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Fang
1个月前
Daniel Fang
1个月前
Daniel Fang
1个月前
网上流传一份报告,是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博士,他牵头组织全国34个省的省级调查机构,对全国无家可归人口进行了摸底调查,内部汇总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5月。无家可归人口有2410万,从2020年到2025年这5年,无家可归的人口翻了5.3倍。形势非常严峻,恶化的速度非常快。 这个期间正好是经济由盛而衰的过程,反映了中国社会正在因为经济危机而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次摸底调查没有收录到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里。根据这次摸底调查,在2025年,无家可归的人群当中,33岁以下的人口占到61%,65岁以上的人口占到25%,在2020年正好反过来,65岁以上的人口占到69%,33岁以下的人口占到6%,反映中国无家可归人群呈现年轻化,幼儿化,这些人家庭状况各不相同,当中关联到的家庭有403万户,其中单身流浪的人群中98%有原生家庭,但是亲情背离在叠加,失业,经济窘迫,缺乏社会救助,所以这些人是被社会遗弃的庞大人群,这里面最突出的惨状,叫祖孙隔代相依,爷爷或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在街头流浪,捡垃圾为主要食物来源。在各个城市当中,一、二线城市无家可归人口最多,这些城市的城管驱赶他们。造成了二次伤害,这在现代国家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其他国家政府在面对无家可归的人群,他是歉疚的。 老百姓面对这些人是怜悯的,只有🀄️在面对无家可归的人群时是冷血和嫌弃的态度。蔡Q在担任BJ市委书记的时,曾清理低端人口,就是把有家庭的人变成无家可归的人。把🀄️的冷血态度放大到了极致。这些人的健康状况很差,饥饿、寒冷、霸凌、驱赶、性侵,严酷的现实经常发生死亡事件。 根据这次调查,中国无家可归的人数2410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72%,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个数据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其人数超过了台湾的人口总数,可知道凭啥TYTW。美国无家可归的人数77万,英国42.6万,法国30.7万,德国是25.8万,日本少于三千人,占人口占比是平均0.45%。 中国媒体还经常嘲笑西方国家。这数据显然是在打脸小康社会。在西方无家可归人数是变化的,基本上2~6个月,就会得到政府或社会组织的安置,安排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同时又会出现新的无家可归的人群,综合平均数据呢,在外面流浪通常不会超过13个月。 而中国无家可归的人群,面临的情况就让人绝望。刚前面讲到有祖孙俩流浪五年的案例屡见不鲜,流浪了5年,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机会非常渺茫。有些则流浪超过了10年。在西方就算无家可归,通常衣食无忧,医疗也没有问题,通常政府和社会组织会提供食物和衣物,能够保障他们生存,安置住房的时间通常会长一点,一年左右,但对于有小孩的家庭,安排住房的时间会更快。 而在中国,无家可归意味着衣食没有保障,既没有提供衣食的组织和机构,也没有为这些人提供回归正常生活的路径。政府甚至想都没想过这件事情。过去一年时间,中国一线城市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露宿者,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失业的农民工和城市白领。有一位中国的博主,6月份实地走访了深圳、广州、上海等中心城市,晚上立交桥下、地铁口还有广场成为露宿者临时栖身之所。博主发现,这些露宿者绝大多数都不是乞丐或者酒徒,通常是因为企业外迁、裁员而陷入困境的白领或者农民工。在深圳这种情况尤其普遍。罗湖广场外睡满了无无家可归的打工人,在福田中央商务区行人天桥下、地铁口、写字楼的后巷都能看到有人铺着纸壳子过夜。龙岗区的三河人才市场(三河大神)附近,从行人天桥往下看,满是席地而睡的打工人,因负担不起小旅馆每晚15块钱的床位费,在深圳东站外的行人天桥上,聚集着很多带着行李的求职者,白天试图找工作,晚上就在天桥上睡。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广州和上海,在广州,一些立交桥下面成为外卖员的过夜点,对他们来说,每个月1000多块的房租太贵了,他们宁愿在立交桥下铺个纸壳在上面睡觉,把省下的钱寄回家。 在上海通宵营业的麦当劳成为无家可归的临时庇护点,店员通常不会驱赶他们,默许他们在店内过夜。在北京主要的露宿点在火车站、火车站广场、广场地下通道、立交桥。和广州、深圳不一样,北京露宿者的人身份更复杂一点,有失业的白领,有农民工,有上访的外地人,有求职者,有破产的商贩。 有外地工人说在北京一旦失业,就租不到房子,因为有规定,业主不能租给没有工作的人。所以在北京一旦失业,就会陷入居无定所的困境,基本上情况就是这样子。所以这2410万也不都完全生活在桥洞、公园或者火车站。当中有很多人住在网吧、车上、有的靠打零工换临时住处,还有一部分人暂时有住的地方,但随时会失去庇护的地方,他们构成了城市的边缘人群,游离在统计数据以外,游离在社会制度和政治话语权之外。 这2410万是怎么形成的?调查报告没有显示,而我们分析是这样的,在中国的城市,其实一直有数量很庞大的底层流浪者,通常要么是农民工,要么是残障人员,要么是精神病患者,还有就是被家庭遗弃的老人和青少年。其实在中国的城市有很多这种人,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是中国社会无家可归的存量,只是一场经济危机,让这个存量被极大的放大。 2410万这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危机正在演变为一场社会危机,而其的核心就是这些社会群体,他们失去一切,工作、居所,当然包括尊严,成为MKS学说里面真正的无产者,根据M理论,这些无产者是社会制度的掘M人,当人数来到三四千万的时候,🀄️应该睡不着了,另外一部分新增加的的是什么人?中青年家庭破产的受害者,原因一点都不新鲜,房价下跌,收入下降,突然失业。看年龄分布,就知道,现在30岁以下的人群占到65%,也就是说这个群体,突然涌入了一大群33岁以下的年轻人,那意味着什么?说明中国城市里家庭破产的人数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些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穷人,他们通常受过高等教育,有过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就是这个背景,所以他们的坠落显得更有冲击力和代表性,在他们的心里面是满腔愤怒,他们会成为制度的掘M人。 这个群体的出现,揭示了目前中国经济的脆弱性,这数字也反映了中产梦想的破灭。2410万人无家可归,就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代价,具有相当的符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