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8个月前
叶子龙是主席的五大秘书之一,是秘书室机要室主任。他那时经常打着主席的旗号,用主席的名义搞女人,他要搞哪个女人,就对人家说“毛主席要找你谈谈话”, 把人家女的骗走。这是李银桥告诉我的,是不是这样,我不清楚,但根据当时的各种事情来看,我相信李银桥没有瞎说。后来是一件偶然事件把他的那些事 情都暴露 出来了。他的机要室调来一个很美丽的女孩,他就占为己有。他私自调车,也没有请假,把女孩带到天津去偷偷过两天,回来的时候车坏在路上,他要路过的卡车拉 他,又不敢说自己是中央的人。中央找他送文件,找不到人,查车队用车记录,他调车走了,说是去天津送文件。中央电话打到天津,天津说叶子龙没有来送文件。 叶子龙是主席机要室的主任,失踪了。这事就大了。是不是国民党特务干的?中央和天津那边就都警惕起来,天津那边就派出大量警力,从天津搜索到北京这边来, 结果在一个路口发现一辆坏车,一个司机,另外一男一女共三个人。经核实就是叶子龙他们。他没有送文件,女孩子出去也没有任务,事情就这么败露了。后来主席 要求整他的风,其他人揭发,就整出了叶子龙很多男女方面的事情。主席对这些事当然是很不高兴的,就把叶子龙冷在一旁了,有事情都不大找他,而是找李银桥、 徐业夫。 叶子龙还曾偷卖一架蔡斯高级相机,那是一个外宾送给主席的礼品,主席又不拍照,就叫叶子龙送给新华社,叶子龙没有送给新华社,而是把它拿出去卖给了拍卖 行。那个时候,拍卖行的手续登记是很严格的,谁也不能用假身份。一位很有名的高级摄影家看上了这款相机,或许他以为主人也是一位摄影家,可以交流,就查主 人是谁,结果查到是中央办公厅机要室的叶子龙。叶子龙不是摄影家,怎么会有这么高档的相机?他把这事反映到杨尚昆那里。杨尚昆是很有名的“二十八个半”之 一,叶子龙却从来都不把杨尚昆放在眼里,杨尚昆就利用这个机会搞叶子龙的名堂。 这个叶子龙也真是不检点到极点,1962 年开春,毛主席派他带人到河南信阳调查那里的饿死人情况。他去了,调查工作是敷衍塞责,大吃大喝却是每场必到,更加恶劣的是,一到晚上他就兴致勃勃,找姑 娘,开舞会,不亦乐乎。这些情况林克反映给主席了,主席就再也不能容忍了。叶子龙光是搞女人,还只是一个生活作风问题,他也没有强迫人家,都是人家自愿。 而在信阳搞的那些事情则是很典型的官僚主义特殊化,是大问题了;把公家的东西拿出去卖钱,则属于严重的贪污行为,在当时也是大问题,若是一般人最起码是要 给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甚至被拘留起来的。但他毕竟是长征干部,老资格,主席又很念旧情的,就只是把他从身边调离了事。叶子龙也有回忆录出版,他光写别 人怎么怎么,可他自己的这些事一样都不提。现在还有人说叶子龙 1962 年被调离机要室是受到迫害,这哪里是迫害?要说迫害,那就是杨尚昆迫害他。叶子龙从来不把杨尚昆放在眼里,这次事情犯大了,被主席赶出机要室,他去找中办 杨尚昆,想某个北京市委的副书记或者某个部委部长的位子,杨尚昆一面当面应着,一面转过脸就骂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结果给他弄了一个北京轻工业局的副 局长。叶子龙嫌官小了,杨尚昆就说,没有处理你就不错了,你还嫌官小。要说谁迫害叶子龙,那就是杨尚昆,没有别人。 ---摘自《戚本禹回忆录》
中国遭遇史上最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近日,网络安全研究团队Cybernews最新发现,一个未设密码的631GB数据库公开暴露了逾40亿条记录,涉及数亿中国用户的财务数据、微信及支付宝信息等敏感个人资料。研究人员指出,该数据库包含16个按数据类型命名的数据集,其中"wechatid_db"(8.05亿条)疑似源自微信,"address_db"(7.8亿条)含详细住址信息,"bank"(6.3亿条)则包含银行卡号、姓名、手机号等金融数据。尤为严峻的是,攻击者通过交叉比对不同数据集可精准获取用户居住地址、消费习惯及资产状况。 “此次泄漏的数据量巨大且类型多样,表明这很可能是一个集中聚合点,可能用于监视、分析或数据丰富目的。” 研究团队认为,数据类型的庞杂性表明该数据库可能作为中央聚合点,用于监控、用户画像或数据商业化目的。其中,"三要素校验"数据集(6.1亿条)含身份证号与手机号对应关系,"zfbkt_db"(3亿条)则包含支付宝卡证令牌信息,结合另一2000万条支付宝财务记录,足以引发账户盗用和身份盗窃风险。此外,9个次级数据集还涵盖赌博记录、车辆登记、就业信息等353万条零散数据,其中一个标为"tw_db"的集合疑似涉及台湾地区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团队发现后数据库迅速下线,但未发现任何标识归属的元数据。研究人员强调,受影响用户缺乏直接维权渠道。此次事件打破了此前微博/滴滴15亿条、iPhone用户6200万条等泄露纪录,成为已知最大单一来源的中国公民数据泄露案例。
Li
3个月前
$LI 安全教育🚨 如何所谓的对抗 Telegram 实名监控系统(用逻辑和行动破解恐慌) 根据南华早报披露,第12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公安三所展示了对 7000 万个中国手机号注册 TG 账号的监测系统。 🧵下面是 $LI 社区的破解思路,一条条讲,学会就是无敌。 1️⃣不要用 +86 手机号注册 TG,购买成品外国TG 实名手机号 = 完全暴露的身份锚点 正确做法: ✔ 使用匿名虚拟号注册 ✔ 成品TG号市场价约 2 美元,可用加密货币购买(USDT) $LI 社区会给活跃但是不会用加密货币的成员提供匿名tg和推特账户,如果你能学会使用加密货币,你可以在墙外自信的购买大多数服务和商品。 2️⃣注册后立刻做这三件事: 1.换头像、ID、昵称,不要用墙内社媒使用过的任何内容 2.开启 2FA(Settings → Privacy and Security → Two-Step Verification) 3.设置一个在国内从未使用过的强随机密码 示例:LIvXyWhUwRt3zmZb!e8i 3️⃣专号专用,杜绝关联行为画像 不要用同一个TG号同时加入不同性质的群(技术群 + 建政群 + 闲聊群 = 画像完成) ✅ 每个账号只做一种事 ❌ 不要用“建政账号”加朋友或加入其他兴趣群 ❌ 不要在多个群之间“人设复用” 💡 使用“翻墙身份容器”思维:每个账号 = 独立人格 + 独立环境 4️⃣最后一层防线:警惕钓鱼 🚫 永远不要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 🚫 永远不要扫描私聊发来的二维码(多数为定位追踪器) 遇到陌生人私聊,不要互动,直接拉黑 ⚙ 设置“禁止陌生人私聊”、“禁止被拉群” 📌 最后的底线不是技术,是习惯和纪律 匿名不是一次设置,而是长期的操作规矩。 如果你认同这些,建议保存这条推文作为行为准则。 📤 分享给需要的人。 评论区有 $LI 社区的安全教学,首先建立一个可靠的安全思维,从思考自己的身份容器开始。 #Telegram #匿名 #反监控 #隐私安全 #墙外生存指南
请读《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要不是几天前一位网友在推特上无意中提起,我还不知道《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这本书在国内早就成了禁书。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本来是一部学术著作,属于“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由北京的三联书店于2002年出版,印数只有7000册。殊不知发行时正赶上三峡工程建设的问题不断暴露,当局一看到“水库”、“电站”、“移民”、“上访”这些词就神经过敏,于是内部下令限制发行,于是不到半年,这本书在市面上就看不到了。不过这倒从反面提醒我们,这本学术著作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由于征地而引起的冲突和群体事件成倍增长,官民矛盾日益加深。在今天,《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这本书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获得了更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一书,讲述的是中国西南一个水库移民区长达20多年的集体上访的故事。本书中所说的大河电站建于1970年,属于直接由地区主管的中型水电站,库区移民方式主要为“就地后靠”,地区根据测量对库区淹没进行了零星补偿。但由于测量没考虑到淤泥、电站蓄水造成河床增高所增加的淹没面积,大坝建成蓄水后,上游严重超淹,下游更是发生了工程设计时根本未曾预料到的大规模土地冲刷,毁坏耕地很多,库区移民生活相当困难,要求得到追加的补偿。《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这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库区移民如何为了“讨个说法”而展开多种方式的抗争,讲述了基层政府如何为了“摆平理顺”而采取了各种手段的应对,以及民众和政府之间复杂多变的互动。 作者应星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助理研究员。1997年7月,作者被派到平县,担任协助分管移民工作的挂职副县长。作者的学者身份,使他能够得到很多上访移民的信任和尊重,做了大量的访谈;作者的副县长身份,又使他能够接触到有关移民问题的重要文件和了解到基层政府的实际运作情况。再加上作者扎实的学术根柢和独立的治学态度,使得这本书既有可靠性,又有可读性,而且还很有启发性。 读《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在现有的制度下,村民的处境是多么可悲,多么无奈。他们没有选票,没有媒体,没有和政府进行平等对话的机制,又不准成立自己的组织。当他们受到来自政府的不公正对待时,不能挑战政府的权力,不能挑战政府的决策,只能就下级官员的具体做法表示某种反对意见,就赔偿的具体数目争执一番。就算他们的抗争取得某种胜利,带头的人也常常免不了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惩罚,很难全身而退。在基层政府方面,按说他们也并非都是坏人,也不都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侵占村民的利益。问题是,一旦他们在工作上出了问题,有了差错,为了维护政府的不容挑战的权威,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拖延,是不理睬,然后就是压制。就算到后来他们不得不进行某种纠正,由于他们害怕引起连锁反应,这种纠正也总是不完整的,而且总是大棒与胡罗卜并举,在纠正之余还必须要打击带头的村民,以免其他村民仿效。 例如书中讲到这样一件事。白杨16组的村民要求重新丈量土地,这本来是很正当、很合理的,但是却遭到工作组的坚决拒绝。工作组拒绝的理由是什么呢?工作组在报告里写的很清楚:“如果16组这39亩地需重新丈量,其余的108个村民组也将要求重新丈量。1982年以前的征地,有的是丈量的,有的是按习惯亩计算的,田地中的荒石板、道路、河沟等没有斗硬。因此,全县、全省、全国绝大多数单位1982年以前的征地,现在如果重新丈量,都将出现盈余。如果我们在白杨16组退让,不但公然违背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而且将引起天下大乱。因此,工作组对这项要求坚决予以拒绝。” 这个报告清楚地告诉我们,基层政府分明知道原先他们对村民土地的计算是不准确的,村民是吃亏的,但是正因为这种错误不是一家两家的问题,而是全县全省乃至全国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害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连锁反应,所以干脆拒绝改正。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这种蛮不讲理的做法不可能让村民心悦诚服,于是他们就不得不举起大棒,就算他们到后来不得不对村民的正当要求做出一点很有限的让步,再多少给村民一点物质补偿,但与此同时,他们一定还要罗织罪名打击村民领袖,以震慑其他广大村民。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不只是大河移民的故事,也是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故事。如果说八年前这本书出版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今天,这种事更普遍更恶劣更严重。关心维权运动的人们,请读读《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2010年6月26日
朱韵和
2个月前
闲谈周恩来 纪登奎在闲谈中经常说到周恩来,就话题频率而言,也许仅次于毛泽东。 关于周恩来,纪登奎讲述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林彪事件以后,周恩来掩面而泣,以至于抽泣得肩头都在抖动。当时,纪登奎和周恩来在一起,但是,周恩来似乎已经情难自已。纪登奎说,他当时非常吃惊,试图劝慰周恩 来,并说,林彪问题已经暴露,应该感到高兴之类的话语。但是,周恩来并没有理会纪登奎的安慰,也没有对纪登奎解释什么。纪登奎讲这个情景时,我曾急切地问:“周总理为什么哭?”纪登奎并不回答,只是继续他的话题。据我所知,纪登奎曾对几个九号院同事说到这件事,但从来没有正面解释过周恩来为什么哭。 从一般理解来说,周恩来掩面而泣的原因可能多种。可以理解为是为我们党多灾多难而哭,也可以理解为林彪的悲惨命运而哭,还可以理解为,周恩来因为林彪的死想到了自己的伤心事,等等。在以后的闲谈中,纪登奎说到周恩来和林彪,依然不直接解释有关哭泣的事情,但是,我从他的话语之间可以听出,在纪登奎看来,周恩来与林彪的关系,并非一般文件表述得那样,或者说并不能简单地说周恩来如何同林彪集团斗争,相反,周恩来与林彪的关系相当好,尤其是在“文革”开始以后,周恩来与林彪有很多相互支持配合。纪登奎多次提到:“林彪事件以后,周总理的处境更难了。”周恩来自己有时候也若明若暗地发出类似慨叹。我有时候胡乱猜想,莫非周恩来是想到林彪之后自己的处境会更难,所以才悲从中来,掩面而泣? ---散忆纪登奎闲谈人物 作者: 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