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幺傻
3小时前
李幺傻
3小时前
谷风
15小时前
谷风
17小时前
朱韵和
1天前
朱韵和
1天前
大雄的微笑
1天前
🔥王沪宁自己承认饿死4000万人,文革整了1亿多人! 2012年7月13日,时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发表最早于1986年在《世界经济导报》首发,经五次修改的长篇文章:文革反思与政治体制改革。 王沪宁在文章中说:“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没有三大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却有三大人祸:1957年反右,打了三百多万右派;1958-1960年高举三面红旗打了三百多万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饿死四千多万人;1966-1976年文革整了1亿多人,其中死了两千多万人。”
紅墙窄門
1天前
中国人研究院
2天前
悉尼奶爸 SydneyDaddy 雪梨奶爸 🇦🇺
3天前
朱韵和
3天前
“我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 12月28日下午,中央工作会议继续进行,毛主持会,他带来两本书放在桌子上,一本是《党章》,一本是《宪法》。,最后毛说,如果大家没有意见了,我再讲几句:“我是党员,我是公民。你们(他指着邓小平和刘少奇)一个不让我参加党的会议,违反党章,一个不让我发言, 违反宪法。”,,毛讲的话很尖刻,虽未点刘少奇的名,但与会者都明白他的锋芒所向。 刘少奇趁着毛情绪激动之机,同他商量召开全国人大会议,选举国家主席。毛事先没有思想准备,不好拒绝,表示同意。过了一会儿,毛反应过来,怒气冲冲地说:“现在就交班,你就做主席。” 1965年1月3日,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全国上下组织了欢庆活动,游行队伍举着彩旗、舞着狮子、放着鞭炮,并排抬着毛和刘的巨像。报纸上大篇幅地报导:“毛主席、刘主席都是我们最爱戴的领导人。”中共高层有不少人暗自称赞刘少奇在制止饥荒上立了功,就连与毛亲近的人也认为刘有能力、“有办法”,逐渐跟刘亲近,与毛疏远。甚至有人建议,刘当选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挂刘的像而不挂毛的像。刘少奇赶快否决了这个提议。 正当刘少奇当选之时,王光美被招到人民大会堂“118”室。毛当着王光美的面,劈头盖脑骂了刘少奇一顿,仇恨之心溢于言表。刘少奇与王光美僵坐在那里,静听毛的训斥。 中共高层没人出来跟毛一起批刘少奇,实际上同情刘的人占多数。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朱德、贺龙等人曾找过刘少奇,希望他顾全大局,要谨慎,要尊重毛泽东。会后,刘少奇去找毛泽东作了“自我批评”。 1月13日下午3时半,刘少奇召集了一个党内生活会,参加会的有中共政治局部分常委、政治局委员、各中央局第一书记、周恩来、邓小平等17人,刘少奇当众作了检讨。参加会议的王任重在当天的日记中以“难忘的一天”为标题,写道:这种事在全世界共产党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王任重日记》1965年1月13日。] 毛泽东对刘少奇的检讨回话说:这不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问题。斯大林曾对铁托说过,“我动一根小指头,世界上就没铁托了。”毛学着斯大林的口吻对刘少奇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 几位年长者不敢出面支持刘少奇,只是出来“劝架”。刘少奇违心地屈从了,表面上说了些恭敬毛的话。 ---秘档毛泽东和刘少奇内斗的真正原因 作者: 武德山
朱韵和
4天前
朱韵和
5天前
茅台成为国酒的经历和轶事 可能是1935年红军有经过茅台镇的经历,1949年周恩来在中南海召开会议,亲自审定茅台酒为开国第一宴的主酒。茅台从此迈入政治舞台。而毛泽东也没有忘记它。1958年,在成都,毛泽东对原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陪下了任务:“你搞它一万吨,要保证质量。” 朱大可在一篇题为“茅台 酒的文化象征”讲述到,茅台的现今地位,或许取决于首席广告师周恩来的努力。正是基于周的个人嗜好,茅台得以战胜四大白酒之汾酒、西凤和杜康,成为酒桌政治学中推动博弈、谈判、和解与交易的最高液体。酒量据说深不可测的周恩来,利用茅台款待外国宾客,展开酒桌微笑外交,开创本朝酒桌政治的先河。周恩来用茅台款待基辛格、尼克松和田中角荣的照片,成为茅台外交的强硬证据,被广泛引用于各种历史记忆文献之中。 朱大可接着写道:“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向本国高官和艺术家大力举荐这一美酒。嗜酒如命的水墨画家傅抱石应召进京,绘制“江山如此多娇”。在全国大饥荒的峻迫形势下,周下令向傅抱石每日提供一瓶茅台,为上下攀爬的艰苦作画提供酒精动力。按照这种喝法计算,傅抱石在长达四个月的制画期间,当饮入120瓶左右的茅台;而按今天顶级茅台3,000元一瓶的价格计算,其总价约为36万元;再按1959年茅台每瓶105万元的当下拍卖价,傅抱石当年所饮之费,已达1.26亿元。这完全可以被视为该画的皇家报酬。高悬于人民大会堂二楼前厅的《江山如此多娇》,要是在现今加以拍卖,或许有望达到20亿的天价,足以抵消抱石先生所饮茅台的拍卖总额。茅台酒催化的艺术价值,正在成为整个神话叙事中最令人咋舌的部份。” ---“国酒茅台”的秘闻轶事 作者: 张东园 图2:傅抱石、关山月所绘:大型壁画《江山如此多娇》,现存人民大会堂
朱韵和
5天前
朱韵和
5天前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5天前
蔡慎坤
5天前
看到有人攻击卢比奧提及大跃进中国饿死的人数,认为卢比奥夸大了死亡人数,而实际上,卢比奥只是引用了一个折中的数字。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运动究竟饿死多少人?数十年来,海内外专家依据各种资料与研究方法,做出了不同推算,从数百万到1000万到7000万不等。 2011年1月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历史第二卷(1949—1978)》统计数据显示: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 早在1991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主编的《新中国七十年》也有“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的类似表述,仅指1960年,而非整个“大跃进”期间,“人口减少1000万”包括正常死亡,也包括非正常死亡。 党史专家丛进撰写的《曲折发展的岁月》中认为“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万人左右”;清华大学胡鞍钢在其《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中,经过估算提出“1958年、1959年和1960年的3年共计比正常年份多死亡人口1500万人,其中1960年约为1000万人(995万人),1960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 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主编的《中国大饥荒历史》认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国非正常死亡人数在1700万~4000万人之间”,这是一种较为折中的说法,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仍有2300万的波动。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1997年在《党史研究》上发表“‘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一文,介绍了美国著名人口学家A.J.科尔(CoaleA.J.)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的研究成果。两人以我国公布的相关年份人口普查资料和生育率为基础,科尔采用线性公式估算认为我国1958至1963年非正常死亡人口为2680万,蒋正华则采用以历年生命表为中心,通过参数估计模型估算认为此期间非正常死亡人口为1697万。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科学》杂志,发表了“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以1953年、1964年和1982年全国各县市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并参考近千种各省地方志记载的历年人口数,以清代“府”为基本单位(曹认为如此可以避免因县级行政区变动而造成的误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大跃进”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数为3250万。 过往通称三年自然灾害的档案资料,经过整理编辑后,已改为《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国各地非正常死亡情况》、《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国粮食、钢年度实际产量情况》,正式解密并对外公开。该项国家档案解密三年自然灾害因饥饿死亡的原始数据是3755万。这个数据和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在《墓碑》一书中估计的至少饿死3600万,非常接近。 2005年,中央高层经两次讨论,对五九年至六二年的档案下令解封,但严禁公开,只准有限人士接触这些档案。比如规定要专业部门对口,经省级宣传部门核准,省政府新闻办、人事部门核准等等;并规定解封档案材料一律不作新闻、政论、宣传用途;还规定获准审阅解封档案部门、人员要登记备案,严格限制在厅局级或以上干部等等。但是,相关数据从2009年起就在网上可找到。 我们可以看看59年至62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1959年全国17个省级地区,有522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有95.8万人。1960年,全国28个省级地区,有1155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72万人。1961年,全国各省市有1737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11.7万人。1962年,全国各省市有751.8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有107.8万人。 而1959年至1962年的人口增长数据是:1959年人口增长率为负2.4%;1960年为负4.7%;1961年为负5.2%;1962年为负3.8%。全国有12个县在1959年至1962年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超过100万人以上。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贵州省、安徽省、青海省等7省,在1959年至1962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使人口下降了10%至12.5%。 解密档案披露的死亡人数为3755.8万人。其中1959年少统计12个省级地区,按当年的省级地区死人的平均数是30.7万人算,当年总计应为890.4万人;1960年为1196.3万人。这样算下来,大跃进直接导致死亡的数字应该是4165.5万人。
朱韵和
6天前
朱韵和
6天前
北京城墙 1958年1月,毛泽东说:“我们不轻视过去,迷信将来,还有什么希望?北京拆牌楼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同月,他又说:“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同年3月,他说:“拆除城墙,北京应向天津和上海看齐”。经过大跃进和文革的大规模拆除,北京城墙几乎全部消失。据载 ,彭真曾“开导”梁思成:“毛主席希望有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他说他希望从天安门上望去,下面是一片烟囱”。 ---张东园:鲜为人知的中共高层秘闻
谷风
1周前
朱韵和
1周前
朱韵和
1周前
太祖与女青年 文革后期,连江青见毛泽东也很难,但一些从事文艺工作的女兵,有毛泽东身边的女工作人员介绍,毛泽东一般都答应见。她们可以顺利地出入中南海,为毛唱歌唱戏,听毛讲故事或给毛讲外面的消息、轶事,还可以介绍她们的姐妹或战友给毛认识。空政歌舞团一女兵的妹妹为了从东北兵团回京,转户 口,跑工作,借了二百多块钱。毛泽东还替她还了债。 毛泽东喜欢红色。孟锦云穿米黄色裙子,毛看不惯,说裙子颜色不好,叫孟做一条红裙子,要玫瑰色的。毛看到她穿了红色凡尔丁连衣裙,眼睛里放出了光彩。孟锦云和张玉凤理发,问毛理成什么样好,毛说:“剪个短发好,前面有刘海,后边齐齐的那种样子很好看。”孟和张没有听毛的意见,北京饭店烫发,毛十分不快,说:“你们就是不听我的话。” ---中南海重要关键的历史片段 作者: 丁东
朱韵和
1周前
陈云:毛泽东吃鸡是革命任务 据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回忆: 当时,陈云写过一本小册子,叫《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是早年中共学习的必读文件。陈云当年作这项政治报告时,司马璐也坐在下面听。当时,司马璐坐在前面的地上。陈云讲完问道:“同志们有什么问题吗?” 一位比司马璐年纪略长的官员从他身边 走过去向陈云递了一张条子,随后,陈云说:“刚才这位同志问,既然共产党是讲平等的,为什么我们大家的生活这么苦,毛主席却总有鸡吃?” 陈云接着做出回答说:“是的,毛主席总有鸡吃,这不是毛主席愿意的。毛主席希望和我们大家过一样的生活,但是同志们想想,毛主席的健康对中国革命多么重要!所以,毛主席不愿吃鸡,党中央的命令一定要毛主席吃鸡。和我们每一个革命同志一样,毛主席吃鸡也是一种革命任务。” 据司马璐后来说,在他的印象中,当时一般的党员对陈云都相当敬重,觉得他为人正派,他所见到的陈云为毛泽东吃鸡作解释的这段话,中共任何文件中都找不到了。 ---原文出自:老年日报 2007年6月5日刊
朱韵和
1周前
一张拍摄于1943年的毛泽东“老照片”,拍摄者为江青……这些幕后故事,首次在《军中老照片——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中披露。 这是毛泽东视察南泥湾五天行程中在炮兵团留下的唯一一张照 片。毛主席上衣右边的口袋里,竟有半只吃剩下的烧鸡。” 毛泽东在视察359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又专程来到位于陶宝峪的八路军炮兵团视察,听取汇报并吃了顿午餐。炮兵团拿自己喂的鸡、养的猪、种的菜,招待毛泽东一行。时任炮兵团教导营营长、出生于1917年12月的宋承志,临时被分配负责视察时的保卫工作,陪同领导检阅部队。吃完晚饭,还剩下半只烧鸡,宋承志念及烧鸡是稀罕物,便塞进了毛泽东的衣服口袋。“当时,只有随行的江青手里有照相机,她记录了毛泽东的这一形象。宋老迄今90多岁了,去年我们编撰这本书时,他才第一次对外人讲起这些细节。” ---老照片:毛泽东视察南泥湾上衣口袋有半只烧鸡 中国新闻网
朱韵和
1周前
朱韵和
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