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末世
关注
大宇
2周前
向所有人尤其是台湾朋友(毕竟直接可以看懂中文)推荐《灵笼》 《星际穿越》的硬核科幻、《盗梦空间》般的层层悬疑、《三体》的宏大想象、《冰与火之歌》般的史诗与宿命。 台湾朋友可以在在YOUTUBE可以直接看全集 S2片尾插曲歌词《颂赞》,基本上照着剧情来的,看完之后,歌声响起,简直麻了 不知是谁登上琴台 谱中命运还在徘徊 不知何时踏错节拍 灾祸骤起 汹涌袭来 方舟在苦海流转 人们在黑暗歧途走散 硝烟弥漫贪嗔痴如狂 地狱现人寰 牺牲是否值得被颂赞 颂赞 永恒如焚身的烈火 你困在时间的琥珀 故人尽散天地寂寒 碑文之上 刻满遗憾 满目疮痍埋哭喊 拼凑不出完整的答案 残躯化作烈焰风中散 余烬逝无还 牺牲是否值得被颂赞?
#灵笼
#台湾
#科幻
#末世
#牺牲
分享
评论 0
0
iPaul
3周前
《东北丧尸末世文》,百撕不得其姐……
#东北
#丧尸
#末世
#负面
#小说
分享
评论 0
0
howie.serious
1个月前
今天晚上7点,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匈牙利作家,《撒旦探戈》作者 拉斯洛·克拉兹纳霍尔凯(László Krasznahorkai),以表彰他"在末世恐惧中重申艺术的力量”。他的代表作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时长7小时(是的,你没看错) 绝望而诗意的力量,这正是克拉斯诺霍尔凯作品的精髓——他不回避黑暗和绝望,反而通过极致的文学形式来对抗虚无。这种选择比起那些更"易读"的作家,显示出诺贝尔文学奖还在坚持对文学严肃性和艺术性的追求。 《撒旦探戈》这部时长7小时的电影,7年前我加入待看清单,到现在都没有勇气试一下🤣。或许,2026年前有希望?下面,用500字费曼一下这次的作者: ===500字费曼=== 我们身处的世界,似乎总有一种缓慢崩塌的质感。它未必是好莱坞式的末日奇观,而更像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精神熵增——意义在流失,宏大叙事已然瓦解,个体在无尽的泥淖中打转。我们常常问,出路何在?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拉兹纳霍尔凯用他那迷宫般的作品回应了这个问题,但答案或许令人不安。他告诉我们,或许根本没有出路。因为末日不是一个遥远的、未来的事件,而是我们当下的生存形态。我们早已生活在废墟之上,每一个瞬间都是末日化的。这正是理解他作品的钥匙:他并非预言未来,而是诊断现在。 一旦接受这个前提,我们对“希望”的看法就会动摇。在克拉兹纳霍尔凯看来,希望往往是一种与未来捆绑在一起的幻觉,而未来从不降临。它诱使我们忍耐当下,以换取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明天。这种对希望的根本性质疑,解释了他笔下人物为何总是被困住,就像《撒旦探戈》那“六步向前,六步向后”的绝望舞步,看似前进,实则在宿命的循环中徒劳挣扎。 那么,在一个末日已然降临、希望纯属徒劳的世界里,艺术的力量又在何处?这正是克拉兹纳霍尔凯思想中最深刻的悖论,也是瑞典学院将诺奖授予他的理由:“于末日恐怖之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 他认为,艺术并不提供救赎。巴赫的音乐也无法根除我们的愚钝。然而,艺术创作与欣赏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抵抗。它是在混乱现实中,通过人类极度的专注、技艺和精神,强行建立起一个短暂的、脆弱的、但却具有“更高秩序”的结构。当一位修复师耗费心神去重现佛像的神圣微笑,当一位读者沉浸在他那令人窒息的长句所构筑的宇宙里,我们便短暂地触碰到了某种完美与神圣。 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抵抗,是对抗腐朽的力量。艺术的力量不在于它能“解决”末日,而在于它证明了,即使在末日之中,人类依然有能力创造出超越末日的东西。它是一声“呐喊”,是在一片虚无中顽固地寻找意义的行为本身。这或许就是我们唯一的答案:在缓慢崩塌的世界里,找到并投身于那个能让你全神贯注、创造秩序的瞬间。
#拉斯洛·克拉兹纳霍尔凯
#诺贝尔文学奖
#末世
#艺术的力量
#《撒旦探戈》
分享
评论 0
0
真善忍者也
2个月前
末世之中最真实最正的法。🙏
#末世
#正能量
#信仰
#希望
#精神力量
分享
评论 0
0
小芸
3个月前
末世乱象,尼姑培训产业化?
#末世
#乱象
#尼姑
#培训产业化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