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研究

4个月前
牛津大学:生活习惯和环境比基因更影响健康和衰老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基因在决定寿命长短和健康状况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基因组对寿命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在过去的200年里,全球人类的平均寿命几乎增长了一倍,然而人类基因组在这段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这表明非遗传的环境因素很可能在衰老和过早死亡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2025年2月19日,牛津大学的Cornelia M. van Duijn教授带领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团队以英国生物银行(UKB)中492,567名参与者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复杂而严谨的研究流程,系统地探究了环境暴露(exposome)和遗传因素对衰老和过早死亡的影响。 研究人员首先对全因死亡率进行了外暴露组分析,从众多环境因素中筛选出与过早死亡风险相关的因素。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他们进一步对这些因素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和筛选,排除了那些可能受到混杂因素影响的因素,最终确定了25个独立的环境暴露因素。这些因素涵盖了生活习惯、社会经济状况、个人特征等多个方面,其中吸烟、社会经济地位、体力活动和生活条件对死亡率和生物衰老的影响尤为显著。 研究发现,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能够解释17%的死亡风险,而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还不到2%。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它打破了人们以往对基因主导健康的认知。在确定的25个环境因素中,吸烟的危害最为突出,它不仅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极大地增加了过早死亡的风险。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由于生活条件差、医疗资源获取困难等原因,也面临着更高的死亡风险。而积极参与体力活动、拥有稳定的伴侣关系等则对健康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 不同的疾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像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直肠癌,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全因痴呆和黄斑变性等疾病,主要受到多基因风险的影响;而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以及肝脏和肾脏疾病等,环境暴露则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这项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制定预防和干预策略指明了方向。既然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对健康有着如此重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增加运动量、提高社会经济地位等,来降低过早死亡的风险,延缓衰老进程。未来,科学家们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因果模型研究,深入探究特定环境暴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5个月前
补钙可以降低直肠癌风险? 2025年1月8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百万女性研究中542778名参与者的97种饮食摄入情况,以及牛奶摄入量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等。在17年随访期间,记录了12251例结直肠癌患者。 研究显示,97种饮食因素中有17种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每天增加20克酒精(约2杯),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5%;每天增加300毫克钙(约1杯牛奶),风险降低17%。 此外,每天增加30克红肉或加工肉(约一片培根),风险增加8%;而牛奶、酸奶等富含钙的食物与结直肠癌风险呈负相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乳制品相关饮食与结直肠癌风险负相关,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饮食与钙有关。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还表明,基因预测的牛奶摄入量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每天增加200克牛奶,与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风险分别降低40%、40%、51%。 酒精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的机制可能是产生的乙醛有致突变性,会破坏DNA修复功能并增加致癌活性氧产生。钙的保护作用或许是因其能与结肠腔中的胆汁酸和游离脂肪酸结合,降低潜在致癌作用,也可能对结肠组织有直接作用,如促进结直肠上皮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凋亡及减少DNA氧化损伤等。 研究人员强调,该研究无法直接分析钙补充剂的影响,且参与者主要是欧洲血统,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人群,特别是乳糖不耐受人群如亚洲人。总之,该大型前瞻性研究表明乳制品和钙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同时也强调了减少酒精、红肉、加工肉摄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