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阶层跃迁
关注
看不懂的sol
5天前
顶层吃资源,中层拼体系,底层靠执行 改变不了规则,就先看懂规则 去年有个新闻,一个普通打工人连续加班三个月,因为项目延期被扣了绩效。 同一时间,项目负责人却因为战略调整升职了。 而这个项目最初的立项,就来自高层饭局上的一句话。 一个人累到住院,一个人升职加薪,一个人只是随口一提。 鸡汤文会讲努力不公,但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和个体努不努力没关系。 你所在的层级,决定了你的游戏规则。 真相是:顶层在分配资源,中层在搭建系统,底层的人在完成任务。 当你看懂这三句话的含义,就会明白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了。 顶层吃资源:不做事,只做局 真正的顶层,从来不亲自下场执行。 他们的核心能力只有一个:调动资源。 资金、人脉、信息、政策,甚至一个行业的话语权,都是他们手里的筹码。 很多文艺作品会神化这种运筹帷幄,营造出一种高大上的氛围。 其实他们只是在做一件事:让资源流向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 地产老板不需要懂建筑,他只需要认识能批地的人。 投资人不需要懂具体技术,他只需要判断哪个赛道能起风口。 高管也不需要亲自写方案,他只需要在会议室里说这个方向可以试试。 他们的时间表里没有加班,只有饭局、高尔夫、私董会等这些人精聚集的地方。 看起来像是在玩,实际上每一次见面都在交换资源,重组某个项目或板块的格局。 顶层的世界里,执行力不值钱,控制力才是硬通货。 你拼命想做出成绩,但他们只需要一个决定,就能让你的成绩变成他们的资本。 就是这么残酷。 中层拼体系:不拼命,只拼系统 中层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一群人。 很多底层打工人觉得中层也是打工的,只不过工资高一点。 别以为中层只存在于公司里。 那些年入几十上百来万的小老板,本质上也是中层啊。 他们想站稳,单靠个人能力是不够的,最终还是拼体系化思维。 什么叫体系?就是让事情能自动运转的能力。 一个好的中层管理者,绝对不会自己冲在最前面做业务。 他们会先搭建出能跑的流程,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出了问题找谁。 他们的价值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让别人能做得好。 中层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会把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变成可批量复制的模板。 谁来都能直接用,即使换了人,整体效率也不会下降太多。 当你还在用时间换产出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用系统换杠杆了。 底层靠执行:众生皆苦 底层最大的困境,不是不够拼,而是只会拼。 这篇文章中讲了切换视角的重要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有时候,不是你走得慢,而是路本身错了 底层是最努力,把事情做得最到位的那批人。 但他们依然拿着最基础的工资,做着最繁重的工作,承担着最容易被替代的风险。 为什么?因为他们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工具。 底层的逻辑很简单,上面给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 你越擅长执行,就越容易被困在执行层。 因为老板会觉得你干这个最合适,你的价值就被锁死在这个环节里了。 如果要往上走,一定要从当下抽身出来,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看待问题: 这件事为什么要做?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能不能让流程标准化?能不能把经验传递给别人…… 这种思维转变,不亚于改命。 跃迁的本质,是更换思维层级 很多人想突破,第一反应是跳槽或者考证。这些都没错! 但如果你的思维层级没变,换到哪里都一样。 从底层到中层,核心是从完成任务到搭建系统。 你要学会的不是做得更快,而是让事情可复制、可迁移、可放大。 比如你是做运营公司的,不要只盯着某月的数据,要总结出一套可以持续跑通的增长模型。 从中层到顶层,核心是从管理流程到调配资源。 你要关注的不是内部效率,而是外部资源。 谁手里有你需要的东西?你手里有什么可以交换?你能撬动什么样的杠杆? 与混饭局不同,搞关系是次要的。 关键是要让自己成为资源的连接者和分配者,并保证自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分得一杯羹。 当然,这条路很难。 因为底层思维最舒适,你只需要听话照做。 中层思维很累,你要搭系统,带团队,甚至你还要扛责任担风险。 顶层思维很险峻,你要押注决策,承担所有的不确定性,搞不好就是泰坦尼克号。 但如果你真的特别想看顶层的风景,那就必须承受相应的代价。 总结一句话:你能承载多少不安,就能获得多大自由。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努力就给你机会,努力的人海了去了。 但会因为你看清规则而给你可能。 顶层吃资源,中层拼体系,底层靠执行,这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所有了。 你可以选择留在原地,也可以选择换个活法。但人生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重要。 先看清自己,再决定要不要往上走。 而谈到改写命运的具体路径,除了思维层级的跃迁,合理的投资也是重要助力 —— 它能帮你积累跨越层级所需的资本,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投资选择上,BTC 凭借去中心化特性成为不少人眼中的数字资产选择,黄金则因长期避险属性,始终是传统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 祝您,得偿所愿。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61 条信息
#阶层跃迁
#资源分配
#体系建设
#底层执行
#思维升级
分享
评论 0
0
看不懂的sol
2周前
底层人如何翻身,从三次背叛开始! 很认可作家李尚龙的一句话: 一个人要想从底层翻身,打破阶层壁垒,一定要不停地背叛。 因为身处底层,你只能交往到最普通的人,接触低层次的认知。 哪怕你有一些独到的见识和想法,也会遭到他们的否定和打击。 一直混在这样的圈层中,久而久之,人生终会被钉死在底层。 想要翻身逆袭,突破阶层,拥有更高层次的见识与眼界,离不开这三次背叛。 01/背叛原生的家庭 曾看过巴金的人生经历。 巴金出生在一个四川封建家庭,从小深受父母疼爱。 可随着年岁渐长,森严的家庭规矩,让他越发感到窒息: 长辈是容不得丝毫顶撞的,女孩是不能读书写字的,婚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 终于在19岁那年,他偷偷乘着木船出逃至上海,见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原来,年轻的男女可以自由恋爱,不必听从父母之命; 世上不止有四书五经,还有科学、美术、哲学各种书籍。 于是在新思想的影响下,他彻底放开了自己: 与女学生萧珊结为夫妇,参加游行抵制政府,撰写无政府主义小说…… 正是巴金的大胆叛逃,这才让他接触新思想,并成为一代文豪。 在底层社会中,有不少人认为,对父母唯命是从就是孝。 然而盲目听从长辈的行事逻辑,只会将你引入歧路。 只有走出上一辈的认知囚笼,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豆瓣上看到《原生家庭》的一则书评,深受触动。 楼主出生在农村,父母没什么文化,都是建筑工人。 在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就时常唠叨他: “能认字就行了,读太多书没什么用,工地上那些大学生,还不是跟我一样。” 此后每逢寒暑假,他就被要求跟在母亲后面做小工:搬砖、提灰桶…… 对此,父亲还跟工友炫耀:我儿子14岁就能做工挣钱了。 楼主若是继续听从父亲的话,就只能在工地混迹一辈子。 初三寒假时,工地上有位技术员告诉他: “你爸比我累得多,而我的薪水却比他高得多,就因为我比他懂更多的建筑知识。 最后,对方还送给了他几本建筑的专业书籍。 他一下子就被书中的知识所吸引,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楼主决定违背父亲的意愿,当即离开工地,开始拼命学习。 仅仅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便考入了省重点高中。 此后的十年间,他进入985高校,一路读到了土木博士。 最终,楼主顺利成为一名工程师,年薪几十万,彻底摆脱了贫穷的命运。 教育专家王金战说,父母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孩子的天花板。 生在穷困的原生家庭中,人就无法接触更有见解的观点。 他们无法准确判断,上大学时,专业是选热爱,还是选热门? 找工作时,是要前景,还是要稳定?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底层的原生家庭给不了你正确的方向。 这像极了很多人面对财富的处境:父母那代人习惯 “钱存银行最安全”, 可在通胀持续稀释财富的当下,这种认知早已跟不上时代。 不少人正是突破了原生家庭的理财局限,拒绝 只存银行 的旧思路,选择每月定投黄金或 BTC—— 黄金是千年硬通货,能对冲法币超发风险,BTC 作为数字时代的 抗通胀资产,可规避单一主权货币的波动。 有人从月薪 5000 时就坚持每月定投 1000 元黄金,5 年后不仅没被通胀吞噬财富,还攒下了跨越阶层的第一笔 抗风险本金,这便是对原生财富认知的 “背叛”,也是改变人生的开始。 想要跨越阶层,你就得学会背叛父母的认知,自己亲手开辟新的人生道路。 02/背叛过去的圈子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社会认同倾向。 简单地说,就是人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的人,来进行思考和行动。 一直处在低层次的圈子,到最后,你只会跟你周围的人越来越像。 作家何之洲曾分享过一个朋友的经历。 朋友从985高校毕业后,回老家县城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 他的想法是,以此工作为跳板,然后利用闲暇时间考公。 可结果他一回去,就有不少老同学找他叙旧、喝酒。 碍于面子,他总会搁下学习任务,欣然赴约。 一来二往,很快他就与这些同学处成极为要好的朋友。 但那些同学有很多都没上过大学,甚至有的初中就退学了。 他们整日无所事事,凑在一起就是吃喝玩乐。 白天打麻将三缺一,就拉他过来凑人数;晚上又拉着他一起喝啤酒、吃烧烤、K歌。 在这种纸醉金迷之中,渐渐地,他放弃了考公的想法,觉得现在的工作也不错。 每次看到周边一起玩耍的朋友,985毕业的他甚至还沾沾自喜,自恃成就最高。 直到一年,作家何之洲结婚,邀请他前往北京赴宴。 婚宴上坐满了他大学时的朋友,他们各个年薪数十万,混得风生水起。 这时他才幡然醒悟,短短几年间,他已经沦为最底层的人。 婚宴结束后,他果断辞去老家的工作,在北京租了一间地下室。 白天他去付费自习室学习,晚上就回到住处继续刷题啃难点。 期间有县城的朋友联系他,他也以在忙为由,挂断电话。 就这样,仅仅半年他便考上了省城的公务员,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低层次圈子不仅会拉低你的人生目标,更会扭曲你的财富认知。 那些整日吃喝玩乐的人,大多觉得 投资就是赌/数字资产不靠谱,你若长期待在其中,只会被这种错误共识同化 —— 就像有人本想尝试定投黄金,却被圈子里的人嘲笑 “买黄金是交智商税。 最后放弃,看着自己的存款被通胀越啃越薄; 而另一些人狠心脱离旧圈子后,在新的社交圈里接触到 “定投分摊风险”“资产配置抗波动” 的思维,跟着优秀的人学习如何平衡黄金的稳健与 BTC 的长期潜力,慢慢形成自己的交易逻辑。 作家拾遗曾说: 某个城市,酗酒赌博的是一群人;某个乡村,打架斗殴的是一群人;某个区域,吃喝嫖赌的又是一群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跟谁在一起,就会成为谁。 身处劣质的圈层,不管你本性如何,最后都会被周围人影响,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 所以一个人想要走得更远,第一步就得背叛过去的圈子。 只有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03/背叛曾经的自己 哲学家克里斯托弗·贾纳韦说过一句话:成长的本质,就是自我背叛。 所谓自我背叛,就是对错误认知的自我否定。 不断通过这种否定,人自然就能持续矫正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媒体人李筱懿曾约老朋友去看电影。 不承想看了一半才发现,这是一部烂片,于是她果断拉起朋友离场。 朋友大为惊讶,调侃道:这可不符合你的勤俭作风。 她则笑着回道:“以前确实觉得不看完挺浪费票钱的。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继续看下去既要遭受烂片的折磨,还浪费了时间,不如趁早离场。” 想起了网上的一句话: 聪明人和愚蠢人的区别就是,聪明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而愚蠢的人同样的错误犯多次,甚至是屡教不改。 只有敢于背叛自己的人,才能升级认知,迎来命运的转机。 曾在新闻中看过蔬菜供应商何林的经历。 何进是南方一名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初中毕业就跟着老父亲下地做农活。 在他的认知中,只有承包更多的土地,种更多的水稻,才能致富。 于是十多年前,土地流转政策一放开,他就掏出血本承包了上千亩土地。 但当地属于丘陵地区,田地并不规整,很难用大型机器作业。 何进就起早贪黑,开着自己的小型拖拉机干农活。 结果因为稻谷价格太低,累死累活一整年,他只得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生活。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位扶贫助农的技术员,他发现当地蔬菜价格十分昂贵。 得知何进是种粮大户,他就主动建议何进改种蔬菜。 何进充满疑惑:我祖祖辈辈都种水稻赚钱,种蔬菜能行吗? 他虽然一口否决了提议,但还是萌生了种菜的想法。 于是他就开始四处查询资料,还外出实地考察,这才发现:蔬菜种植前景非常可观。 很快他便改种多品类蔬菜,并一步步摸索种植模式、销售方式。 短短两年时间,何进就成为当地最大的蔬菜供应商,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谈及自己的转型,他感慨道: 哪怕是老农民,只要敢扔掉老想法,老思维,老见识,日子也一定不会差。 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我能够成功,大概是因为我会专门琢磨如何否定自己。 这种否定,看似是对自我的背叛,实际上却是刮骨疗毒。 虽使人疼痛难忍,它却能修正己身。 背叛过去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才能吸纳进新的思想和机会。 当你敢于一次次推翻旧我,自然就能涅槃重生,重塑新我。 查理・芒格说:“我能够成功,大概是因为我会专门琢磨如何否定自己。” 这种否定,对交易而言是 “刮骨疗毒”—— 虽要忍受 “放弃暴富幻想” 的痛苦,却能避开市场陷阱。 背叛曾经的自己,就是扔掉 “短线投机” 的执念,接纳 “定投增值” 的理性:黄金的避险属性能稳住基本盘,BTC 的长期潜力能带来超额收益,两者搭配定投,既能对抗经济波动,又能在时间复利中实现财富跃迁。 作家刘永兵曾说: “当你整天围着底层圈子转,接收着人云亦云的观点,凭什么认为现在的你,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底层圈子里的平庸认知、原生家庭的旧思维、曾经自己的错误执念,都是阶层跃迁的绊脚石。 而 “背叛” 不是无情,是清醒 —— 背叛原生家庭的财富局限,用定投黄金 / BTC 攒下抗风险资本;背叛低层次圈子的错误共识,跟着优秀的人建立正确交易逻辑;背叛短线投机的执念,用长期定投实现财富复利。 当你敢于一次次打破旧认知,不仅能突破圈层,更能抓牢财富钥匙 —— 毕竟,改变人生的不只是 “努力”,还有 “在关键节点,敢于背叛旧我,选择正确的财富路径”。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61 条信息
#阶层跃迁
#背叛
#原生家庭
#财富认知
#定投黄金/BTC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个月前
底层家庭要实现阶层跃迁,至少要献祭一个人的一生作为赌注。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61 条信息
#阶层跃迁
#底层家庭
#牺牲
#人生赌注
#社会阶层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