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in
11小时前
怎么给一堆AI智能体(Agent)排班调度。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餐厅的后厨:光有好厨师(AI模型)不够,还得有个厉害的厨师长(调度系统)来协调谁做什么菜、按什么顺序做,才能不出乱子,高效出餐。 要想让多个AI智能体真正高效、可靠地协同工作,一个设计优良的调度系统是关键,它决定了整个AI应用的稳定性和能力上限。它不只是个简单的任务派发,而是一个需要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核心控制器。 1.调度系统核心要管好几件事: 任务队列与管理:活来了得接着,并排好优先级,不能丢。 资源分配:看哪个AI“厨师”现在闲着,有能力干这个活,就把任务派给它。 状态跟踪:得时刻知道每个任务进行到哪一步了?是正在做、做完了还是卡住了? 协调与路由:任务A的输出,要能准确地交给任务B当输入,让流程能串起来。 2.实现时会遇到的实际麻烦(坑)比如: AI干活慢又不确定:不像传统程序,AI生成内容要多久没个准数,还可能失败。 任务有“依赖”:任务B必须等任务A完成才能开始,调度器得处理好这种关系。 得“重试”和“处理错误”:某个AI搞砸了,不能整个流程就崩了,得能重新派活或者走备用方案。 “长期任务”不好管:有些任务要等很久(比如等人类回复),调度器要能把它挂起,之后还能接着管。 3.常用的解决工具比如: LangGraph:一个专门为构建这种有状态、多步骤的AI应用而设计的框架。 Celery 和 Redis:经典的任务队列和消息中间件组合,用来管理任务分发和状态。 原文:
sitin
12小时前
最近体验了 Wispr Flow(),对比了一下豆包的使用感受。两个产品各有优势: 豆包的优势 实时预览功能:这是豆包最大的亮点,用户体验非常舒适 语音识别和处理体验整体不错 豆包的不足 无法在微信中进行语音输入,使用场景受限 只作为输入工具,不会留存聊天数据 Wispr Flow 的优势 跨应用切换:可以在不同App之间无缝切换使用 移动端体验:手机端使用体验良好 数据同步功能:将所有AI聊天记录同步到统一APP中 语音识别精准:识别率甚至比豆包更高,基本不需要手动修改 内容分段处理:自动分段和内容处理做得很好 核心价值分析 内容留存的重要性 Wispr Flow 最大的价值在于内容留存和整合: 将与AI的所有对话内容统一保存 所有聊天记录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 适合自媒体工作者进行内容管理 对自媒体创作的意义 素材价值最大化:日常与AI的对话都能转化为创作素材 多平台分发:内容可以二次加工后分发到各大平台 突破单一场景限制:不再局限于微信群或单一交付场景 使用场景建议 适用情况 长内容创作:语音输入比打字更高效 素材收集:随时记录灵感和想法 移动办公:手机端随时操作很方便 内容管理:需要统一管理各平台AI对话记录 目前Wispr Flow提供半个月免费试用 (推荐链接:) 语音输入体验优秀,识别准确,内容管理功能解决了多平台分散的痛点 总之,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Wispr Flow 在内容留存和管理方面的价值可能比豆包更大。特别是需要将AI对话转化为创作素材的用户,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准备购买VIP版本,用于日常的内容素材准备和管理。
sitin
14小时前
一大早就有小伙伴来说,涛哥这个自己的进度太慢了,感觉有点焦虑。那这里给我们正在学习AI编程出海课程的同学总结一点我的思考经验: 1.目前的出海行业: ①关于技术难度:AI 编程(即利用 AI 工具辅助编程)已经大大降低了出海项目开发的技术难度。 ②关于支付体系:搭建面向海外用户的支付体系也变得更加简单,不再像以前那样必须注册国外公司。 ③关于账号问题:对于需要使用的海外服务账号(如 OpenAI 等),如果觉得官方付费有压力,解决方案是去海鲜市场(闲鱼)等平台购买,社群内也有渠道。 2.核心学习方法与工具: ①每日高强度提问:提出一个非常具体的学习指标——每天坚持向 AI(如 ChatGPT)提问 20~50 个问题,并承诺坚持 1 个月效果显著。 ②AI 作为第一解释器:遇到任何不懂的技术名词或概念,第一时间丢给 AI,让它用大白话解释,这是课程第一天就强调的方法。 ③打卡复盘:通过每日打卡(如知识星球)来复盘进度,将焦虑转化为可执行的动作。进步体现在具体的小任务上,例如: 做一个小网站 学一个小技巧 接入一个功能(如注册登录) 3.学习心态: 给大家说的一个事情就是咱们学的慢其实是常态,这个很正常,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 比如说咱们群里面有些同学就直接赚到钱了,但有些同学可能还在刚起步,我觉得这里面核心是要跟自己比,每天你在这个群里面有没有进步。 心态调整的建议: 只和自己比:进度慢是常态,核心是关注自己每天的进步。 专注执行:将焦虑转化为可执行的动作(Less is more)。 时间投入:建议投入两个月的时间专心做好这件事。 其实出海领域的天花板高、机会也贼多,每个人的变现路径和玩法都不同,大家可以多去挖掘一下。
sitin
1天前
阿里巴巴推出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 自主智能编程代理(Autonomous AI Programming Agent)Qoder。 它的核心理念超越了传统的代码补全工具(如 GitHub Copilot),旨在成为一个能够理解复杂需求、自主规划、执行并最终完成整个软件工程任务的AI智能体。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位由AI驱动的“虚拟软件工程师”,你只需要提出高级别的任务或需求,它就能独立完成从设计、编码、测试到调试的全过程。 AI编程工具 Qoder ,具备代码库语义搜索、架构洞察、持续记忆、动态模型路由等功能,支持自然语言任务委派与一键"维基化"代码库。 预览阶段全功能免费开放。传统编程工具只是帮你"写代码",Ooder 则像一个"读过你全部代码、记得你全部习惯、能跨系统替你干活”的资深同事。 核心功能和特点: 1.自主性与任务分解(Autonomy & Task Decomposition) 功能: 用户只需提供一个自然语言描述的高级任务(例如:“为一个电商网站创建一个用户登录系统”),Qoder 能够自动将该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子任务(如:设计数据库表、创建后端API、编写前端页面、实现安全验证等)。 特点: 这与需要开发者一步步写提示词的ChatGPT不同,Qoder 自己会做“规划”,体现了“智能体(Agent)”的核心能力。 2.多代理协作框架(Multi-Agent Collaboration) 功能: Qoder 的内部可能由多个 specialized 的“子智能体”组成,每个智能体负责不同的职责,例如: 架构师代理: 负责技术选型和系统设计。 编码代理: 负责编写代码。 测试代理: 负责编写单元测试、运行测试并检查代码覆盖率。 评审代理: 负责代码审查,检查代码质量、潜在bug和安全漏洞。 特点: 这些代理会相互协作、互相验证,模拟了一个微型开发团队的工作流程,从而生成更可靠、更健壮的程序。 3.工具使用与外部集成(Tool Usage & Integration) 功能: 作为一个真正的智能体,Qoder 应该能够调用外部工具,例如: 执行Shell命令来运行程序、安装依赖。 读写项目文件,在不同文件间交叉引用。 执行SQL查询来验证数据库操作。 调用API来获取数据或进行部署。 特点: 这使得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文本生成器,而是一个能够与现实软件开发环境交互的“行动者”。 4.持续学习与反馈循环(Continuous Learning & Feedback Loop) 功能: Qoder 能够运行它自己编写的代码。如果运行失败(遇到编译错误或运行时异常),它会自动分析错误信息(stack trace),进行调试并重新尝试修改代码,直到程序成功运行。 特点: 这种“试错-学习”的循环是智能体区别于简单代码生成器的关键,极大地提高了任务的成功率。 5.上下文感知与知识共享(Context Awareness) 功能: Qoder 在开发过程中会维护一个丰富的上下文,包括项目结构、已有代码、技术栈要求等,确保新生成的代码与现有项目完美融合,而不是生成孤立的、无法运行的代码片段。
sitin
3天前
哪里不对改哪里!全能图像编辑模型Qwen-lmage-Edit来啦 Qwen团队推出全能图像编辑模型Qwen-lmage-Edit。模型基于20B参数的Qwen-lmage模型进一步训练, 具备语义与外观双重编辑能力,支持中英文双语文字精准编辑,可实现原创P创作、视角转换、风格迁移、元素增删改等功能。 不仅能P图换风格,还能直接改图片里的字,而且修得又准又好,旨在让所有人都能轻松成为修图大师。 主要亮点和特性: 1.双重编辑能力: 语义编辑 (High-level):改变图片的整体风格、视角、角色形象(如IP创作),允许整张图片像素变化,但保持核心内容语义一致(例如,把真人变成吉卜力动画风格,或将一个物体旋转180度)。 外观编辑 (Low-level):对图片进行局部、精细的修改,要求图片其他部分完全不变(例如,删除图片里的一根头发丝、给衣服换颜色、添加一个带倒影的路牌)。 2.精准的文字编辑:这是它的一大杀手锏。模型能够直接理解和修改图片中的文字,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并且能尽力保持原有的字体、大小和风格。这对于修改海报、修正错误文字极其有用。 3.强大的性能:文章称,在多项公开测试中,该模型都达到了SOTA(当前最先进)的性能水平,是一个强大的基础模型。 4.链式编辑:文章展示了一个重要应用——可以通过多次、逐步的编辑指令,不断修正图片,直到达到完美效果(例如,逐步修正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错别字)。 目的是什么? 降低视觉内容创作(如IP设计、海报修改、照片修复、风格化创作)的技术门槛,让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指令就能完成复杂的图片编辑任务。
sitin
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