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傅国涌
关注
光傳媒官推/Shining Light Media LLC/官網 www.ipkmedia.com
2周前
【嘉文】 殷涛:傅国涌为何能刺痛这个时代的神经? 傅国涌作为独立学者,无博士学位与高级职称,却在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独具特色。 其《金庸传》以平视、客观视角刻画金庸,不阿谀、不隐恶,虽让传主”不高兴”,却被专家誉为”历来质量最高且最有影响的金庸传记作品”。 傅国涌更是积极介入社会生活的公共知识分子。凭自身正气、热情与才华,鲜明表达立场,从言论史研究者转变为”以言报国”的实践者。直到生命最后一天,他仍在关注社会热点,仍在为公平正义鼓与呼。 ……
知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9岁· 16 条信息
#傅国涌
#独立学者
#金庸传
#公共知识分子
#以言报国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1个月前
感谢傅国涌、樊百华等合作写成了这本《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份子评传》(香港开放杂志出版社,2001年12月)。这本评传勾画出当代中国自由知识份子的群体形象,概括了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脉络,它本身就是对自由中国的一项贡献。 “六四”之后,中国知识界发生大分化。在“避席畏谈文字狱,著书都爲稻粱谋”的低迷气氛中,一批自由知识份子不甘屈服,挺身而出,勇敢地扛起自由主义大旗,书写下九十年代最光辉的篇章。固然,在表面上衆声喧哗的当今中国,他们的声音并不是最响亮的,但无疑是最重要的。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他们的声音,外人、后人将怎样看待中国的知识界,怎样看待今天的中国。正象书名揭示的那样,他们是知识界的脊梁,是中国的脊梁。 《脊梁》一书收有三十篇文章,介绍了现今活跃于大陆知识界的老中青三代自由知识份子共四十余人,其中有胡绩伟、吴祖光、许良英、李慎之、林牧、何家栋、吴敬琏、茅于轼、鲍彤、钱理群、徐友渔、萧雪慧、林贤治、秦晖、何清涟、朱学勤、谢泳、崔卫平、江棋生、刘军甯、胡石根、余世存、余杰、江绪林、摩罗、李永刚等。虽然免不了有遗珠之憾,但毕竟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如果你想概略地了解今日中国知识界和当代中国的自由主义,《脊梁》是一本很好的向导。 《脊梁》的写法很别致,几位作者采取笔谈的形式,各抒己见,你一段,我一段,讲这些知识份子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还讲到彼此交往的感性印象,有敍述有评论,角度富于变化,文字活泼流畅,从中不但能对被评介的人物获得多方面的了解,也能呈现出作者不同的个性。事实上,《脊梁》一书的几位作者(除开傅国涌、樊百华外,还有王天成、汤致平、狄沙、杨海、刘军和刘鹤守)本身就属于评传所描写的自由知识份子群体。因此,由他们来写这样一本书就带有如数家珍的亲切和实在。 著名思想史家余英时教授爲《脊梁》一书写序。他强调,自由这一名词虽然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但自由作爲人的精神要求在中国同样源远流长。余英时尖锐地批判了中国的老左派和新左派,指出两者殊途同归,都是服务于共产党一党专政。林牧则在自己写的序里讲到了老中青三代自由知识份子的特点,指出,老一代自由知识份子具有坚毅的人格力量,不过在思想转机的同时还有必要进一步知识更新;中青年一代自由知识份子正处于思想、学术和能力的鼎盛时期,其中,偏重理论的需要加强实践,偏重行动的需要加强学术功底。 《脊梁》一书评介的四十几位大陆自由知识份子,如作者所说,“限于生活在中国大陆,在知识界活跃著,并对重大问题发言的自由知识份子”。那些在八十年代非常活跃而在六四之后相对沈寂的自由知识份子,那些流亡海外的自由知识份子没有包括在内。从著述的角度看,这种限定自然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不过,倘若作者能进一步对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的承继关系以及国内与海外的互动关系也加以适当的论述,那就更好了。 2002年3月30日
勿忘六四:36年后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与反思· 168 条信息
#中国自由知识分子
#脊梁
#傅国涌
#樊百华
#六四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1个月前
追思傅国涌。重温傅国涌旧作《民主阶段论》。 链接:
知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9岁· 16 条信息
#傅国涌
#民主阶段论
#追思
#历史学者
#思想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1个月前
纪念傅国涌。重温傅国涌旧作《从我做起:和平抵抗》。 链接:
勿忘六四:36年后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与反思· 168 条信息
#纪念
#傅国涌
#和平抵抗
#历史
#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1个月前
ZT:熊飞骏:十年寂寞傅国涌( 2025 年 07 月 21 日) 昨天,傅国涌走了,才59岁就英年早逝,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日益看不懂的人间。 昨天的网络属于傅国涌的,数不尽的悼念文字围绕着他,依旧有那么多的人文精英懂他惜他。在傅国涌告别人世的第一天,网络总算又记起了他的光华,他已经被冷藏快十个年头了。 十年前的博客时代,傅国涌的大名在文坛学界炙手可热,每隔几天就有一篇雄文在网络走红,被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如饥似渴的品读传送。他的博文点击量动辄几百万,那时的博文是没打赏的,否则他早已成亿万富翁。 博客时代走出了一群真正的人文俊杰,他们的雄文有如十五的月亮,把漆黑的夜空照得通明透亮。他们是真正无私无畏的一代,在没一分钱打赏,创作收益多为负数的情势下,几百上千万言雄文在他们笔下倾泻而出,在文明沙漠点亮了恍若天上群星的午夜烛光,极大推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脊梁,和胡适、鲁迅、陈寅恪这代人文巨匠等量齐观。 “进一步退三步”的文明密码,总是在历史关键时刻举起了它那只看不见的手。这代真正的人文俊杰,在近十年遇上了”上下合力”的文化沙尘暴,绝大多数被冷藏边缘化。他们的文章要么难于面世;要么没几个读者。不是他们的文字今不如夕;而是”社会文化品味”深陷滑铁卢。 上面的导向”天意高难问”;下面的”逆淘汰”潮流也容不下真正的人文巨匠。 段子、短视频专宠的文化快餐时代,思想深邃见识精微,真正能够推动文明进步的巨笔雄文,文化受众加速度缩水。阿Q在抖音上任性吼几嗓子,因为同声相求的缘故,很容易赢得过百万喝彩声。鲁迅的《狂人日记》如果能侥幸面世,点击量很难超过三位数。 阿Q才是普罗大众真正的知音! 傅国涌作为博客时代的人文巨匠,在彻底被动的文化逆流下,也一样被加速度边缘化。这个十年前博文点击量动辄几百万的文曲星,好不容易发出一篇新作,点击量不及好追时事热点写手的十分之一,四位数是常见的悲凉。 十年前的傅国涌也是时评高手,但他基本不追时事热点,被边缘化是大概率事件。全民情绪化时代,搞笑和时事热点才是激活公众兴奋点的永恒题材。 傅国涌因此逐渐淡出网络,偶尔冒个泡也波澜不惊,十年寂寞少人问。 不只是傅国涌一人被冷藏边缘化,博客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文巨匠,都”十年寂寞少人问”。 2012年的”**三剑客”,有几人还记得他们的名字。 因为好研读历史又不识时务,我和傅国涌有了很多交集,在华族近代史领域的共识,不只一次相互拍案叫绝。拙著《中国近代史的前车之鉴》,傅国涌声称通读过两次,还推荐给很多学界同仁,评价之高令飞骏惭愧汗颜。 傅国涌的英年早逝,我和多数悼者是不一样的心境,更多感受出”不如归去”的解脱。他不属于文化快餐时代,不是他跟不上这个时代,而是这个时代配不上他的绝代风华。胡适、鲁迅如果活在阿Q受宠的快餐时代,也会强烈感受”天国很近!人间很远!” ………… 二○二五年七月八日
知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9岁· 16 条信息
#傅国涌
#英年早逝
#人文
#博客时代
#文化逆流
分享
评论 0
0
Cai Chu
1个月前
姜福祯:傅国涌,我欠你一杯咖啡——悼一位温和而有锋芒的历史写作者 我第一次听说“傅国涌”这个名字,是在三十前一次民运人士的签名倡议中。那时我并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曾为“六四”事件坐过牢。只是在若干人的签名中发现这个名字。后来才知道,这个名字属于一位为“六四”坐
知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9岁· 16 条信息
#傅国涌
#历史写作者
#六四事件
#悼念
#姜福祯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