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势

【工程治国VS法治治国】佛弗研究所青年学者王丹(此王非彼王)的新著《极速:中国利用工程打造未来的征途》(Breakneck: China’s Quest to Engineer the Future)近来受热捧。他上月在《纽时》发文称美国输给中国的原因在于党国是工程治国、效率高,而美国是法治治国、效率低。两个美国亲戚问我对此的看法,我不同意其工程治国论,写了以下的文字来商榷: 首先,美国并未在美中竞争中失败,王丹“美国输了”的结论为时尚早。虽然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美国至今仍在技术创新、金融体系、军事威慑力和制度软实力上保持着压倒性优势。美中两国制度根基不同,不应进行简单的线性对比。更重要的是,王丹在提出“美国输了”的判断时,并未提供可靠数据来支撑其论点。 第二,中国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是苏联共产模式和纳粹德国国家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继承与演化。这种体制并非源于纯粹的工程精神,而是依赖于精致的暴力专政机器、高度的权力与资源垄断,以及国家全民动员能力。它利用举国之力快速提升实力,以实现其称霸野心。其内核是体制驱动下的人海战术和持续的准战争动员。在中共建政后的前三十年,工程师在官僚体制中占比极小,但其军事经济实力仍在苏联帮助下迅速提升,充分说明了驱动力在于体制,而非技术官僚。 第三,尽管在开放后四十年中提拔了大量技术官僚,但“举国体制”的本质没有变化。这种所谓的“工程治国”,其本质是服务于政权永久统治的政治目标,而非纯粹的技术理性。在政治指令下,它要求牺牲一切——即便是瞎指挥,不合工程原则也必须执行。由此导致的拆了建、建了拆等现象,人为制造的巨大浪费不可计数,这是对真正工程精神的背离。 第四,相比之下,私有财产权是美国的立国之本,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实行三权分立与法律制衡,即便在涉及公共利益的“经济征用”时,也必须遵循合法程序并接受司法挑战,不能像中共党国那样为所欲为。自由经济而不是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干预能更有效的调配资源,进行颠覆性技术创新。尽管表面效率看起来较低,但在危机和紧急状态下,自由制度会展现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和韧性。二战期间,美国迅速成为“民主世界的军火库”,正是自由制度下灵活而高效的国家能力的体现,足以反驳美国效率低下的观点。当然,美国制度和政策也存在许多问题,但不是法治之过,而是背离了美国传统价值的政治精英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