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情绪操控
关注
Morris
6天前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现代的监狱里,一个数字时代的监狱里。每个人都被加上隐形的锁链,由算法悄无声息地铸就,它低语着告诉你,应该如何赚钱(永追那30元的天花板),如何生活(在种草与内卷间徘徊),如何愤怒(在回音壁中放大对立的回音),如何被伤(恐惧茧房里层层叠加的焦虑),如何站队(标签分明,异见永不见天日),如何放弃(均值回归的温柔陷阱),如何继续努力(即时反馈的多巴胺诱饵),如何遗忘(围墙越高,越觉自由)。这些锁链不是铁铸,而是数据之网,温柔却牢不可破,编织出无数平行牢笼,让我们自以为在奔跑,实则在原地打转。 为什么滴滴司机或骑手无论如何努力,每小时收入稳定在约30元等最低均值。 算法:动态定价与供需匹配。 目的:平台通过实时调整订单分配、补贴和抽成,确保抽成率稳定(20-25%)并最大化GMV;同时,通过收入均值回归分层“蓝领”劳动者,稀释不满情绪,维持底层就业稳定,避免大规模失业潮。 为什么直播电商商家投产比无限接近1.5,平均毛利不到10%。 算法:付费流量竞价与ROI优化。 目的:平台基于同行出价捕获广告费(占GMV15%以上),刺激持续推广以固化流量垄断;同时,通过利润压缩制造小商家内卷,锁定中低阶层创业于低端竞争,防范经济不满向集体抗议扩散。 为什么男女吵架视频评论区,女性看不到3.2万赞的男性观点,男性看不到6000赞的女性观点。 算法:协同过滤与情感分析过滤。 目的:平台制造“回音壁”提升互动率25%和广告曝光,增强用户黏性与时长变现;同时,通过性别分流放大对立情绪,分散家庭/社会矛盾焦点,防止跨群体联盟形成威胁。 为什么某些商品仅针对手机价>5000元苹果用户、一二线城市、31-40岁高客单女性可见。 算法:多维用户标签匹配。 目的:平台精准投放高ARPU人群,提升LTV 3倍以上并优化高端广告效率;同时,通过消费分层固化中产女性“高客”标签,强化阶层认同感,缓冲城乡/贫富差距引发的社会张力。 为什么挤地铁时(陀螺仪/GPS/WiFi检测),推荐种草产品而非立即成交品。 算法:边缘计算与上下文感知。 目的:平台实时预判碎片注意力,避免低转化,转向种草提升后续复购20%和整体GMV;同时,通过场景化推送安抚通勤劳工的即时不满,引导消费逃避现实压力,维持城市流动人口的心理稳定。 为什么平台起步通过补贴(如拼多多百亿补贴)或流量造神(如抖音直播挂流量)打心智与标签。 算法:心智教育与初始标签构建。 目的:平台积累>1000维双标签库,奠基精准推荐并数据资产化,教育低价心智以垄断流量;同时,通过补贴分层低端用户,植入“机会均等”幻觉,缓和阶层流动受阻的怨恨。 为什么DSR评价体系初期可被商家操作(如刷好评)。 算法:评价动态评分与异常检测。 目的:平台用AI检测刷单(IP相似率>80%降权)构建可靠标签,维护电商信任生态以稳定交易量;同时,通过可控操纵期安抚小商家不满,后期严管强化规则服从,防范地下经济泛滥。 为什么同款/价格/付费三大标签+同行竞价,让商家价格与利润回归平均。 算法:影子定价与零和游戏模拟。 目的:平台隐形调节曝光与扣费,确保总抽成稳定并压缩超额利润,维持竞争均衡以吸纳更多参与者;同时,通过均值回归制造“公平竞争”假象,锁定中产创业于价格战,抑制垄断野心和社会重组。 为什么算法通过直播赛马、停留时长、互动指标(如灯牌、小黄车GTM)或短视频完播率“眷顾与肯定”用户/主播。 算法:强化学习与即时反馈循环。 目的:平台刺激UGC与互动(完播率升>60%),多巴胺驱动上瘾以免费内容+广告变现;同时,通过即时肯定分层情绪满足,转化个体野心为平台忠诚,防范集体不满转向线下行动。 为什么A监狱用户听闻恐怖新闻、黑幕爆料等问题。 算法:恐惧情绪放大与负反馈过滤。 目的:平台捕捉焦虑标签推送高停留内容(点击率>40%),精准推保险广告以变现恐惧;同时,通过茧房隔离放大个人焦虑,分散对系统性不公的集体愤怒,维持底层稳定。 为什么B监狱用户沉浸美食、音乐、电影等开心事。 算法:享乐路径优化与碎片时间感知。 目的:平台在碎片场景推高完播内容(留存>70%),驱动impulse buy(加购率20%)以峰值GMV;同时,通过享乐泡泡安抚中产白领压力,强化消费主义逃避,缓冲阶层下滑的潜在动荡。 为什么C监狱用户看到未来发展前景特别好(如AI机遇)。 算法:成长励志平衡与探索-利用。 目的:平台80%正能量推送高LTV用户,转化付费课程15%以固化教育变现链;同时,通过鸡汤固化乐观偏见,引导职场新人接受阶层天花板,防止“躺平”思潮扩散。 为什么D监狱用户听到红歌、强大新闻、外界衰败。 算法:集体情绪触发与热点绑定。 目的:平台在高峰期点赞率>50%,推国货电商以销量+意识形态双变现;同时,通过爱国叙事强化中老年忠诚,转移对国内衰败的注意力,维护整体社会凝聚。 为什么E监狱性别对立,互斥极端观点放大。 算法:回音壁制造与异见降权。 目的:平台情感过滤提升辩论流量(互动升25%),加剧极化但锁留存以广告收益;同时,通过对立分流消耗家庭能量,防范性别议题演变为更广的社会运动。 为什么F监狱灵活就业者(如司机/主播)陷入生存内卷,收入/利润固定。 算法:供给-需求均值回归与 burnout 阈值检测。 目的:平台限流低质努力(在线>4小时效率降30%),推付费工具以捕获2亿人价值;同时,通过内卷设计锁定底层劳动力于碎片就业,稀释失业不满,维持劳动力市场稳定。 所以,你知道了吗?
#算法监狱
#数字控制
#平台垄断
#阶层固化
#情绪操控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周前
在纷繁复杂、信息混乱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容易被情绪、立场和舆论牵着走,缺乏稳定的价值判断基础。许多人在讨论是非时,以为自己在谈道理,实际上只是被情绪和立场操控。当一个人没有清晰的价值基准,他的“立场”就不再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而是被外界舆论、权力叙事或群体情绪所左右。真正的理性判断需要有稳定的价值锚点——如法治、契约、自由、公平、公正、公开。这些原则提供了判断是非的尺度,使我们能在面对复杂情境和舆论反转时,不至于随风摇摆。没有价值观锚点的人,容易被表象、情绪或权威人物影响;而有了明确的价值基准,就能在真假难辨、情绪喧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清醒——不因为喜欢谁而盲从,也不因为讨厌谁而失去判断力。最终,一个成熟的公民,不是看他拥有什么立场,而是看他能否在各种立场和叙事中,坚持以稳定的价值原则来校准自己的判断。是非的根本,不在情绪的起伏,而在对原则的坚守。
#价值判断
#情绪操控
#理性判断
#价值基准
#原则坚守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2个月前
一场政治刺杀案后的狂欢;保守派活动人士Charlie Kirk遇刺事件;极端政治把一些平常看着还算正常的人变成鬼;左派右派,谁在摁下你的情绪按钮?Stephen King为什么道歉?
#政治刺杀
#charlie kirk
#极端政治
#情绪操控
#Stephen King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2个月前
别人是怎么知道你好欺负的?服从性测试,没有任何理由的指挥你做一些事情,接个水的东西之类的。服从性高就继续升级,在与你协作或交流时,故意给你模糊的指令,看你是否超额完成或主动承担不是你的那部分。虚构别人对你的负面看法,观察你的情绪反应,如果你表现到惶恐紧张,以后就可以用不高兴来拿捏你,稍微给你一些小恩小惠,看你会不会因为亏欠感放弃原则。
#职场PUA
#服从性测试
#模糊指令
#情绪操控
#好欺负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8个月前
【以更大的谎言覆盖谎言,以更大的危机碾压危机。】这是川普僭主政体危机公关的核心理念。川普邪恶政权的治理风格,仿佛一场由真实阴谋、虚假谎言、荒谬政策和极端手段交织而成的闹剧。没完没了,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这种方法依赖于信息的极端膨胀和情绪的极端撕裂。当一个谎言即将破产时,川普往往并不急于辩护,而是投下一个更骇人、更具煽动力的全新谎言,以此吸引舆论的重新聚焦,重置议题设置。于是,真相被淹没在连续不断的喧嚣和纷争中,公众对事实的认知在疲惫和混乱中逐渐瓦解。 其次,这种策略中,“危机碾压危机”是一种政治生存的工具。面对质疑、丑闻或政策失败时,川普常常制造更剧烈、更具冲突性的议题或行动转移视线。无论是外交上的极限施压,还是国内政策中的强硬姿态,都被用作某种“情势升级”的手段,使公众的注意力从原有危机转向更紧迫、更具戏剧性的事态,从而实现危机管理中的“以攻为守”。 这一策略背后的本质,是一种对现实的操控和对理性的消解。当政治话语被极化情绪和持续冲突主导,真相和责任变得模糊不清。僭主政体不再依赖合法性或治理能力,而是凭借持续制造危机来强化个人权威。正如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所言,“现代僭主不需要赢得信任,只需要让人民失去对真相的判断力。” 因此,川普的危机公关策略并非性质所致,而是一种刻意安排的系统性方法。这是一场对公共理性的消耗战,也是一个通过混乱稳固权力的政治实验。这种策略或许在短期内有效,却以民主基础和社会信任为代价,将政治带入后真相和极端化的深渊。
#川普
#谎言政治
#危机管理
#信息操控
#政权治理
#舆论策略
#政治闹剧
#情绪操控
#极端手段
#议题设置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