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11小时前
朱韵和
11小时前
朱韵和
2天前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966年中共发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在大陆打着“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四处打砸抢烧,中华文化面临空前浩劫。为抗衡中共对传统的破坏,在1966年十一月孙科、王云五、陈立夫、陈启天、孔德成、张知本等一千五百名文化精英人士联名给台湾行政院写信,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隔年七月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正式发起,由蒋中正先生亲自任会长。 在这文化复兴运动草创之初,他礼聘四大史家之一的钱穆先生到台湾讲学,并召集文史界精英注译中国历代大量中国古籍图书及思想家论述、忠孝人物故事等等,之后又进一步推行九年国民义务教育。 其中相当值得一提的是蒋中正的乐教建设。 音乐家何明忠教授在其著作《中华文化与中国乐教》一书中提到他在蒋中正身边的见闻: “蒋公在台复职以来,先后在台欢宴访华各国元首,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越南总统吴廷琰、菲总统加西亚、美国总统艾森豪……每次国宴完毕均请国乐团演奏,不用其它节目,蒋公于乐团表演前先向该国元首解释中国音乐之高雅优美,令人喜爱,散场后还陪贵宾到后台观赏参观国乐使用之各种乐器,足见蒋公对国乐之喜爱与重视。 蒋中正先生亲手修订了《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其中提到: “我们要知道音乐足以表现民族盛衰与国家兴亡。古人说:‘亡国之音哀以思。’陈将亡就有‘玉树后庭花’,齐将亡就有‘伴侣曲’,都是亡国之音,可使我们引为监戒的。所以我们在这反共抗俄战争与革命建国事业中,一定要培养民族的正气,鼓舞战斗的精神,以发扬蹈厉的气概,笃实光明的风度,贯注到音乐与歌曲,来纠正颓废的音乐和淫靡的歌曲……” “由上所述,我们知道音乐不是文化的装饰品,也不是文化界少数人的乐事,音乐是国民心理健康的特效剂。这一特效剂决不可委之于商业化娱乐组织者之手,而必须在国民教育上占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特别筹画,除了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大学的音乐系以外,每一县市总要有一座音乐院,为国民演奏音乐和欣赏音乐的场所。而大城市更要有设备完善的歌剧院,保持我们中国固有戏剧,加以改良,使其有助于国民伦理教育与美育。” 在今日台湾的人民普遍都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而各县市普遍都有欣赏音乐的剧院,就这一点看,不能不归功于蒋中正在台湾的乐教建设。 ---1949年蒋中正不只带走黄金 最重要的是这些 作者: 仰岳 图:蒋介石主持的中枢祭孔
朱韵和
4天前
朱韵和
5天前
朱韵和
5天前
高瑜
6天前
高瑜
6天前
iPaul🇨🇦
6天前
朱韵和
6天前
北京城墙 1958年1月,毛泽东说:“我们不轻视过去,迷信将来,还有什么希望?北京拆牌楼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同月,他又说:“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同年3月,他说:“拆除城墙,北京应向天津和上海看齐”。经过大跃进和文革的大规模拆除,北京城墙几乎全部消失。据载 ,彭真曾“开导”梁思成:“毛主席希望有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他说他希望从天安门上望去,下面是一片烟囱”。 ---张东园:鲜为人知的中共高层秘闻
高伐林
1周前
朱韵和
1周前
吴法宪的文革经历,正好分为前后两半。前一半处于权力中心,后一半则是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使他沦为阶下囚。在文革前五年和吴法宪同处中央领导层的当事人,今天全已作古。其中多半没留下回忆录,留下了回忆录的是少数。吴法宪不但以自己的想法完成了回忆录,而且公开出版了,这是十分难得的。 不论 是研究党史,还是研究文革,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权力核心不透明。对外公开的信息,和实际的政治操作,往往有很大的落差。如1965年12月,毛泽东、林彪决定在上海开小型会议批判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连当时主掌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不知批罗的原因,反而要请吴法宪介绍从叶群那里听来的情况。这样的格局,哪里是局外人所能想到的? 1966年8月初,原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失势。以后的五年,毛泽东实际上凌驾于三派人马之上掌控政局,一个派系以林彪为代表,主要成员有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军委办事组成员;一个派系以周恩来为代表,包括一些国务院领导成员,经过1967年的“二月逆流”事件以后,留在领导层里的人已经不多,后来李先念回到领导层;一个派系以江青为代表,还有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中央文革成员。 现在官方对文革的结论,以周恩来一派为正面,另外两派为负面,并认定林彪、江青两个集团是互相勾结互相利用的关系。其原因不难理解。邓小平因文革而被打倒,所以必须否定文革;林彪、江青因文革而地位上升,是毛泽东发动文革主要倚重的力量,所以要彻底否定。但是,林彪和江青两个集团之间,在文革中到底是怎样的关系?除了互相利用的一面,是否存在互相冲突的一面? 在吴法宪看来,目前流行的很多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描述是相当失真的,对他个人判决也是不能接受的。他的回忆录向世人勾勒出另一幅高层政治斗争的图景:在九大以后,中央内部主要是林彪一派和江青一派的对立和斗争。因为与江青不和,陈伯达投向林彪一派,周恩来、汪东兴等也和林彪及黄、吴、李、邱站在一边。作为身处旋涡中心的当事人,吴法宪以自己的视角详细回忆了林彪、江青两派冲突的来龙去脉,并且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高层斗争细节。 比如,1967年2月,中央文革插手军队事务,萧华被抄家,林彪和江青当面发生冲突。2月20日下午,林彪把江青叫到家中训斥,经叶群斡旋,才下了台阶。吴法宪认为,“这次林彪与江青大闹,撕开的裂痕是很深的,可以说是种下了分裂的种子。”“双方的矛盾和斗争一直延续到‘九大’,延续到庐山会议,延续到‘九一三’林彪的终结。” ---九一三改变了他的命运 作者: 丁东 图:1950年代初,吴法宪在香山小憩。
朱韵和
1周前
朱韵和
1周前
姚文元说他的鸡是“黑鸡” 这位画了一辈子鸡的画家,做梦也没想到,他笔下那些活蹦乱跳的公鸡,居然被姚文元指控为“黒画”,是怀有刻骨仇恨的公然反对社会主义的公鸡。 姚文元曾拿着一本《迎春花》作品集,蛮不讲理地指控南京著名画家陈大羽,说他的一幅花鸟画《迎春》,是在极端仇视社会主义的春天。 姚文元分析说:“在这幅画上方画了几枝淡淡的迎春花,整幅画突出地描绘了一只怒气冲冲的公鸡,这只公鸡嘴紧闭,冠高竖,颈羽怒张,双爪抓地,翻着白眼,怒目而视,尾巴翘到天上去,完全是一副随时准备向‘春天’飞扑过去的那种恶狠狠的神气和架势。这哪里是在迎春,完全是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出现的欣欣向荣景象的极端仇视。”地方报纸迎合姚文元,也加入批判陈大羽的行列,说他画的公鸡是和赫鲁晓夫串通一气,因为赫鲁晓夫曾经攻击中国为“好斗的公鸡”,两者相互呼应,都是在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 ---作者: 徐敏 图:陈大羽笔下的公鸡
李幺傻
1周前
朱韵和
1周前
波德莱尔在十月
2周前
朱韵和
2周前
朱韵和
2周前
1969年北京东安市场 During the year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ong’an was renamed Dongfeng (“Wind from the East,” which, according to Mao Zedong, defeats the “Wind from the West”). After two years of reconstruction, the former market opened in 1969 as a department store. The market entrance and the facades of nearby buildings were covered with posters in honor of the Great Helmsman, calling for a worldwid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朱韵和
2周前
朱韵和
2周前
上官云珠的自杀与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关联 1968年11月23日,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形势越来越好的红潮岁月,也是“阶级敌人”被杀和自杀最的恐怖日子。,她推开门窗探头向外张望,试着往下跳跃的姿式,却又停了下来,嘴里唧唧自语:“这样值吗,死能说明什么呢?”欲退步回去,突然听到远远传来“东方 红,太阳升”的歌声,突然紧张一怔,闭上双眼咬紧牙关,敞开细嫩的喉管大大地喊一声:“我没有勾引伟大领袖毛主席啊!”然后纵身往下一跳,在未触地面前她还想:哪是我勾引“伟大领袖毛主席啊”,是“伟大领袖”估着硬上的呀!但她不敢说出口,只能以一死划上个句号。 ,,,,,, 1957年7月,毛泽东到上海布署掀起反右运动的高潮。华东局书记兼上海市市长柯庆施殷勤接待。柯庆施深知毛寡人有疾,遂委派亲信张春桥约上官云珠与毛泽东谈话。情场上拼过来的上官云珠聪慧超人柔情似水。两人在锦江饭店跳舞游泳,之后又在领袖下榻的住所长谈。在这之前,上官云珠因主演过不好的“坏电影”,已被厂里列入“右派”名单,却想不到一下峰回路转,成为“重点保护对象”,接着主演了《小白旗的风波》、《南海潮》等影片。1962年还入选“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和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真叫时来运转! 美丽,对于一个女人既是高贵的资本,也是倒霉的灾难,故有“自古红颜多簿命”。上官本有国色天香之美,加之此时又对“伟大领袖”温柔恬静应对如仪。毛大喜过望,圣心大动。两人相契,遂订私情。其间,柯庆施特意把毛的住在上海的前妻贺子珍(其实没办过离婚手续)送往外地疗养,以策万全。以后,毛悄悄把上官带到北京,在丰泽园小住。此时这位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是个神秘人物,对外身份是御用的专职“按摩师”。 其后,毛泽东或专机或专列临幸上海,也召见上官云珠重温旧情。但是后来“伟大领袖”渐渐地把她淡忘了,但上官云珠却钟情于毛。她哪知毛就是这么一个喜欢厌旧的“君王”,玩过的女人上千上万,谁不是下床就忘。更何况他是个“铁鸡巴”(肖三语),每天没女人陪就睡不落觉,心里哪还有上官云珠。而上官云珠却痴心不改,秋水望穿。1961年11月,她用练就的瘦金体书法写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寄给毛泽东以诉相思之苦: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铁鸡巴”毛泽东为其真情所动,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的词回赠她: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这首词本是偷情之作,不久公开发表,却被马屁文人们大肆捧颂,认为是首斗志昻扬,豪情万丈,“反帝反修”战斗的“革命号角”。于是人人背人人诵,视为“一句顶一万的真理”,这是何等的无知与可笑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江青在保密处截留了一封字迹娟秀的信,是上官云珠从上海寄来的。江青拿着铁证找老毛大闹。毛只好让步,于是打破延安时代的“约法三章”,结束了江青20多年没有名分的生活,亮出毛夫人的底牌。1962年9月29日,毛与江青双双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夫人,报纸上第一次称江青为毛的夫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大权在握的江青,立即下手报复上官云珠,对其残酷批斗反复抄家。上官云珠盼望领袖出面救她。可是“一句顶一万句”的毛泽东,硬不肯为她说一句话。 从1968年9月开始,由江青直接操纵的“上官云珠专案组”和林彪秘密成立的“上官云珠特别专案组”,相继逼迫上官云珠写出更翔实的与毛主席以及其它首长在一起的交待材料。可是,能写的都已经写了,上官云珠搜肚刮肠,也实在写不出令“专案组”满意的材料。1968年11月22日,一个周末的傍晚,上官云珠又被专案组提审。对审讯人员的威逼,上官云珠无话可说,审讯人员一阵猛扇耳光,拳打脚踢,折磨了她两个多小时后,把上官云珠踢出门外,并下最后通牒第二天必须交代,否则后果自负。她不知该怎么办?就这样跳楼了。 文化大革命千千万万被迫害的死难者临死前,大多喊得是:“我没有反党,我没反毛主席”,只有上官云珠的这一声喊极特殊。她为什么要这么喊?有人认为她勾引了毛泽东,而上官说“我没有勾引毛主席!”那就法庭上见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如此,文化大革命就不是一场浩劫了。那么,上官承认她勾引了毛主席,事情会怎样?也得让人弄死,而且你还承认了。林彪至死坚决不检讨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文化大革命那个不讲理的年代,你跳楼了也洗刷不了你的污点,你死也白死。至今有人为上官上法庭吗?正义审判了吗?即使偶尔提及也不会让人们听到看到,因为它牵涉到毛泽东。 那么,该怎么看上官临死前的这一声喊?她勾没勾引毛泽东老百姓不会知道。但她和毛肯定不是接触过一次,而且是非正常接触。 不说上官是怎么接触的毛泽东了,也不说都是谁安排的了。(参见《毛泽东和她的女人们》、《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但大山认为:给上官十个胆她也不敢勾引“伟大领袖”。那么,即使她和毛真有什么,她又没勾引,是毛勾引她吗?也不会,毛泽东喜欢上了上官,还用勾引她吗?这里,得用一下“临幸”这个词儿了。毛泽东和上官真有什么,不过是一个现代皇帝睡你一晚或几晚而已,还用勾引你?是你祖宗积德,三生有幸的荣耀。 类似的情节应该是:上官让皇帝叫去了,男人即使知道了也得忍气吞声,或者和女人一样激动,这种男人不是没有?终于文化大革命来了,和毛泽东接触过的孙维世和上官云珠都死得不明不白。而今这两个女人都死了几十年了。一些事,这两个女人都带走了,你永远不会知道了。不过留下“伟大领袖”的词《卜算子咏梅》,却永世不衰,可谁又敢去如实诠释呢? ---作者: 铁流
勃勃OC
2周前
朱韵和
2周前
太祖与接班人 国共内战期间,林彪在战将中军功居首。50年代,他读了《黄石公三略》,深知“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班师之日,存亡之阶”,于是主动隐退,养病不出。他在笔记中写道:西汉故人以权贵不全,南阳故人以悠闲自保。他越不参与,毛泽东越提拔,1955年进政治局,1958年当副主席,1966年 当接班人。 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毛泽东《炮打司令部》,当时林彪还在大连休养,8月6日,毛命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接林回京,当惟一的副主席。林彪住进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见毛泽东就作揖,托称身体有病,不愿接任新职。毛泽东大怒:“你想当明世宗!”明世宗即嘉靖皇帝,虔信道教,不问政事。毛还说:“你不想介入运动是假的!”林只得上任。 1971年6月3日,毛泽东让林彪陪同他接见罗马尼亚元首齐奥塞斯库,林彪先想推辞不去,叶群跪下来求他,他下才答应前往。但是只见了几分钟,林彪就退出接见大厅,一人枯坐在大厅的角落里,一直到会见结束。三个月又十天后,便是913了。 1971年9月,看过了驻蒙古大使馆派专人送到北京的温都尔汗现场照片,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只剩下周恩来、纪登奎。周恩来突然嚎啕大哭。纪登奎说:“总理,林彪一伙摔死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应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您该高兴,对不?”周恩来双肩依然在颤动,脸上老泪纵横,摇着头,声音嘶哑地反复说:“你不懂,你不懂!” ---中南海重要关键的历史片段 作者: 丁东
朱韵和
2周前
朱韵和
2周前
朱韵和
3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