能因对以色列的立场的改变,预感将面临来自以色列方面的生命威胁。 今天,知名主持人坎迪斯·欧文斯(Candace Owens)公开向比尔·阿克曼叫板,要他披露与柯克会面时的具体情况。她几个小时前刚为此做的节目,浏览量已突破300多万,引发热烈讨论。 卡尔森则公开表示,内塔尼亚胡将柯克的去世与以色列的从事的事业挂钩不准确,而且这种说法是对柯克的某种不尊重。 我自己关注柯克已有一段时间。我认为他今年5月在剑桥大学的一场辩论中表现并未占到什么优势,当时他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表示了毫无保留的支持和辩护。然而,到了7月,他的立场发生明显转变,开始表现出更多对以色列的批评态度。故在杀害柯克的凶手尚未落网时,有人推测这与以色列政府参与有关。卡尔森还披露,柯克生前曾前往白宫,提出美国政府不应介入伊朗事务,他说柯克给他看了与白宫的部分短信记录,显示柯克对以色列的看法已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随着柯克的去世,他那些对以色列持批评态度、同时身为MAGA运动的网络意见领袖的朋友们,包括卡尔森,正通过舆论开始了新一轮对以色列的批评,他们通过重新定位柯克—-将他从过去支持以色列转变为把美国利益放在优先地位的爱国者。 目前网上这场愈争愈烈的讨论,因涉及多位重要人物,包括内塔尼亚胡本人,以及是否能迫使将美国最大的犹太人游说团体——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登记为外国代理人机构,以限制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将成为美国右派与以色列关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因而值得关注。 下面是欧文斯的油管节目链接:
美国右派的愤怒之声 一个人死了,全国却静悄悄 四天前,查理·柯克遇刺身亡 没有暴乱,没有纵火,没有砸店 一种悄无声息的告别, 拉出了两种价值观的分水岭: 保守派选择哀悼, 而左派习惯摧毁 爱与恨、信仰与恐惧 查理一直在对抗的, 不只是政治冲突, 而是文明共识的坍塌 他死了,但他代表的东西还在 也正因为如此,未来依然有希望 只要这种信念卷土重来,美国就不会输 战争早就打响了,只是大多数人还在装睡 你以为只是刺杀柯克?不, 过去几年,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 BLM暴乱 - Antifa街头行动 - 教堂枪击 - 川普遇刺未遂 - 查理·柯克遇刺 - 亲生命机构纵火 - 特斯拉被涂污 - 移民执法人员遭袭 - 警察袭击案激增 - 联邦法院被围攻 几乎每一个事件,都带着一个共同标签:左翼暴力。 而政府呢? 沉默。拖延。冷漠。 真相呢?行动呢? 左派暴力,右派怂 别问为什么有人愤怒 问为什么你还不愤怒! 更恶心的是, 那些苦劝“团结”“包容”的保守派精英, 自己都站在安全区 他们自己不在追杀名单上, 伪善的摆出“理中客”姿态。 所幸,转折点或许已经到来。 查理·柯克遇刺后, 仅48小时,“转折点美国” 收到超3.2万份新建校园社团的申请! 是的,32000个申请! 新增社团: - 高中:1200个 - 大学:900个 一个沉睡的巨人正在醒来 这不只是回应,也是重构。 现实已经证明: 左翼暴力,是美国当下最严重、最系统的恐怖威胁。 没有之一。 必须拆解。必须粉碎。必须行动。 每一个共和党议员现在都必须表态: 没有“双方都有错”的废话 没有模糊空间 没有道德折中 不是我们不想和平 而是和平,已经被另一边炸碎了。 现在,不表态的,就是默许。 不行动的,就是放任。 到了选择的时候了 你站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