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

Daisy
2周前
在美国开厂创业, 你必须要知道的3个原则. 1. 在美国如果你不是资金雄厚,不是有高科技高门槛垄断技术,不要逞强搞大规模搞高大上,只做小而美公司,否则没有大资金你比同行死得快. 我们以前一个工厂的时候最高峰时上到了18-20个全职雇员,那一年我们做的比任何一年的案子都多,几乎也是加班加点干,营业额也是最高的,但是你猜最后怎么着了?年底结算不但没挣钱还亏了20万😂 人多效率不高,周边成本保险税费翻倍上涨,当年算下来只赢了面子,因为说出去,你跟客户说,你在美国雇了20个全职工人,那代表你有实力啊. 接单会容易一些,因为雇员永远是检验美国小企业实力的因素之一. 当然我们现在总人数也25-26个,但我现在拆分到了5个工厂,每个工厂人数少了但是效率提升了,周边成本反而降低了,这就是我在美国创业12年花了很多冤枉钱得到的宝贵经验,分享给你😄; 2.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比一味埋头苦干发展更快,没找到模式前,我累死累活拼了10年才做成功一个工厂,很多时候费了一年时间好不容易培训出了行业优秀技术人才,人家学会了技能立马走人,要不自己创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要不找到更好的老美公司去了. 找到合适我们自己的模式后,没有一个我们希望留下的技术骨干离开,工厂数量也是2年内开到了5个,后面我们还会有计划在芝加哥和纽约再开两个,就看厂长和主管什么时候能培训出来; 3. 舍得分钱给合作伙伴,当然我以前其实也舍得分钱,我对待员工与合作伙伴的心没变过,奈何我自己兜里没钱,有心无力,那个时候我自己都是左手领完工资右手就把钱又转回到公司去. 想给大家多一点我都给不起. 现在我也没有多少钱,但是好在模式找对了,让优秀的伙伴看到了跟着我干有希望,虽然也辛苦,但厂长和主管确确实实能拿到比去外面打工更好的收益. 而且自己就是工厂的主人,以后收益只会一年比一年好,最关键是有希望,模式透明,大家都能看见自己未来的方向,这样一来,大家很齐心也很团结,加上我们10多年打下来的客户口碑,只要你专注把质量和服务做好,那这个事业肯定能做起来😄
Eason Mao☢
4个月前
以小见大,什么叫产业链:一只十几元的烤鸭,是美国无法翻越的高山 十几元的烤鸭,出厂批发价实际才2、3元一只,鸭产业发达的地方,甚至还不到2元一只。但一只2斤半,对应至少4斤饲料,这么低的价格连饲料钱都不够。 之所以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是因为围绕这一只鸭子建立了一条非常长的产业链,形成了非常庞大而又完善的产业循环。 每一个环节都在产生利润,到了最后变成烤鸭,自然就可以十几元一整套了。 这类烤鸭用的鸭子,饲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鸭绒。取得鸭绒后,剩下的白条鸭还要进行进一步精细处理,要摘出鸭舌、鸭脖、鸭肝、鸭心、鸭肠甚至是鸭血,这些都能卖出比鸭肉更高的价格,需求量非常大,最后剩下的白条鸭卖个两三块钱就够了,可谓“买椟还珠”。 这就是中国制造的高山,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要么本土市场不够大、内部过于分裂形不成统一大市场,要么技术不足、产业欠缺形不成完整产业链,再要么历史太短没有非常多元的饮食文化等,总之种种原因叠加,就导致全球任何国家都达不到中国物尽其用的水平,这就决定了全球任何国家的制造业都不可能达到中国的效率。 制造业一看高、二看广,高是技术先进程度,广则体现在规模和效率,前者很光鲜,但后者才是根本。因为只要一个市场足够大、竞争足够激烈,为了取得竞争的胜利,一定会催生技术、模式不断创新,这就是制造一线才是创新源泉的道理,这一进程只要不被打断,一定会最终突破到先进、高端领域。 类似一只烤鸭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