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调查

【奔驰司机亮证逼迫让路 媒体:关键信息警方不能“视情况公布” 】近日,有广西网友反映称因为会车纠纷被一名开奔驰的女子威胁,亮证逼迫其倒车让路。该网友表示,该女子疑似公职人员,仅凭车牌就报出了他的家庭住址和姓氏。另据报道,事发后当地派出所民警来到该男子父母家中,打电话要求他删除视频,向奔驰女司机道歉。8月1日,媒体就此事咨询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此事正在调查,至于该女子是否公职人员,正在调查,会视情况公布。当事网友所发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引发关注,令人震惊的是,争执中女子竟以“拿证”来威胁,其同行的男子还准确报出网友的家庭住址和姓氏,这本能够对他人形成威慑、让人“退让”的证件,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证件?该行为背后,是否隐藏着滥用职权、炫耀特权的问题?在双方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一方突然报出另一方的个人信息,其意味不言而喻。涉事网友称,他看到该女子所说的证件,封面上有“行政”“执法”字样,所以怀疑对方是公职人员。如果说,真的是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人情关系,获取了他人的个人信息,那无疑是对权力的滥用;如果是通过其他非法途径获取,则涉嫌违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安全,触碰了公众的敏感神经。随着事件的发酵,派出所民警要求网友删除视频、向女司机道歉的行为,更是将争议推向了高潮。网友们的猜测和质疑声此起彼伏,纷纷质疑该女子是否“有身份”,民警执法是否公平公正;为什么只处理当事网友发视频的问题,却对女司机威胁他人的行为不予处理?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事件中诸多雾里看花,令人困惑的情节。如果事实不能得到澄清,无疑会影响公众对执法公信力的认知。由此可见,警方及时介入调查并通报结果,尤为重要。而调查的关键,就在于查明该女子是否是公职人员,以及她的同伴是否真的查询了当事网友的个人信息,用以作为威慑的筹码。公职人员作为公权力的执行者,其言行举止都应符合相应的行为规范,严格在法律和职权范围内行事。查明该女子的身份,以及她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途径,是判断其行为性质的关键,也是评估警方处理是否得当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地警方表示对于该女子是否是公职人员“会视情况公布”,这种说法显然难以满足公众的期待。若该女子确系公职人员,那么她的行为是否涉及滥用职权、违法违纪,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如果她不是公职人员,她所说的“拿证”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同行者又为何突然报出他人的个人信息,同样需要一个真相。所谓“视情况公布”的模糊承诺,只会让公众更为焦虑,让争议更加喧嚣。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19966910_121284943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DUSAkEEl#搜狐新闻
【评论| #9岁围棋少年坠亡 留下谜团,家暴父亲想要什么公道】5月19日,祖籍泉州、在杭州某家专业棋校学习,冲锋围棋职业段位的9岁少年朱宏鑫从10楼坠楼身亡。警方目前仍在调查,尚未定性朱宏鑫之死。在5月27日之前,自媒体报道的材料暗指一个可能:有着围棋天赋的朱宏鑫,是被他父亲朱松林的高压管教、棍棒教育逼死的。舆论的主要基调是愤恨不平,呼吁严办朱松林,为不幸的少年讨还公道。在警方未给出结论前,朱松林的公共形象已经崩溃和黑化,成为打走前妻、打死儿子的家暴恶男,受到一边倒的谴责。“天才围棋少年”被父逼死的叙事版本流行,使用这个谴责口径的视频铺天盖地。5月27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了这个故事的另一面。这个报道没有采访到朱宏鑫的生母,后者据说悲痛过度住院治疗,正配合警方调查。这篇报道采访了朱松林及其父母、朱松林家邻居、一起送孩子学棋的家长等,透过这些人的描述,呈现了一个“严父”而非残暴父亲的形象。在社交平台上,上观新闻的这个报道受到了相当广泛的批评,被认为是替朱松林洗白,媒体记者群里已经就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确实,这个报道中的朱松林形象得到了大幅度修正,虽然周围的人都证明他曾对孩子拳打脚踢,但解释却是“爱之深切”。朱松林在上观新闻的报道中说,“警方会还我公道的。”这一回应上了热搜,让相信少年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的网友难以接受。因此,围绕朱宏鑫死亡的真正原因,现在出现“自杀”与“意外”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尖锐对立,让整件事更加扑朔迷离。应当承认的是,目前关于坠楼现场的司法鉴定稀缺,不管是说孩子自杀还是死于意外,都是基于各色关系人陈述的自行解释。在利用确凿无疑的事实推导出自杀或意外的结论上,持相反意见的双方谁都无法说服谁。在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的平衡上,警方仍然掌握着最终的解释权。在推导朱松林家暴与朱宏鑫坠楼的因果关系上,单靠围观群众先入为主的推断是有难度的。截至目前,在没有权威证据的前提下,9岁少年死于家暴后的自杀,还是死于独处时的意外,似乎都能自圆其说。但刨除事实层面的模棱两可,朱松林与网友在讨还公道上,那倒是泾渭分明,不可调和的。朱松林想要的公道,应该是指警方认定儿子的死是意外,而与他的家暴行为无关。可网友想要的公道,有最高限度与最低限度之分。最高限度是朱松林为儿子的自杀承担刑事责任,最低限度则是他要为长年的家暴行为承担行政处罚,他没有资格扮演一个痛失爱子的悲伤父亲形象。朱松林能不能得到他想要的公道,完全取决于警方的调查,彻底排除自杀的可能,将朱宏鑫坠楼归在意外原因上。同时,网友想要的“公道”则要容易得多,朱松林对儿子的肉体摧残与高压管理有迹可循,不管它是不是朱宏鑫坠楼的直接诱因,惩罚都是顺理成章的。上观新闻勾沉少年坠楼事件的更多信息,其实也不是对“朱宏鑫自杀”假设的否定,他再怎么像多动症,或许坠楼前也“蹦蹦跳跳”,但谁真的见过一个早慧少年被摧毁、被压垮的内心世界呢?如果周边人的描述为真,婚姻失败、经济困窘的朱松林,在望子成龙的期待下,让儿子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压力,有什么理由讨要“公道”?又有什么“公道”能属于他? #洞见计划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93573638?serialId=07926f170efa153e75a0b1397c9fc7c4&showType=news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tTmlpStQ#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