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

1个月前
网传高中生入厕需带通行证,教育局:确实存在。 孩子们屎都拉不出来了! 有谁注意到一个非常恐怖的现象吗?学校里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拉不出屎了。 这不是小说里的荒诞情节,也不是无脑编辑的危言耸听,而是《南方人物周刊》记录下的一个残酷现实——在严苛的时间管理下,长期便秘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共性难题。 这样说可能还不够直观。很多学生,究竟是有多少学生?据报道,上海崇明区中学生里,每100人就有13人便秘。 长期便秘,究竟是有多长期?接受采访的河北省儿童医院便秘专科刘伟栋医生说,近两年他已接诊过10名超过一个月不排便的学生,大多是住校的中学生。 那么,学生们为什么都开始不排便了呢?以华北某县城中学的高二学生乔嫚为例,她的日常作息表被切割成以秒计算的“特种兵模式”: 6:30早读、午休仅45分钟、晚自习持续至21:50,课间扣除“提前2分钟候课”,实际自由时间仅6分钟。 在接受采访时,乔嫚已经又有一周没排便了。似乎也可以理解,当数百学生在6分钟内争夺数十可用坑位时,“周末集中排便”就成了一种生存策略。 乔嫚的困境绝非个例,其他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和遭遇更是多种多样。广东某校发放“厕所通行证”,河南某中学安装厕所计时报警器,山西某校“夜晚如厕即扣分”…… 在“时间就是分数”的暴政下,孩子们练就了令人心酸的“排便憋回术”,甚至发明了用泻药集中清肠的极端手段。 可身体是有记忆的,当人体的自然节律被彻底打乱,这些孩子的肠道蠕动规律便难以恢复,如同长期上夜班的人再也无法正常入睡。 也许有老读者记得,一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叫《厕所里的VIP》——当操场变成监控盲区,当走廊禁止交谈,厕所成了学生们最后的诺亚方舟。 当高压无处不在,没有家长、老师与监控的厕所,就成了孩子们最向往的乐园,在那里,女生们用私语传递偶像动态,男生在隔板下交换漫画书页,而厕所最里间的“VIP房”刻满“自由万岁”的涂鸦。 在许多学生眼中, “厕所是学校里最让人放松的地方”。 但现在,就连这种扭曲的自由也正在消亡。这有点像另一种形式的“剔骨还父”:既然你们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么我干脆连屎都不拉了吧。 值得警惕的是,教育异化制造出来的集体创伤,不仅仅是便秘问题。此前有报道,华北某县城精神科每月新增20-30名未成年患者。 15岁女孩小雨,手臂上刻着“一本线”的血痕, 日记本写满“考不上985就去死”的字样。 心理老师发现,重点中学“空心人”特征(情感淡漠、意义感缺失)的学生非常多,他们能解出最难的数学题,却回答不出“今天为什么而活”。 与此同时,家长的“聪明药”狂欢更加剧了孩子们的危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圈儿开始流行给孩子吃“聪明药”,他们认为,这种药物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专注度。 所谓的“聪明药”,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是被卫生行政部门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也是严格的处方药,作用机制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类似,在大剂量服用时可能成瘾。 据北京某医院医生所说,“到我们这戒毒的,有一成左右是利他林服用者。超过一半都是从‘聪明药’开始,最后变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瘾者。” 有的家长让孩子吃”聪明药”,是不知道药的害处,可有的家长,却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坚持让孩子服药。 他们觉得,学习这么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反正撑过高考就好了,总比被分流要好。 一桩桩,一件件,一步步,一点点,终于把我们的孩子,逼到了拉不出屎的地步。 说真的,我很诧异,为孩子们超出极限的忍耐力而诧异,更为常常以爱为名的大人们的冷漠而诧异。 当分数成为评判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时,有谁还记得,教育的终极目标,不该是制造完美无瑕的考试机器,而是培养能感知春花秋月、会哭会笑的生命啊?! 如果我们愿意蹲下身来,而不是总拿着高高在上的角尺,绷着不可忤逆的眉头,或许能听见厕所门板后压抑的哽咽,能看见作业本上晕开的泪痕,能触摸到那些被分数割裂的青春。 给孩子们一个能安心如厕的课间,留一段可以自由发呆的时光吧。 这不仅是教育的慈悲,更是人性的底线。
【老师因加班福利未发而消极教学?媒体:别搞道德绑架】近日,有网友反映江西宜春樟树市滨江中学拖欠老师加班费长达8个月,校方以资金困难为由一再推诿。举报内容显示,老师每天工作至深夜,11点仍需查寝,却长期被拖欠工资。樟树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这个费用应该收取学生的,现在还没收,因为现在实行双休,周末不可以补课,收费就是违法。未发放的是福利,会在20天内发放到位。”另据媒体报道,5月23日,樟树市滨江中学一工作人员表示,“大家还是在正常上课,只是像早晚自习这种正常上班以外的时间不来。因为学校拖欠太久,一些老师不想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学校。”面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首先要看学校早晚自习和周末补课是不是违反了国家规定。如果违反了,就应该及时纠正。如果没有违反,又不能从学生处收费,教育部门和学校就应该想办法,合理合法地筹措资金,保障加班老师的待遇。老师加班工作,作为劳动者应该得到合理报酬。这既是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更是激励老师积极性不可或缺的方式。然而,让人奇怪的是,该工作人员称,作为一个老师没有一点师德,只看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报酬,他们没有奉献精神。老师在休息时间付出劳动拿报酬是光明正大,没有报酬不加班是本分。如果有老师无私奉献,那的确值得尊敬。但是,不能以此来要求所有的老师只付出不讲回报。据报道,学校已经跟政府积极反映了,会分批解决。将待遇落实到位才是真正的尊师重教。学生的成绩重要,老师的利益同样应该得到保证。不管是谁,不要用什么“福利”的说法模糊本质,更不要指责老师“消极教学”。对老师这种态度,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92866512?serialId=c77c7d237338ea690642d176778816b1&showType=news :sys_video: 津云新闻的微博视频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170144163594327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tr1WfQki#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