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韋馱|Crypto V🇹🇭
3天前
加密韋馱|Crypto V🇹🇭
5天前
很多人看”三盘理论“是看不懂的 甚至会感觉”莫名其妙“”一派胡言“”非常气愤“ 除了一部分人确实是”慧根不足“,更多的人其实是没有理解:”开盘人“或者说,广义上的“一级玩家“,是币圈这个游戏里的一条独立职业路径,背后有独特的生存哲学和方法论。和”炒币“、”二级“完全是不同的路线 一级玩家(包括开盘子的、底部CX/CTO、主动做市商、”PVP“信仰者)赚的是确定性的钱:我的成本是可控的、固定的,我的对手方成本是明确的,我的止盈止损是可以由我单方面来完成的(关盘、浇给)且基本不会出现超预期亏损 二级玩家(广义上的炒币人、二段玩家、”PVE“信仰者):我的成本有可能是不明确的(比如滑点、资金费率),我的对手方成本是不明确的,我的止盈止损是无法由我单方面来完成的(需要对手方流动性)且我无法控制不会出现超预期亏损(铭文卖不出、合约清算不掉) 只有在明确了这两种角色定义的框架下,讨论才有意义 一级玩家靠自己,强调可控性和成本: - 开个盘子技术成本多少、背书成本多少、磨损成本多少,出现什么市场征兆的时候要关盘 - PVP/CTO进来,我平均筹码成本多少,喊多少人进来能赚多少什么时候浇给,喊不进来多少位置要止损浇给 这也是为什么三盘理论里,我花大篇幅去讨论”崩盘模型”的原因 二级靠的则是对外界决策面的判断和严格的交易纪律 因此一个好的一级玩家,是绝不会拿大钱,去二级市场”沽名钓誉“的开单的,因为做不到自主可控。连盘子都是”我造的“,进场的人多了,后面进来的人就有了“二级”的错觉,以为可以”PVE“了。 殊不知他们只是看不到自己在跟谁PVP罢了,并不代表PVP并不存在,直到像 $ALT 那样一根大红棒,才能捅醒他们的PVE春梦 我认为所有A8人民币以下小玩家,都应该去当一级玩家而不应该以二级自居。只有自己开、有资源、或者足够早的盘子,才是可控的。严格金本位,吃进利润不回吐,只拿不到总量10%的资金去玩低于纯一级可控度的盘子 我入行到今天已经10年,在币圈挣的钱,这么多的黑天鹅,从来没有遭受过全部资产15%以上的回撤,靠的就是这个苟字。会错过很多,卖飞很多,但我会活下来 “对外界决策面的判断”本质上是信心或高或低的“赌”,你可以赢很多次,但是输一次可能就万劫不复。即使是套利,很多量化机构成绩也是一塌糊涂,Pump套保这样的大聪明更是一棍子一大片。你觉得你比他们交易纪律更好? 不要对着K线就以为自己是龙王,更多时候就是韭菜爱幻想 汝比颜良、文丑若何?
加密韋馱|Crypto V🇹🇭
1周前
加密韋馱|Crypto V🇹🇭
2周前
加密韋馱|Crypto V🇹🇭
3周前
提示一下各位: 从一开始Curve的机制核心,就是围绕CRV进行的分红拆分盘。 它需要不断的新稳定币互助盘来制造新增的CRV锁定(新增沉没成本),而新稳定币盘子通过拿自己的通胀吸引veCRV赚手续费分配和通胀实际拨比支出之间的利差 至于它在稳定币交易的“算法优势”,更像是那个时代ETH自身技术缺陷导致的需求,并不是他本身有什么不可替代性。 这就是为什么其他高速公链上没有像Curve这样的“稳定币swap”生态位的原因 - 没必要。随着新dex基于Uni V3对于池子费率曲线不断优化,Curve的小垂直领域早就被覆盖。从交易量上被Uniswap甩的尾灯都看不见,目前正被Sui的Cetus迎头赶上 所以旁氏属性才是Curve的第一性属性,而这个盘子已经跑了5年了,已经属于长寿甚至“老不死”盘子了。 如果按照分红盘的标准,Curve在22年Luna暴雷之后,入金(TVL)就已经是断崖暴跌,且在多次事故/事件包括Michael买房、2次自身被黑、stETH脱矛、FTX崩盘之后不断下滑。 对照这段时期的CRV币价,可以说CRV作为一个盘子其实已经是软跑路的状态,靠历史遗留交易流动性和币安壳价值在续命 如果你检视Resupply3月发射之后的Curve数据,会发现TVL还是Volume都翻倍不止 因此可以说Resupply是Curve回到分红拆分盘第一性之后的“重启盘”,但是现在重启盘也崩了 老盘圈玩家可以类比一下花火或者MBI,像这种多次重启失败的情况,应该怎么玩? 作为一个盘子,市场已经给了Curve离谱多次数的机会了。上一个还是张誉发 大家还是对老外盘主太宽容了
加密韋馱|Crypto V🇹🇭
3周前
加密韋馱|Crypto V🇹🇭
4周前
加密韋馱|Crypto V🇹🇭
1个月前
加密韋馱|Crypto V🇹🇭
1个月前
加密韋馱|Crypto V🇹🇭
1个月前
给眼热币股的朋友们科普一下这个我们7年前就玩剩下的搞法和最终的结局:币股互换、 2018年的时候,当年许子敬(火星人)和Sam Lee(目前被DOJ通缉)主导了一出上市公司和ICO项目的币股互换大戏:让当时融了1800万欧元的公链ICO项目Penta的新加坡主体,通过澳洲的一个private fund叫 First Growth Fund收购澳洲ASX上市的CCP Technologies(这名儿也真好) 收购的方式声称是通过PNT token来购买CCP Technologies的股权,并且获得了澳洲主管部门ASIC的批准,成为了CCP最大的股东之一 当然18年怎么可能真的拿币换股,实操层面其实就是找一家中国人办188类投资移民在澳洲搞的(你现在去google搜这个公司可以搜到几个老中中登在小办公室剪彩的照片),又恰好在ASX上市的公司。然后借First Growth的AFSL澳洲金融牌照,左手倒右手交易,合同大概率是现金+token warrant条款(这个当年ASIC不会管) 澳洲和Nasdaq一样,上市不是A股那种领导审批的过会制,而是注册制:只要盈利或者资产规模达到,就能上。 当时我办了7家这种,国内的“上市盘”把钱洗到自己兜里,花60-80万澳币上市,顺便又符合澳洲188类移民条件,给自己全家办移民 这样的好处是:CCP Tech有了股市可以发利好割一下当地华人股民(跟后来的傲立资本事件一样),而Penta在那个年代获得了一个不对称的重磅利好,从ICO投资者和交易所手上搞到了更多钱 结果当然是,几个月以后,Penta直接归零跑路。这个事情我相信18年那一拨的老韭菜多少都有印象 不要光看到冲COIN和CRCL的吃肉,没有见到其他币股挨打。注册制国家包括纳斯达克,绝大多数股票日均交易量之低,比不过Pump每天金了的CA 不信你们去看一下宣了开始买币的那些上市公司在官宣之前的交易量,再去看看比特小鹿、Amber、迦南耘智的日交易量 如果你没有A8体量,没有股市经验,一定要切记使用自己在玩合约和P小将上的经验,以小博大赚了就跑。你的水平超过99%的股民和小机构,但绝对玩不过股庄(香港西九龙写字楼里那些每年在深圳开好几个资金盘的) 当年的报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