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一图惊呆世界!中国百姓太可怜了! 28日,评论人蔡慎坤在X平台发文指出,中国寺庙香火之盛,不是出于真正信仰,而是官员和商人“捧场”炒作、百姓“舍财免灾”支撑的结果!疫情、失业、天灾频发,社会整体弥漫着恐慌与焦虑,越来越多普通人把上香当作“最后的心理出口”! 但在地方政府眼中,寺庙更像是成本低、利润高的“摇钱树”。 根据格隆汇一图数据图显示,2023年中国“寺庙经济”市场规模已达800至90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超过10%。峨眉山、九华山、灵隐寺分别年入8.2亿元、7.2亿元、6.7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千亿元。今年,“年轻人不卷职场卷上香”的现象更成风潮。调研显示,近七成消费者去过寺庙,其中19至30岁者占近五成。 加拿大华裔作家盛雪分析,这股热潮的背后,是社会的精神危机。政治高压、经济失速、信息封锁与信仰缺位,使年轻人“退无可退”,只能向寺庙寻求片刻心安。北京学者刘铭指出,所谓佛教兴盛,实是青年对国家前途和个人未来的绝望所致。 然而,寺庙经济真的是“心灵避难所”吗?事实上,许多寺庙不仅收门票、香火费,还开发出各类周边商品和旅游地产:如灵隐寺售卖58元/瓶的“陈皮酱油”、五台山推出自有白酒品牌,甚至在短视频平台打造“佛门男团”直播卖货。部分寺庙还直接涉足公寓开发、酒店运营、网络科技等商业项目。 盛雪指出,中共对所有宗教严密控制,寺庙设有党支部、供奉党魁像,住持带头“拥护党中央”,早已背离宗教本义。寺庙热不过是中共操控下的又一场“精神商品化运动”,青年只是其中的“韭菜”。 普陀山、五台山、少林寺等名山大寺早已转型为“超级企业”,有的还冲击IPO,设有文化公司、客运公司,形成跨领域商业帝国。少林寺更在海外设立200多个文化中心,全球敛财。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指出,当信仰变商品,安慰变套路,真正可怜的,或许不是烧香的年轻人,而是在钢筋水泥与官僚资本之间,早已无处可逃的中国百姓。一图惊呆世界的“寺庙热”,不是复兴文化,而是信仰的荒凉与现实的沉沦‼️ 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北京首次紧急通知!非必要 不上班! 7月28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由应急办明确要求:企事业单位除保障城市运行和民生服务外,非必要不要求员工到岗上班!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指出,经比对2023年京津冀暴雨及2012年“7·21”特大暴雨等历史应对通报: 北京虽多次发布暴雨红警,却从未出现过“非必要不上班”这一表述! 本次提出该措辞,反映北京面对强降雨及次生灾害的紧急等级或已超以往。数据显示,仅7月28日夜间,北京局部6小时降雨量将超300毫米,密云水库泄洪量已增至600立方米/秒。潮河、白河等地水位持续上涨,怀柔、通州等区已启动应急响应。 目前,北京同时处于暴雨红色、洪水红色、山洪橙色三级预警状态,很多大公园临时闭园,市民被要求避免外出,远离山区及河道,防范山洪、滑坡等灾害风险。 与此同时,密云水库自27日15时起开始泄洪,最大入库洪峰达6550立方米/秒,超过历史极值。泄洪量由最初200立方米/秒快速增至600,导致下游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多地洪灾频发,道路、桥梁、电力与网络中断,怀柔部分地区一度与外界失联。 密云区琉辛路被洪水冲断,车辆漂浮聚集,住宅区一楼被淹。怀柔喇叭沟门、汤口镇等地灾情严重,民众紧急撤离,不少网友反映家人失联,称“这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多位网民表示密云水库泄洪带来的灾难“来得突然、猛烈”,如同“洪水不讲情面”。中共长期控制宗教、迫害正信、破坏自然——“天人不合”,终酿洪祸。此次罕见政策让步、民众疾苦、预警失序,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表示,这或是“天怒示警、人祸引灾”的现实体现!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
海外爆料
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