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昨天聊了币圈内循环周期,多讲一句点透为什么VC币一直持续性存在,以及为什么交易所这么喜欢上VC币,请注意我并不是在为什么正名辩护,也不是抨击Fud某一方,仅陈述客观事实,你要觉得我屁股坐歪了拉黑就好。 首先整个币圈从散户、VC、项目方、交易所,全部都在想办法用自己的空气币换走别人手里的比特币(和U),这是所有人在这个行业不断的无限循环往复这个游戏。 既然都在玩这个游戏,那比的就是谁手里持有具备换取对方优质资产资格的空气币更多,那发币无疑是最快最佳选项,即空气币的发行权,但在币圈发币没有任何门槛,问题就集中在刚才说到的你要确保你发的币具备换取对方比特币的资格,所以相比发行权,更牛逼的是空气币的分配权。 为什么我国鼓励通过发展房地产市场作为大基建GDP的重要方式?而不鼓励洗浴按摩KTV等第三产业?因为房地产的产业链路足够长,一套房子可以同时带动水泥、钢筋、家电、装修等等各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利益链条太短了,就是顾客-商家-员工,说人话就是老百姓掏空4个钱包贡献出来的买房钱可以分配出去养活更多的人,有人吃撑有人吃饱也有人喝点汤。 如果说VC币是房地产,那Meme币就是洗脚城。 VC币的房地产从上游的VC、项目方,做市商、交易所、顾问、中介、浑水摸鱼的等等角色都可以有机会在对应阶段插一脚进去,这个产业链覆盖的人太多了,利益全部环环相扣绑定到了一起,都希望房价涨起来,多开几个楼盘,于是就会形成合力去制造更多的VC币,并给交易所“施压”上币。 我为什么把施压这个词打引号?因为交易所上币也是半推半就的,毕竟它也是这个产业链分配重要的一环,项目方交多少上币费?给用户多少空投?人情世故山头老大们又要拿掉多少?都不好说,也都,好说好说。 Meme币作为第三产业的洗脚城,从诞生后经历的产业链路太短了,享受到其红利分配的“角色”太少了,这时候你会说不对啊明明meme是散户的胜利,所以注意我说的是角色而不是人数。 因为涉及到红利分配的角色太少,首先形成的合力也就小,其次,也就缺少了交易所这个重要角色参与分配,这句话就说的简单一些,大家刷Alpha、Launchpool、Holder空投、质押赚币等等一系列的币都是从哪来的?项目方上贡的吧,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还有也许不排除有私底下的关系打点,这些币也都是项目方出的。 但你会问那Meme不能出吗?大部分的Meme都是找不到人的无主代币,交易所想去要币,都不知道该找谁要🤣比如最经典的ACT,当时交易所都已经发了上币公告了,才找其他人帮忙引荐巫师要详细资料,结果巫师说他也做不了主因为他只是一个社区成员。 这就是VC币与Meme币尴尬的现状,那作为散户能怎么办呢? 首先大家都是屁股决定脑袋谁也不比谁高尚,比如我要是投了个牛逼超额收益的VC币KOL轮,那我肯定喊VC币牛逼,但是如果我要是接盘了个VC币一直跌,我也肯定会破口大骂,所以我就是个典型的墙头草。 所以不要整天搞对立,跟自己内耗,想明白我们来这是赚钱的,黑猫白猫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VC币Meme币赚到钱的就是好币。 所以首先就是想办法往上游爬,成为产业链分工分红的角色之一,那你就摆脱了持续不断掏口袋的角色,而成为了分蛋糕的一员,再不济撸毛刷刷Alpha也挺好。 其次如果不得不成为韭菜,那就理性永远要大于感性,见风使舵审时度势做一个优秀的墙头草,当在自然界环境不好的时候,生物就会停止繁衍自我保护,当在币圈行情不好的时候,散户也可以选择停止投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只要散户不接盘,VC币和Meme币又会回到我昨天发的这个不断潮起潮落的周期,然后我们抓住这个内循环小周期就好。
刚才偶然刷到了一篇帖子,一位普通全职宝妈讲述自己是如何从炒币到开合约,再到借网贷,一步步陷入深渊,最终卖了房子离了婚,这篇帖子让我最触动的是,我居然在里面每一句话,都能够看到大量群友、推友的影子,仿佛这就是几乎99%的普通韭菜一生的模板与宿命,我强烈建议所有所有所有人都认认真真的看完这篇文章! 这个世界永远是由幸存者偏差主导的,赢家的声音永远是最大的,而所有人又都只想听到自己喜欢听的话,导致在推特上,仿佛最终不论你经历多少坎坷,最终总有一把梭哈翻身A8的机会等着你,可能讲出来这些成功励志故事的都是活下来的1%,那99%呢?默默的退网甚至自杀,你连听到他们失败故事的机会都没有! 前阵子某个交易所不允许用借网贷的资金来炒币,闹的沸沸扬扬,甚至出现大量现身说法,用自己成功经历来证明借网贷与翻身之间的合理性,我并不是为该交易所说话,并且所有交易所成长的路径也必然都是血腥野蛮的,但我当时看着这些讲述自己成功之路的帖子,真的挺后背发凉,到底会有多少人因为这些帖子就相信自己也是那个天命之人?又有多少人像这个帖子里的宝妈那样最终家破人亡。 也许我这条推文发出去又会被不少人喷,说你Jason装什么老好人大善人,对没错,放弃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比特币战略储备和以太坊战略储备,最大的区别在于,比特币是可以买完的,而以太坊是买不完的,这也就注定比特币可以是数字黄金囤着就行,但以太坊必须是数字石油不能只靠囤必须要消耗,过去一周以太坊增发了1.6万个,目前以太坊最大战略储备机构sharplink的持仓是28万个,如果保持这个增发速率,则四个月新增的ETH就可以抵消掉sharplink的持仓,最后又会陷入“买不完,根本买不完”的局面。 如果一个资产不断的增发通胀,持续不断的投入砸钱战略储备则是一个无底洞,最终只能有两个选择 1.战略储备机构意识到这个游戏是无限的,资金却是有限的,于是必然会选择在一个时间段退出游戏收拢资金,比如易理化在3000块清仓,其他机构也会选择在一个点位清仓,很难像比特币那样长持。 2.以太坊必须要长时间停止通胀甚至进入通缩状态,从而结束这个无限循环的内卷游戏,只有这条路才是对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以太坊生态必须要活跃起来,产生大量的交易,从而才能产生更多销毁停止通胀进入通缩。 任何一个聪明人都必然会优先选择第二条路,所以那些手握大量以太坊的机构也必然会很焦虑,要想办法推动以太坊生态出来点新东西,抓紧产生消耗,从而降低他们买入的压力。 所以以太坊生态憋出来一个新东西的需求是很大且紧迫的,一旦要是出现,这些大机构必然会全力推动其发展,风起于青萍之末,最近每天都可以花点时间留意一下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从以太坊出来,而一般新东西具有的特点: 1.老人看不起觉得不过如此 2.买入门槛高得花时间研究 3.一旦成规模发展则会围绕其上下游产生一系列衍生项目 如果大家有发现新东西,欢迎留言或者私信,一起研究,猛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