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家庭领导力
关注
佛瑞德里希4th😷
1个月前
古代男性可以成为儿子的主要教育者,可以做整个家庭团队的“头部”,是因为在古代,“丧偶式育儿”这种现象十分罕见。 以传统农/牧/渔业为主要谋生方式的古代家庭,通常子承父业,儿子在成长过程中很早就与父亲一同工作,因此即使母亲不识字不读书没有接受过传承者教育,无法承担“教子”之任,也不要紧。 但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令父亲再难把年幼的儿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难有大量时间与儿子共处,难以在大事小情上手把手的教导,难以通过长期紧密合作与儿子建立强固的情感联系和教学关系。 “丧偶式育儿”变得普遍,这是男人和女人都深感无奈的现实。 母亲,作为和孩子相处时间更长的抚养者,因此不能没有在家庭中向儿女传递文化基因的能力。 她已是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已不再象古代家庭里的女性那样可以不识字不读书,只喂养孩子的肉身,对孩子的心灵成长不承担责任或只承担次要责任。 甚至在现代社会,在许多男性并没有“传承者”能力、“传承者”意识,只生孩子却不养孩子,或是只生养孩子的肉体,不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的情况下,在无数事实上“没有头”的家庭里,女性只能是家庭团队的领导者,虽然她从来没有接受过关于领导力的培训。 现代社会,是一个正面临传承危机的社会。 这危机既在于传承本身需要修复完善,需要依据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调整,也在于“传承者”这一概念的缺位和事实上的“人手不足”。 为人父母,实际上的定义,应该是“做合格的传承者”。 生儿育女,实际上的定义,应该是“培养出下一代合格的传承者”。 结婚,应该是“组建传承团队”。 而在男性明显已无法独自承担的情况下,女性,显然也必须准备好,去成为家庭团队的领导者,成为向孩子传递传承相关文化基因的责任人。 为了传承的延续,女性在现代必须接受教育,必须成为文化基因的载体,必须接受领导力训练。 否则她要如何在现代社会,在独自育儿的场景中,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许多懦弱的男性害怕女性接受教育,害怕女性在接受教育,变得更聪明更强大后就“不伏管”了。 为了让自己永远占据家庭团队的领导者地位,为了使自己的男性尊严不受挑战,他们决定阉割女性,弱化女性,让女性保持精神上蒙昧不化的状态。 他们自己不是合格的“头部”,但他们宁可让整个家庭团队长期处于“无头苍蝇”状态也不愿意让女性成为有思想有自由意志的存在。 他们的这种想法、做法令他们族群中的一半人口只能处于“非传承者”的状态,而剩下的一半人口,男性们,自己又因种种原因,尤其是在父子无法同场工作日夕相处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普及后,在“丧偶式育儿”常态化后,没能成为合格的传承者,没能培养出具备领导力也具备合格传承者能力的儿子,于是他们的传承一代代遗失,一代代弱化。这样的族群将成为公认的弱者,最终在传承竞择中被淘汰。 要改变这一切,想延续下去的族群都需要让女性也成为传承者,意欲重振传承的族群不能把50%的人力资源白白浪费掉。 但做法不是告诉女性,仅因为你是女性,你生理性别为女,你能生育,你就是家庭的“头部”,而是让女性接受足以令她成为合格传承者的全套教育,接受激发其领导力和创造力的培训。 是让女性懂得怎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多人都误读了传承,哪怕是他自己所在的传承。 就象很多人以为“传宗接代”就是生儿子,生不管多么糟糕多么败家的儿子,生携带Y染色体,能传递Y染色体的生物个体。 但真正的传承是什么? 是让下一代成为更优秀的传承者,成为在传承竞择中能助自己的传承取得胜利的观念体系——是让下一代成为更理想的人,虽然这“理想”的内容往往有着时代局限和族群文化特色。 传承,是一整套观念体系,一整套文化基因。 是一整套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创建部落、维护部落、壮大部落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创建家庭、壮大家族、营建社区、最终安邦定国的知识。 谁能掌握这知识,谁能把这套知识一代代传递下去,谁就是传承者。 谁不能,谁就是传承意义上的无效人口。 传承,是关于人类该怎样延续文明的知识,是关于如何培养有能力延续文明的后代的观念体系,也是可以具体操作的行为模式,行动方案。 为了文明的延续,到了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责任把目光转向传承,把注意力放到“怎样成为一个理想的人”和“怎样培养出理想的人”上。 并且先用自己练手。 先完善自身,让自己成长蜕变为一个合格的传承者。 不论你是男是女,你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 要深思自己肩上有哪些责任,为了担起责任你又该有哪些能力。
#女性教育
#传承危机
#丧偶式育儿
#家庭领导力
#合格传承者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1个月前
再说说传承吧。 在几乎所有古老传承里,被当成传承者来培养的性别,都是男性。 基督教称“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中国传统认为男子是一家之主,是一家的顶梁柱。 假如你把一个小家庭看成一个肩负传承使命的小小团队,男性,总是被默认为团队的首脑,儿子,总能得到全家的资源倾注。 但例外也是存在的,在中国古代,不乏有未能生出儿子但生了女儿的家族为“传宗接代”让女儿招赘夫婿,让生理为女性的后代扮演传承过程中的主导角色,成为一家之主,握掌家之权。 另外一种就是“女户”,家无男丁者,只能以女性为户主,通常是由寡妇、长姐带着其余家人艰难过活。 毕竟只要有家庭,有协作求生的团队,这团队就需要有首领。虽然绝大多数传统文化都倾向于让男性成为首领,但成为首领的前提条件并不是生理性别为男。 而是具备带领这个小团队共同生存下去的能力。 所以真正的传承是什么? 物竞天择,强存弱亡,从远古走来的人类部落和各大小家族并没有今天这些福利制度的保障,在漫长的匮乏时代,在各传承谱系的生存竞争中,只有胜者才能延续。 只有能持续培养出下一代传承者的传承才能延绵不绝直到今天。 传承的关键,传承的核心,是培养出传承者。 而成为传承者的关键,是在获得培养,获得资源倾注后,拥有创建和领导属于自己的传承团队的能力。 是接受上一代家主培养后,有能力成为下一代家主。 从传承的角度看,你必须是因为有足够的能力,有资格成为一个家庭的“头部”,才能成为一家之主,你必须具备“修身”、“齐家”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在传统中国社会里受人尊重的家长——仅仅生理性别为男,是不够的。 真正的传承,能率领着自己的小小部落击败其他部落的传承,是领导力的传承,是能源源不断培养出下一代领导者的传承,是关于族群构建和族群竞择的知识的传承,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而不是单纯生理层面的Y染色体的传承。 是的,在绝大多数种类的文化传统中,男性都是家庭中的主导者,是传承小团队的首领,而男孩,则作为下一代家主,从小被往这个方向培养教育。 但家主是凭他的上半身做家主的,不是凭他的下半身做家主的。是凭他接受培养后获得的能力做家主的,不是凭他的生理性别做家主的。 所以,“子不教,父之过”。 不去教育培养儿子的父亲是失职的父亲,是不合格的传承者。 而能把儿子培养成合格未来家主的女性得到称颂,她们母行父职不但不会被指责为僭越,还会被赞美为贤母。 你需要从传承的角度去理解传统,而不是从性别压迫的角度去理解传统,才能看清许多古老传统的真义。 古老传统,都是在匮乏时代形成的。 在匮乏时代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暴力,杀戮的能力,是族群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而匮乏,极高的婴儿夭折率,又使得族群无法向每个孩子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只能向部分“种子选手”进行资源倾斜。 因此掌握暴力的男性,不需要因生育哺乳承受巨大健康风险的男性,会成为多数部落选择的传承性别,会被当成未来的“头部”培养。 但部落培养的,是“头部”。 不是“裆部”。 太多人没有看清传承的真义,没有意识到文化基因的传承重于生物基因的传承这一真相了。 太多人把单纯的生育当成传承,把生儿子,生Y染色体,把竭力让一代“裆部”生下另一代“裆部”当成传承本身了。 结果是,他们失落了“头部”的传承。 有多少生理为男的人类,并不具备成为传承者的能力? 有多少身怀Y染色体的人类,并不具备组建传承团队,带领这小小团队培养出合格的下一代传承者的能力? 有多少男人只携带了全副生物基因而没有携带完整的文化基因? 这些人承受着关于“传承”的压力。 我是怜悯他们的,因为承受着压力的他们,其实并没有得到过关于“传承”,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家庭里的“头部”的培养。 以中国古代的传承论,今天有多少人还知道,要怎样做,才能让一个男人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旧传承本来就不完善,本来就不适应现代社会提出的许多新要求,但放眼中华沦陷区数以亿计的男性,有几人得到了大致完整的旧传承? 真拿出古代的标准衡量,这些人是合格的男人吗?是合格的传承者吗?是合格的丈夫、合格的父亲吗? 是的,他们可以抱怨说现在的女人“也不合格”,现在的女性不够贤惠。 但在完整的传承里,择妻,教妻,为组建团队选择合适的伙伴,向伙伴提供恰当的培训,也是一家之主的责任。 就象在一个新创业的公司里,招聘和培训第一批员工首先是老板的责任。 在我看来,当今世界面临的并不是生育危机,而是传承危机。 传承危机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旧传承的失落,是对传承本身的不重视和误读;二,则是旧传承在新时代需要调整和重构的适应性危机。 这是文明真正的危机。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到培养下一代传承者的重要性,需要重拾培养传承者的能力,需要学会为我们今天享受的文明成果培养传承者,培养新一代传承团队的领导者。 我们需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需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能成为家庭的“头部”。 如果儿子不行,那就女儿。 但我们不能让下一代人里没有领导者。
#传承
#家庭领导力
#文化基因
#性别角色
#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